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朱棣穿越土木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工代赈(第1页)

这份奏疏读完,朝臣们顿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这居然是那个去年提出南迁的徐珵提出来的。

这种办法,简直一本万利。

徐有贞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以工代赈,把黄河岸边那些受灾的百姓全部当做夫役征发,用来治理水患,重建他们的家园。

这种举措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大胆和超前的,不仅可以节省军费开支,也可以使百姓安心治水,无后顾之忧,提高治水效率。

“既然内阁提出来了,那就在今日议个清楚,水患是大事,耽搁一日,就要有更多的百姓受灾。”

朱棣说着,望向一侧,道:“内阁的最终意见如何?”

陈循说道:“回陛下,内阁与工部会议决定,役发山东、河南丁夫五万八千四百余人助工为首批,由地方官府提供食宿。”

“若反响良好,会依次征发数批。”

“如此甚好。”朱棣颔首,道:“户部有没有困难?”

户部尚书金廉出列,道:“此为以工代赈,户部不需要出纳银钱,陛下圣明,徐有贞此法臣部觉得可行。”

“看来各部的意见都很统一了,那就照此施行吧,务必令水归漕河,军民攒运商旅往来无阻!”朱棣说道。

众臣自然没什么话说,以工代赈之法,图的就是以空余的民力去治理灾患,不然这些灾民聚众成灾,迟早生事。

现在把他们全都聚在一起,让他们去重建自己的家园,去治理水患,他们自然也是会相当的卖力。

就算对地方官府而言,这也是极为简单可以获取政绩的一种办法,众人都有好处可得,施行下去就不会有什么阻力。

“臣等遵旨。”

众人才刚喊完,工部尚书江渊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如今开封连日暴雨,河水泛涨,若此种情况持续下去,河南之河防建设,势必无法进行下去。”

“为未雨绸缪,臣请陛下发京军五万,往开封府督办水患。”

“臣以为不可。”于谦出列说道:“徐有贞这份奏疏本意为的是舒缓民力,若发京军五万,大军动辄往来,岂不还要劳民伤财?”

“此与以工代赈之法背道而驰,何况现下瓦剌仍在边关虎视眈眈,一旦有变,必会卷土重来。”

于谦说道:“臣以为,若是相信了徐有贞治水,那就要彻彻底底的相信他,让他放手去做。”

两人说完话,都在等着上头最终裁定。

工部尚书江渊这一番建议,有些诛心之嫌,说白了是不相信徐有贞能把这事处理好,五万京军不是去督办水患,是去督管那五万八千四百余征夫。

而且到时候一旦治水不成,徐有贞就又多了一条劳费京军的罪名。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曾在朝堂上公然说徐有贞提议南迁可斩的于谦,如今会替他说话。

这更足以说明,于谦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就算他是提议南迁,曾经把家人资产南迁的徐有贞,只要有治水的才能,于谦就会放下个人成见,在这件事上全力帮助。

朱棣说道:“那就发一道敕谕给左副总兵范广,许他在河南便宜行事,地方有变,神机营可以直接赶往平乱,不必请问京师。”

“至于发京军五万往河南,朕以为就不必了,既然徐有贞能提出这个意见,就是有办法治理,于谦说的不错,可以让他全力一试。”

江渊一愣,道:“可是陛下,这样一来,范广在河南的权利,会不会有些太大?,既可管宗室,又能便宜行事,这实在是”

“范广忠于朝廷,朕信任他,这没什么好再说的了。”朱棣说道,明显是不想再多提这件事。

范广要是还信不过,那就没什么人可以再去信的了,做皇帝的,可以心狠手辣,可以不留后患,但是不可以刻薄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