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侍君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完结(第1页)

第68章

李夕月听说书一样听白荼讲昝宁和他青梅竹马的骊珠的那段往事。2023

“给一个名分,皇上应该做得到吧?”她问。

“不是做不到,而是怎么做。”白荼淡然地说,“若是骊珠心思不那么活络,眼界不那么高,一步步往上爬,一时还真没人能拦得住她。可惜,就是我说的‘自作孽不可活’,她非要和皇后争一争,和体例争一争,结果断送了自己。”

“啊,还和皇后争?”李夕月惊叹着。

白荼说:“就是咯,虽说万岁爷打新婚起就不喜欢皇后,但是人家好歹是午门抬进来的正室,背后又是太后撑腰,骊珠她不是不自量力又是什么?”

“当然,”白荼叹息了一声,“万岁爷那时候也太年轻,也没掂量得清自己的位置,没想到当皇帝绝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祖宗的家法、朝里朝外的清议、孝敬太后的做派,还有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朝中各派的势力——没有谁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就是本朝前头几位先皇爷,乾坤尽在掌握的,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史官的笔、百姓的口,哪一样可以不顾忌?”

骊珠是上三旗包衣中挑出来的宫女,父亲的官职也小,若是给名分,通常不能越过“贵人”这一级,辛辛苦苦慢慢往上爬,生个孩子能爬一级,遇到太后、皇帝整寿能爬一级,国家大庆大典能爬一级。若是顺利,十年八年能封个妃,家中父兄也可以跟着水涨船高,一切都仰仗皇帝的恩宠。

但骊珠还是觉得太慢了。

于是,刚刚亲政的皇帝被她劝说之后,决定行使行使自己“一国之君”的权力,不顾劝阻,执意要越级封骊珠为嫔。

到了太后纳兰氏那里,首先就报之以一声冷笑:“皇帝是连祖宗家法都不顾了么?”

昝宁为她力争:“骊珠家世清白,即便父兄只是护军,也是上三旗的亲近人,朕现在宫中犹虚,两妃之下增一个嫔又怎么了?”

太后道:“父族虽不是最要紧的,但是八品护军家的女儿,又无出色的才德,只凭一句‘帝王恩宠’就拔擢到那么高位上,外头人不晓得的,以为皇帝必然是贪淫好色、滥用名器的君王,日后哪个晓得会有什么乱象出来?——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我是不同意的。”

“但是先朝也不乏包衣家女儿忝列高位的例子——高庙的皇后,难道不是宫人出身?儿子的亲娘也是太后,难道不是包衣家的女儿?”

太后眼睑被斜吊着一般一抽一抽的,显见的是生了大气:“你翅膀硬了?要么你就直接下旨,不用和我商量;和我商量,就是两个字:‘没门儿’!”

皇帝也不忿,真的手拟了一份谕旨,交到军机处,要发内务府和宗人府办理。

那时候,皇帝亲政之初,也是朝中动荡最厉害的时候,辅政大臣分两派,礼亲王和另外几个正火拼夺权到最你死我活的程度。皇帝任性的一道谕旨恰好成了夺权的一块试金石,礼亲王驳斥谕旨,而另一派则以“上谕并无失德,何以不遵?”来反驳礼亲王,结果把后宫封位变成了辅政大臣之间较量的棋子——显而易见的,哪派在这件事上输了一着,哪派就该滚下朝野。

两派胶着,骊珠晋位分的事高不成、低不就,也悬架了起来。

骊珠选这个时候给皇帝上眼药,非只是认不清局势,简直是自寻死路。

这个“死路”,当然还不至于害她身死。

然而她自以为是的一个花招,却真正害死了自己。

白荼叹息道:“骊珠听闻太后嫌她父兄品级太低,自然又从这条上打算盘——她寻思着若是以帝王之尊,给她的父兄加官进爵,她的地位不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这事不仅需要皇帝提携,还需要自己找路子。骊珠在宫女会亲的时候,说动了她的父亲,开始找路子打算立些功,求个保举。那时候国家在剿匪打仗,野路子就想到了那上面,军功她家里人没那个胆子,但做做协饷、做做抚恤,好像还可以,背后的好处亦是滚滚的。等差使办完了,皇帝出面给个保荐,吏部想来会买账。父亲升官,她就不再是‘小吏的女儿’,而是正儿八经的官宦闺秀了。”

然而,这种又有名望又有实惠的好差使,谁不是苍蝇见血一般盯着?

这抢了别人发财升官的机会,真是比杀人父母还要可恨。

何况,有重利的位置,屁股后面通常都是很不干净的。

自然,没有多久,各种弹劾、奏报就走马灯似的送了上来。

对于大臣们而言,参倒骊珠的父兄,并不是和后宫谁谁过不去,而是要借力打力,攻讦另一派。

不出半年,仍握着察看奏折之权的太后纳兰氏,特意选在昝宁到永和宫祭祀亲额涅的时候,把奏报扔在皇帝面前,横眉冷对:“这样的人,皇帝还要重用?圣母皇太后在天有灵,只怕要被羞死了吧!”

又问:“听说宫人与闻朝政,干涉任免的名器大事,进谗让皇帝做下这等对不起祖宗的事?皇帝当着圣母皇太后的在天之灵说一说,是不是该当?”

证据一件一件都拿得出来。那时候的养心殿,安插着不少太后的人。

昝宁那时候还极力想保住骊珠,太后也是老谋的人,想和养子之间留点余地,只要能控制他就行,不打算赶尽杀绝,弄得彻底决裂。

出于意料之外的是当时的皇后,因为也不过是十六岁的女孩子,长久被冷落得一肚子怨气,眼见处置这个“狐媚子”的机会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不肯放过,当即翻了翻眼睛说:“这样的重过,若全无处置,以后何以约束那么多的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