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金凤华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完结(第1页)

“嗯。s”皇帝脸色阴沉,“那个叫忘梭的小和尚呢?”

“昨日什么也没从他口中审出来,那小和尚嘴严的很,如今也押在刑部大牢。”

“审!无论如何,不管用什么法子,撬开他的嘴。”皇帝怒极,“朕要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搅动作乱。”

“是!”楚宸应声,“皇叔,据说忘梭甚是得大昭寺的方远大师青眼,但方远大师是大昭寺高僧,且一直得诚太妃青眼有加。昨日审了大昭寺诸人,唯独他在闭关,未曾审到。据说太妃曾放话,任何人不得打扰方远大师闭关,否则太妃问罪。”

皇帝沉声道,“闭关?将他提出来审问,就说是朕的旨意。”

“是!”楚宸昨日忙了一日又一夜,想着顾轻衍和安华锦怕是在他忙的脚不沾地时很有闲情逸致的风花雪月,他心中不忿,打算拖个人一起,于是又请旨,“皇叔,毒茶案牵扯出了劫粮案,这两件案子都实在太大,侄儿恳请皇叔再下一道圣旨,让顾轻衍与我等一起查案。他聪明得很,想必多大的案子搁在他手里,也能轻易堪破。忘梭撬不开的嘴,也许遇到他,就撬开了。”

皇帝闻言琢磨片刻,摇头,“顾轻衍朕另有安排,查案的人手不够的话,朕让江云弈与你一起。”

楚宸睁大眼睛,“皇叔,您对顾轻衍有很重要的安排?”

“嗯!”让他与安华锦培养感情,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事儿。况且,他要跟在安华锦身边,他身边高手如云,也好顺便保护安华锦,安华锦一定不能出事儿。

楚宸泄气,“是,那就江云弈吧。”

皇帝摆手吩咐,“张德,你去下旨,让江云弈与楚宸一起,跟随刑部、大理寺的人彻查毒茶案与十八年前的劫粮案。”

“是!”张公公恭敬垂首,立即去了。

第十六章抓人(一更)

广诚侯府虽除了车夫无人参与毒茶案,但藏匿十八年前劫粮案的罪犯,依旧是一等罪。所以,皇帝虽撤了围困广诚侯府的禁卫军,但依旧将广诚侯府在朝所有男丁的官职一撸到底,全部罢了官,以示惩处。

没撤回侯府的爵位和江映月小郡主的头衔,这是陛下格外开恩了。

此事一出,朝野哗然。

劫粮案虽过去十八年之久,但老一辈的人没人会忘,少一辈的人也都知道。

消息传到安家老宅时,安华锦刚睡醒,她神清气爽地听着孙伯说外面的消息,不以为然地想着都过了十八年了,这案子才露出头,的确够久了。

当年劫粮案,受害最大的其实不是作案后被满门灭绝的替天行组织,而是南阳王府。陛下那时是疑心南阳王府暗中动了手脚,劫粮案后,查不出来,也不给南阳二度送军饷了。所以,那一年,南阳王府几乎掏空了,才勉强养活南阳军。

到底是什么人做的,当年他爷爷和父亲也命人查了,因出事的地方距离南阳太远,在淮河南岸,安家的势力在南阳扎根深,在别的地方浅的很,所以,同样没查出来。

他爷爷说是有人一手遮天抹平了所有痕迹,至于是什么人一手遮天,恐怕是那人在朝中和在江湖都有势力。亦或者,南齐和南梁暗中也有参与。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陛下对南阳王府十分防范,兵器监本就该早早改进兵器,但陛下一直压着不批准,导致军中所有兵器一直陈旧的很,以至于玉雪岭之战落了个惨胜。

“要说这广诚侯府也是倒霉,入朝的人全部都罢了官,这等惩处,怕是十年也缓不过劲儿了。”孙伯感慨说,“若是早知道劫粮案有这么一条漏网之鱼藏在广诚侯府,老王爷和王爷也不至于被陛下怀疑背后动手脚。”

安华锦哼笑。

“据说那忘梭死活不说是受何人指使。”孙伯又恨恨,“一个小和尚,哪里来的阎王死?又哪里知道程启的隐藏身份?大昭寺肯定有人在背后。宸小王爷向陛下请了旨,与礼国公府公子江云弈一起去大昭寺了。”

安华锦叩了叩桌子,看了一眼天色,“顾轻衍怎么还没来?”

孙伯立即住了口说,“昨日晚上走时,七公子是说今早还来的,他每天这个时辰已经来了,想必今日是有什么事情,要不老奴去派人去顾家问问?”

“不必。”安华锦摇头,“再等等他。”

她想着,等他来了,她想他一起去刑部天牢一趟,见见程启和忘梭。昨日抓了这二人,顾轻衍没审,她也没审,只想着扔给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就完事儿。倒没想过毒茶案后还有劫粮案。

顾轻衍的确是有事耽搁了,且这一桩事儿十分重要,就是他的人在昨日夜里,拿住了要从大昭寺密道逃走的方远大师。

对于毒茶案,顾轻衍看起来报了官后没管,但并不是什么也没管,而是派了人暗中盯住了大昭寺和广诚侯府这两处,将与程启和忘梭有密切关系的人提前查了一遍。

广诚侯府倒是什么也没盯出来,无人有动作,而大昭寺的后山,却盯住了趁夜逃离的方远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