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冯家小娘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粗茶淡饭(第1页)

冯云没做过山蟹,不过做过海里头的沙蟹,这种螃蟹吃着也甜,她用来做沙蟹粥。既然杨景说这螃蟹甜,试着做蟹粥,既能喝粥,也能尝个螃蟹味儿,也不错。

主意打定,冯云说干就干。

阿暖刚养着螃蟹,冯云就一盆子端厨房去了。

“诶!阿姊,你不是说这螃蟹吃着没肉嘛?”阿暖在后面追着。

“但我现在想到一种吃法,看你们乐不乐意吃了。”冯云笑道。

柳氏倒没什么,冯勇一大老爷们,对吃穿根本不挑,只要不嚯嚯粮食,什么都能吃,阿暖这个小吃货更不必说了,只要大人吃的,她必定跟着吃。杨景作为外人,更没意见了。

冯云见众人没意见,刮了下阿暖鼻子道:“你等着阿姊给你做好吃的哈!”

阿暖忙不迭地点头。

石头村身处深山,离海十万八千里,海边渔民可能经常有这样的吃法,只是现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石头山的村民怕是没这个意识,将螃蟹和粥煮一起的。

不做饭的人怕是不知道喜欢做饭的人的心态,就喜欢这种二话不说,闷头吃饭的,做什么吃什么,若是时不时有夸奖,那更不错了。

冯云将螃蟹一个一个洗净,对半切开,依然是葱姜蒜去腥。

家里是葱姜蒜倒是不用愁没有,这是家家户户常吃的,柳氏专门有一陇菜园种着姜蒜,葱便在院子里找一处偏僻的地方,松了土种上,要吃了直接院里摘了就洗,回厨房切了即可。

酒是没有很好的,冯云专门找过,只有一坛去年酿的米酒,也是过年的时候才酿的。这个时候的酒,都归官府垄断,酿了往各大酒楼,客栈供应,若酒楼或者酒馆客栈自己要酿着卖,需要在官府那边报备的。

民间酿的米酒果酒,就没这么严格了,毕竟自家吃,有一点半点的,也没人管。

米酒也不错,度数低,很纯。冯云舀了一小勺跟螃蟹一起腌了,起个去腥的意思就行。

米缸里米不多,每顿都得控制用量,舀米的是一节竹筒,看样子是冯勇做的,皮刮的干干净净,用了很多年,都包浆了。

米自然是去年种的米,不得不说这时候的稻子质量真不行,有些许黑点残缺,还有些米壳没剥干净掺夹其中。剥的壳拌了水,也就是糠,得用来喂鸡。

冯云舀了小半筒,就是中饭的量了,淘净放入里头的小锅里焖煮。

阿暖照例是烧火的,因是烧柴,不需要时时看着,只需在柴烧短了的时候,捡进去继续烧就行。

不过阿暖挺喜欢烧火这个活儿的,冬日里可以守着取暖,火烧的旺旺的,烫的脸通红。但到底还是孩子气,春日不冷,她在灶前坐不住,拢了柴就跑去院里玩闹,一会儿又回来看着。

冯云哭笑不得道:“你这丫头,火一下熄一下旺,粥烧糊了小心阿娘打你屁股。”

这话被刚进厨房的冯勇听了,严肃道:“可不能烧糊了,一米一黍,来之不易,糟蹋粮食,会被天打雷劈的。”

冯云听了这话,恍惚间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奶奶家吃饭,自己小,掉了一地饭粒子,奶奶过来打了她的小手,嘴里念叨着“小心雷公打”等话,一边仍将米饭一粒一粒捡起来出去喂鸡。

这些事已经在脑海中像画一样褪色,如今却无比真实地,又出现在自己面前。冯云竟然还幻想着,他们其中哪个人,突然过来拉着她的手,告诉她别演了,回家,回到现实生活中,回到她那个九九六的岗位。

直到手被热锅烫了一下,她才回过神。

阿暖听阿爹发话了,忙羞愧道:“再不敢了。”后果然老老实实在灶前烧火了。

冯勇很满意女儿乖巧听话,点头出去,请教杨景野兔该如何杀,杨景也乐意,两人风风火火提着野兔到后院去了。

粥蒸煮开后,将螃蟹倒入锅中,盖上锅盖等再次开即可盛用。

有了蟹粥,便不需其余菜了,冯云将柳氏之前腌的酸菜、萝卜、醋姜等一一盛出摆桌,就着粥,也算食之有味。

不一会儿粥便再次滚了,冯云叫阿暖除火,将蟹粥起锅,加了少许盐调味,又拿了只深碗,盛出一些,摆入食盒,好好打包了给杨景带回家去。

幸而螃蟹不大,还被冯云处理过,一口咬下,竟是米香与肉香混合侵入味蕾,划过舌尖,“啧啧”几口,细细品味,还会有一丝清甜之感。

阿暖也不顾烫,“呼呼”吹了两口,便入口,后又烫的龇牙咧嘴,柳氏在一旁忙让她慢点。

冯勇是将螃蟹腿都一并嚼碎了吞下,反正肉也不多,没有柳氏细心吐了蟹腿等硬物。

“云丫这蟹粥做的不错,咱们喝粥总是并着小菜,阿暖还小一些的时候要么伴着盐,要么伴点酱油吃,这吃法倒是新鲜。”冯勇夸赞道。

冯云尝了一下,觉得虽欠些火候,但总的也不算差,倒是柳氏腌的小菜,十分爽口,她笑道:“阿爹怎不夸阿娘腌的菜,我吃着清脆爽口。怪不得昨个,婶子夸您卤水有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