足迹
冯家小娘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一川风月(第1页)

要命的是河里最近的桥居然是独木桥,这河应该都不算河,只是阿暖她们老说是河,就比小溪宽一点。也不是十分深,但走独木桥哪里是冯云见识过的架势。

阿暖早已扛着锄头过去了,冯云在这边进退两难。

“阿暖,没有其余的桥了吗?”冯云在河这头往那边喊。

“有呀,那边的桥宽敞,但跟咱们不顺路,要绕好大一个弯到咱家水田那边,耽误时辰呢。阿姊,别怕,一会儿就过来了。”阿暖手卷成喇叭状了,往这边喊。

冯云咽了口口水,说实话,这独木桥的木头挺粗壮的,好好走应该不至于跌到河里去,但这没栏杆,冯云心里就是发怵。

人来人往多了起来,一大部分都手拿肩挑,不是去菜园里除草就是去泉水那边挑水的。

“这不是冯家二丫嘛,怎么在这杵着呀。”一位婶婶模样的,肩上挑了一担山泉水,刚好路过。

冯云摸了摸脑袋,憨笑道:“婶婶,我胆子小,这独木桥……”

婶婶笑了,忙道:“别怕,走路别一个劲往脚下看就成,我家丫头小子们,哪个不是在这座桥上来往的,这河也不深,水也不急,桥也不高,很容易的。”

“阿姊,快过来罢,别怕!”阿暖又在那头呼唤着。

冯云应了婶婶,闭上眼,索性心一横,一口气上桥走到桥中间。

人的好奇心果然很重,只一心往前看的冯云偏偏心痒痒要往河里看。但她在现代的时候,做事就有人夸胆大心细,越是这时候,她却越淡定。只在桥中间休整了一会儿,又一口气直接过了这座独木桥。

还没得意多久,冯云就见一大伙丫头们,排排站上了独木桥。这些丫头,小的两三岁岁,大的也不过五岁左右。她们唱着歌,脸上轻快无比,不一会儿到河这边来哄闹着去田埂上扑蝴蝶去了。

一群小娃都比冯云淡定,她瞬间石化在原地。

阿暖“咯咯”的嘲笑着冯云。

外面田埂上的路还算开阔,越往山上,能走的路却越小了。

“阿姊,草上有露水呢,用粽叶裹下裤脚吧,不然走路过去,裤脚又湿了,沾在腿上受凉难受呢。”阿暖边说边在路边采了几片粽叶,用稻草扎在腿上。

这种包粽子的粽叶居然在路边随处可见,直接扯下就能用。

冯云见状忙点头:“还是阿暖想的周到。”

太阳已经露头,冯云总是忍不住用现代的时钟计算如今的时辰,她约莫着觉得不过也才早上七八点。

雾气还未全散,山林的小动物们早已唱了起来,越往深处,蟋蟀声越多,还有各种鸟鸣在头顶之上。

她俩好像是一直沿着溪流的上游走去,冯云虽没见有溪流,但潺潺流水声一直在耳边萦绕。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

冯云不知怎么的,脑海里想起这首老歌来,忍不住唱出声。

“阿姊,你唱的这个是什么歌儿啊,我在村里从没听她们唱过呢。”阿暖问道。

“呃,”冯云不知怎么解释,她在现代就喜欢哼歌唱歌,此时此景,也不过是习惯使然,只得扯谎:“我瞎编的,好听嘛?”

“好听,阿姊你的歌声像百灵鸟一般。”

冯云哪里受得住这样的夸赞,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里头的竹林渐渐显现出来了。阿暖指了指那边,跟冯云讲:“阿姊,就是那里了,这边走路走的久,许多人也不太愿意进这边来,说不定咱们能挖好多嫩笋呢。”

冯云顺着阿暖的手望去,果然有青翠碧绿的竹林,忙点点头。

等到了地儿,日头已经出来了,透过茂密的竹林,倒是一丝儿也洒不到里头来,冯云感受着湿润的空气,大口呼吸吐出一口浊气。

“阿姊你看这个鼓包,快用锄头挖一下看是不是。”阿暖指着竹叶覆盖的鼓包。

“好。”冯云没拿过锄头,但原主肌肉记忆仍在,以防竹笋被挖断,冯云选择在鼓包旁边先轻轻开土。

不一会儿,果然有竹笋棕色的外衣露了出来。

“阿姊你看,真的是!不过看样子个头不算大。先把它旁边的土松松。”

“好。”

冯云围着鼓包一圈松土,在一侧的土全挖了出来,终于看到了竹笋的根,她接着转到另一边,对准竹笋的根一锄头下去,一个竹笋便乖乖的躺在了地上。

阿暖连忙去拾,拍了拍笋身上的土,放进背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