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之走出世外GL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章(第1页)

这些年因大孚和刘励在郴州、永州等地的战事不断,他以昭王的身份坐镇,提高士气,所以一直都没什么事情。

可即便如此,罗王的病薨让他开始越来越畏惧。在那一瞬间他想到了邺沛茗,所以赶紧修书一封让人秘密送来给她,希望她能保住自己一条命。

要邺沛茗保住他的性命似乎有些难,毕竟他没有筹码可以给邺沛茗的,不过他还是这么做了。

而邺沛茗自然是答应了。当然,她这么做并非为了什么忠孝信义,而是有利可图:她这些年一直都不管周督宁和周曲等人怎么折腾,只要没损了根基,他们越是折腾,失了民心,对她而言便越是有利。

周督宁杀建王一事已经引得部分忠于越忠王的老臣产生芥蒂,后来在周督宁将自己的兄弟赶到罗州那等恶劣环境的封地去时,他们百般劝阻也无效,对于周督宁的独断专行越发不满。

如今罗王身死,昭王又向邺沛茗寻求帮助,这正是她乘虚而入的时候。

不过她表现得不能太明显,唯有让昭王出面。

昭王为了自保,也不得不答应邺沛茗的要求,修书给江勋等老臣子,取得他们的同情的同时,又会让这些老臣心里埋下对周督宁失望的种子。

邺沛茗并不担心这会动摇他们现在的根基,因为她很清楚江勋等人不管如何都会为了大孚的基业而维持眼下的君臣关系。周督宁也明白这个中的关系,所以不管他如何重用周曲,却始终让朝中给另一部分老臣留位子,使得周曲无法只手遮天。

而有江勋这些老臣替昭王想办法在朝中斡旋,周督宁必然不会再动昭王……至少在这几年内。

现在,邺沛茗便只需等一个机会,一个改天换地的机会。

第123章北伐(一)

在罗王病薨的同时,建贞四年的七月,刘励见自己在江西、湖南等地的根基已稳,而朱徽又将李裕逼退至幽州,一时之间中原无与之匹敌的势力,生怕朱徽下一个目标便是他,于是主动归顺朱徽,朱徽高兴地封刘励为楚王、上策将军、尚书令。

南方最大的势力刘励和徐知行都归顺了朱徽,而大梁和大孚并无交界,故而朱徽将大孚留给刘励和徐知行解决,而他的主要目标还是先将占据太原等地的安王袁威、夏王邱克。

安王袁威原是安北大都督,其麾下多重骑猛将,主要对付不断扰边的突厥。不过朱徽杀帝自立后,他也就自立为王,起来反朱徽。

而夏王邱克则原是朔方大都督,与袁威关系颇好,见袁威反了,便也起来反朱徽,占据着夏州、灵州、盐州、宥州、银州等州府。

袁威和邱克联盟,朱徽便也迟迟拿不下两人,而双方战事不断,一时之间没那么容易便善了。

刘励归顺朱徽后没过多久,其部将牧娄便反了刘励,占据了江陵等地,自立为荆南大都督。

牧娄之所以反刘励只因其一直反对刘励归顺朱徽,可刘励不仅不听劝,还将他排斥在外,他心有不满,便在部下的劝说下反了刘励。而他本就驻军江陵,在江陵经营多年,不仅握有重兵,还颇得江陵地势的优势。

刘励因对大孚用兵,故而八成的兵力都屯集在对大孚的边境之处,牧娄深知刘励不敢轻易调动兵马,故而便抓紧了时间在江陵布置一切。

而远在江南东道的衢州等地,此时正一片安定祥和。

六月时百姓收割了早稻,相较于早些年因战乱而大幅度减产,今年的收成可是二三十年来的最高!究其原因,除了安稳和没有苛捐杂税以外,还因永平大都督颁布的一系列政策。

邺沛茗招抚了大量的流民,分给他们无主之地,鼓励开垦荒地,还出贷谷种、耕具,同时鼓励百姓种植红薯、土豆等作物。同时破格任命了不少精通农事的百姓为官,主要负责农事方面的事情,再通过修建河渠、水利,给予了百姓较好的耕种条件。

七月之时又收获了红薯,红薯这等作物很高产,制作成粉可储藏很久,所以除了军中会食用红薯外,民间也大量食用,使得百姓的温饱普遍得到了保证。

邺沛茗在衢州经营不过一年,声望便迅速地提高,不少地方的名人都听闻其名声而赶过来投奔的,就连原徐知行养子徐廷高麾下的参谋之女杜白梅也慕名前来。

当年邺沛茗攻打衢州时,便将徐廷高斩杀,因此徐知行一方士气下降,后衢州被邺沛茗攻下,徐知行也匆匆撤兵。而死在衢州城外的徐廷高的尸身则是被邺沛茗派人收敛、安葬于衢州的常山上。

徐廷高身边有一个杜姓参谋十分忠贞,在徐廷高死后,认为自己没能尽到责任,避免徐廷高之死,于是退隐山林。

其女杜白梅则自幼受其教导,熟读经书,懂时务经略,十七岁时便嫁给婺州的一名马姓小官,夫妻可谓是恩爱。可不出两年,其夫病死,她也就守了寡。

因无所出,婆家对她十分刻薄,她便到东阳郊外的歌山脚下居住,一面潜心研读经书,一面教导附近的村子的幼童。

当邺沛茗的兵马攻下婺州,吴越兵败退,并奉命掳掠婺州的钱财、粮草和壮力之时。她因是独居女子,险些被吴越兵侵犯,幸得一名副将认识其父,她得以幸免。副将劝说她,若是不跟他们走,那邺沛茗麾下的兵士兴许就不会善待她。她却对吴越的军纪而感到失望,不愿跟随军队退到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