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缓缓归古言讲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他像假酒(第1页)

第二章、他像假酒

温辞是孤儿。

五岁那年同姐姐一起在城郊的清溪河边被先生捡到。

先生是沈太傅的学生,姓杨,至于叫什么,温辞不大清楚,兴许别人提过,但她没留心。

杨先生在长安的西郊有间学堂,温辞和姐姐就住在这里,大抵是托沈暄和的福,学堂里也有些家境煊赫的公子小姐,免不得性子娇气,总体上倒还算好相处。

学堂的日子虽然乏味,不过安逸。

当然,这是在没有遇到沈暄和之前。

温辞还记得第一次见沈暄和。

也是夏天,大雨。

学堂放得早,唯独她被留下来罚抄《诗·七月》,三百遍。

从午时到申时,手腕酸疼,笔杆逐渐拿不稳,墨迹粘连,温辞翻动纸业空档,悄悄抬手伸了伸腰,窗外暴雨如注,雨水像牵连不断的珠线。

屋檐下不知何时立着个俊秀的男子,白衣胜雪。

温辞的笔没拿稳,刚抄完的诗集被松烟墨泅湿,她眨了眨眼睛,神色懊恼,额上的几根软发自然翘起,一袭红色的襦裙,在阴暗的天色中格外亮眼,像石榴花,一簇簇的红,明艳生动。

你是谁?

她干脆放下笔墨,跑过来同他说话,走到他跟前时,又后退了几步,筋惕得有些多余。

沈暄和让人望而生怵。

一半是因为他的眼神,淡薄到不掺杂任何欲望,让有私念的人自觉胆怯,另一半是因为他的长相,风姿特秀,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当然,这些都是温辞从书中背来的句子,如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漂亮得有些过了头。

小姑娘下颌处沾了点墨,乌黑的眼珠直溜溜的转,她又问:你可是来找先生的?

沈暄和收起雨伞进屋,满身的水汽逼近,她退到桌角,纤细的手指抓着捉着檀木桌案,暗自的紧张。

他笑了下,点头,道:正是。

那、那你等等。温辞也跟着笑,我去替你找先生。

说完,她一溜烟的跑开。

沈暄和眨眼,只看见鲜红的火影,瞬间消失在漫天的雨雾中。

那天后,温辞就自告奋勇每日下学后打扫学堂。

沈暄和来得次数不多,可次次都能被她碰见。

更多的时候,杨先生会直接在学堂里跟他交谈,聊得多半是朝堂上的事情,温辞很少过耳朵,就算过耳朵,也只能听见男人和缓的嗓音,如风吹麦浪般,沙沙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