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影帝家的小玫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筷子学说2(第1页)

这是蒙恬至今为止人生中参与的最特别的政治商讨。

这不是小孩子学大道理的学习会,而是关乎千万人乃至天下何去何从的政治讨论会。

这里不是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门客大臣们的说辞,而是一把筷子、三个小人的简单话语。

蒙恬知道,今天这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秦国,给六国带来无法预测的结果,但他更知道,这结果必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这天,是公元前250年冬月初四。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难折断。

无论筷子长短,它的本质都是筷子,长短只是它的样子,所以,可以轻松折断。

而一捆筷子,却是难以折断,但其中的不合众的却是容易折断。

而一捆没有突出部分的筷子,却是难以折断,但并非不可折断,只是力道不够大而已。

但此类筷子,使用蛮力虽然能将其折断,却是会使折断者手足受伤、破皮流血。”

嬴政的话,大致让蒙恬知道桌面上断裂的筷子是怎么一回事了。

杜哲点头,然后接着问道:“是故,仅此而已?”

蒙恬闻言,被从团结就是力量的感概中拉了出来,想到了另一面的故事。

恰好,嬴政接下来的回答,解答了这一切。

“人如筷子,长短为能力、权势、金钱、地位,不尽相同。

纵使一人之力如何非凡,终究不过血肉之躯,匹夫亦可血溅三尺堂前,皆可任意握其生死。

若人皆为个人,则与野兽家禽无异,纵有千古才华,万载奇能,亦是无有今日之文明。

是故,人之所以为人,不于假外物,在乎于聚哉!”

蒙恬懵了,你们折断几根筷子,就讨论出这种高大的学问?

这和蒙恬从小在军功贵族家庭,所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完全不同,甚至嗅到了离经叛道的人世观。

蒙恬不知道接下来的内容自己该不该听,可是,嬴政和杜哲既没有让他出去,他内心也想听下去。

只是内心却是犹豫不定,如坐针毡。

杜哲眼中全是惊讶,他没想到这层啊,嬴政居然悟到了。

学问知识,真是不论不出新啊!

而且,论证更应没有界限。

鸡舍里的学者,当应跳出围栏,再回到围栏,方有真知实见,方能悟出道理。

杜哲感叹万分地点点头,示意嬴政接着说。

“人为人,却是不足以成为国家,更无法成为文明。

荀子言说,人之初,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