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细狗的酱油生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入定(第1页)

“三明,三明,三明”王乐乐一边摇晃着刘细狗,一边喊着他的名字,大家在正式场合还是会叫他本名。此时他入老僧入定一般一动不动。

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a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

很多人并没有入定过,却很喜欢讨论入定怎么回事。说自己入定的很多人,都是迷糊定。近行定都算不上。

这些概念看起来费劲,所以,尽可能白话文的讲。喜欢静坐的朋友们可以作为参考。

迷糊定,就是进入一种凝固的状态,却意识迷糊,如同睡着一样,并不是清醒的。这其实就是坐着睡着了。

因为什么坐中睡着呢?因为意识的清醒不够。俗称定力不足。说白了,就是精力不够维持清醒,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什么是近行定?就是坐中身心清爽,意识清醒。能知道每一个细节,而身体会逐渐凝固,感知觉开始消失。但是,意识却越来越清醒。这叫近行定。因为意识清醒,却还活跃,所以叫接近的定。

近行定中,杂念开始大部分减少,心理疾病已经不存在了。念头好不容易出现,也会如同阳光下的灰尘一样,纤毫毕露。和其光,同其尘,就是描述这个状态的。所以,道德经,实际讲的就是静坐的内容。

因为现在失传太严重,社会上的各种鱼龙混杂又太乱,各种解读完全就是编小说一样。所以,写一篇关于介绍入定的文章,希望大家能认真练习,身心体验到位,不要空话假话胡言乱语。

入定的概念,是指意识与身体,定在一个状态中,身心具忘。有入定,也有出定的过程。

很多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一些入定的体验。并不是修行人才有的。很难得,普通人见不到的事情是不对的。入定是人体自然现象。只是静坐会提高这个重复率。

当你听着音乐,突然被音乐的旋律吸引着注意力,注意力就会如同漩涡一样被吸引走,而感知觉也同时远离自己,进入身心具忘的状态。这就是入定。只是没人提起,没人讲解清楚,自己也不明白而已。

当你看电视,入迷了。眼睛的注意力随着画面吸引,其实,并不是看到电视内容,而是大脑空空,身体毫无知觉。注意力却如同被黑洞吸进了电视里一样。又可以看作灵魂离开了身体。但是,并非是灵魂离开,只是太专注,产生了聚焦状态。

父母看到还以为怎么了,就会叫醒你。于是,突然就被叫醒。这也是入定。

但是,这种入定,是因为专注而形成,偶得不可重复。也是入定的一种病态。是修行人积极预防的内容。

入定,在修行中,是指初禅,二,三,四禅,统称四禅八定。能做到者已经寥寥无几。可以达到的方法也是非常稀有,求之不得。大多数是自己琢磨,误打误撞而进入禅定。

而很少人知道,在四禅八定前还有一个预备役定。也就是俗称的欲界定。也算是一种假定,但是,要想入禅定,必然经历这个过程。

欲界定,分为九层。九层过了,才是初禅。

九层,又称之为九心住。分为九个阶段。从普通人开始静坐,12层静坐后几天就提高。3层时,体内就会出现一股力托着身体,久坐不累。一般二十分钟非常轻松。

到了4层,静坐影响开始蔓延到日常。白天的精神开始清明,远离过去的浑浑噩噩状态。所以,静坐的人,眼睛都是明亮明亮的。有专注力。

而现代禅修理论中,都是把欲界定第五层,全天清醒,全自动循环消除杂念的状态,称之为初禅。因为,这个阶段的变化最多,人体从身心全面转变。情绪,认知,专注力,洞察力,全面提高,而达到的人太稀少了,就把这个当做初禅,说的天花乱坠。

其实,半年就可以达到。而进入5层后,可以描述的内容实在太多,所以,成为了无数大师描述的重点。而后的678层反而没有那么多内容可以讲。

而这里有个技术问题。第五层,是有真假之分的。从静坐的传承,技术,效果来讲,很少有人能做到真5层。因为过程细节太多,注意点差一点点都没办法进步。进步了,一层一个体验。每一个层次的提高,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相貌改变,认知改变,观念改变,情绪平缓,太多改变。

所以,静坐错的人,很难明白为什么简单静坐,却又那么多神奇效果产生。

而第5层也是分真假状态的。何为真?静坐到第4层,是身体全面改变的开始。而最重要的一点,可以直接看到念头。看到念头了,就会感觉到念头与自己并不是一伙的。

这就是自他分别。

什么是自他分别?就是想法不是自己。自己找到自己,想法只是过客。这就是自己与想法完全分开。如果自己的中心找不到,就会不踏实。中心找到了,就不会再迷失。这会关系到戒禁取见的效果问题。

而第五层,就会身体静坐中充满舒爽,凉风习习,普照万里。凉凉的,热热的,特别舒爽。

修行,是最舒服的事。不舒服的什么枯坐,苦行,都是歪解止观禅,做不到位的情况。

行住坐卧中,清爽持续,身心轻安,踏实充实。入坐,秒入状态,会出轻安舒适,融化,身体消失等感觉。

出坐,就会退出这个状态。也有一些延续的舒适,一直持续。

而正确的静坐第五层,是没有心理疾病的。注意,是完全没有疾病。这是心理学一百多年一直找寻的目标。而现代的禅修,冥想,已经没有这个效果了。所以,对真正的健康心理,只能是猜想,根本没有见过。

这就是假5层。

真5层,是完全的健康心理,而且是一年难得情绪波动一下,一直处于清爽持续的状态。所以,连清爽持续都做不到的现代,哪里会出现什么初禅呢?都是为了吸引人的广告。

到了这个阶段,才会体验到入定是怎么回事。

一座中,身体开始凝固,杂念开始减少。充满全身的凉,热,舒爽。意识独立,普照一切。这是清楚的接近定的状态。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