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水滸英雄之武穆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宋金议和(第2页)

谈妥之后,高宗便詔金使上殿,金使答应归还河南、陕西旧地,并送回徽宗灵柩与韦贤妃。因参知政事李光素有威望,便由他在和议书上签字以表诚信。又降御札给三大将领。

绍兴八年签订的和议,其要点如下:

一、宋对金奉表称臣,受金册封为皇帝。

二、两国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西南为界;自淮而西,宋割京西唐、邓二州,及陕西商、秦二州之半与金。

三、每年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称贺。

四、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于每年春季运送至泗州交纳。

五、金国答应于次年送回宋徽宗灵柩及高宗生母韦太后。

内容包括南宋称臣,岁贡贺旦,自列于藩属,虽然说是盟约,其实根本就是降书。

绍兴九年元旦,秦檜代替高宗下跪从金使萧哲手中接过国书,然后让省吏们身穿朝服为前导,将金国国书奉于宫中。

岳飞在鄂州听闻宋金议和以及和议内容之后,马上上书反对。认为若是为了迎回徽宗灵柩与韦太后,与金人议和给点财帛可以接受,但是因此丧权辱国,形同投降绝不可行;何况金人狡诈多变,根本不能信任。

朝廷不但没有回覆,还下詔封岳飞为东京开封府仪同三司,这是从二品的文官职,地位仅次于宰相;另外加给三千五百户食邑。

岳飞连续三次都拒绝接受朝廷的詔书。

手下有人劝说:「我们连续三次北伐,死伤那么多兄弟,连东京的大门都没有看到;如今不费吹飞之力就可收復,岳帅正可回到东京,继续完成宗帅的遗志。」

岳飞听了大声斥责:「大丈夫立身于世,寧愿战死也不愿对敌人下跪保命,这种以卑躬屈膝换来的土地,我一生都不想踏入,在有妄言此事者定斩不饶。」

其实高宗在早朝时,特别交代朝臣说:「河南等刚恢復之地,应当任命守臣去安抚遗民,劝课农桑,各地都必须自给自足,绝不能调动东南的财富去支应,虚内以事外。」

看起来高宗并没有被和议冲昏了头。从开始谈判和议内容他就深知,只有强化自己的力量才能拥有更多筹码,所以没有丝毫放松边防。而且根据歷史与自己的惨痛经验,盲目相信廉价的和平,最后都是走向灭亡。

但是岳飞还是坚持不让,继续与朝廷冷战,最后又耍出老招式,上奏请辞所有职务。

秦檜看到岳飞的奏章心中一喜,向高宗奏说:「如今偽齐灭亡,我朝又与金国达成和议,至少短期之内应当再无刀兵之事;岳帅多年来南征北讨,为了国家委实太过辛劳,理应深加体恤,让他好好休息调养。」

高宗这几年让岳飞三番两次耍小孩脾气,难免感到有失天子体面;又觉得秦檜所说也不无道理,因此马上下詔给岳飞。大意是说,爱卿这么多年为了国事十分辛苦,如今国境无事,正好给爱卿放一次长假可以轻松与家人共享天伦。

南宋有主战派与议和派,金国也是一样有人主战,有人议和。只不过他们军事力量大,通常都是主战派占上风。只有连续出兵不顺利时,议和派才有发言的空间。

这几年岳飞崛起,加上吴玠吴璘兄弟死守川陜,使金国连续几次的军事行动都是鎩羽而归。长途跋涉又吃了败仗,不但没有进帐,反而要赔上军费与将士的生命!不如派几个人逞逞口舌之利,使用威胁恐吓的手段,叫南宋朝廷每年送来大批金银珠宝、布匹牛羊等,既省力又实惠。

金熙宗即位之后,由完顏昌与完顏宗磐职掌军政大权;四太子金兀朮跟着三位哥哥经过歷练,开始进入中枢参与议事,他对于这次议和有许多意见,尤其是将河南陜西之地归还给南宋这件事。站在一个武将的立场,要打下任何一片土地都必须付出许多血汗与生命,所以当然不甘心这么轻易地就被归还回去。

记得当初他与完顏昌、秦檜两人商讨和议内容时,并不包括将那些土地归还南宋;怎料他们二人事后密谋加上这一条,所以深有受骗的感觉。

后来让他察觉,原来完顏昌是接受了南宋朝廷的贿赂,于是马上向金熙宗报告,金熙宗以谋反罪名诛杀完顏宗磐与完顏宗雋,解除完顏昌的兵权。又拜金兀朮为都元帅,封越国王。

完顏昌在燕京已经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只好想办法跑到南宋去找秦檜庇护,金兀朮当然必须斩草除根,派兵追杀,在半路上杀死了完顏昌。解决了完顏昌之后,金兀朮进封太子太保,领行台尚书省,兼都元帅,独揽金国的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