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孝贤皇后重生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第1页)

另有一件事qg,据婉莹字条上所写,太子想要拉拢曹寅,结果如云知道了,如云不同意,和太子吵了一架,太子竟然指责如云多管闲事。

欣妍瞧了大喜的同时又暗中警告自己一定要小心,不能犯了如云的错误。

如云的错就在太看得起她自己,更是太信任穿越小说上写的那一套,以为太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她和太子qg分不一般,就能对太子指手划脚了。

这在太子小时候还行,可太子长大了,如云还一点都不改其作为,照样gān涉太子的决定,已经让太子很不耐烦了。

那到底是太子,一国储君,怎么可能愿意任由女子指摘。

如云真以为她就能和穿越小说中写的一样,从小照顾太子,和太子亲近,然后太子就会对她没有任何防备的信任,更对她的话言听计从了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不说太子,就是如云的亲生儿子,那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的行事准则,也不可能无条件的听从如云的吩咐呢,不然,哪里有那么多逆子,又有那么多不孝子?

何况太子不是如云的亲儿子,如云也是个不能轻易进宫的,和太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和康熙比起来,太子恐怕对如云的qg分要少上许多,如云以前教太子孝顺康熙,太子认为这是该的,所以听从,可如云阻止太子和曹家接近,太子认为如云是多管闲事了,自然就不耐了。

这还是太子从小缺少母爱,对如云这个姨妈怀着一份不一样的心思,所以才会没有怨恨如云,要换成别人这样gān涉太子,恐怕早没命了吧。

第二百五十六章

&ldo;太子,保成……&rdo;

敬安公主府内,如云不甘心的在屋里转来转去,咬着牙,一字一句骂着:&ldo;亏了我对你挖心挖肺的,你竟然不识好人心,曹家是那么好结jiāo的?呸,都是索额图这个被权势糊了眼的教唆的,曹家那可是康熙的忠实走狗,你去结jiāo,恐怕要碰一鼻子灰,康熙那里也容不下你,等着瞧吧,你吃了亏就知道谁才是真心对你的。

如云的贴身丫头早对如云这时不时的抽风行为见怪不怪了,这位敬安公主打小就是这样,这么些年了,也没见长进过,常常讲一些不知所谓的话,幸好她们这些人还算是忠心,并没有把她这些话传出去,不然,十个敬安公主都不够被皇上忌讳的。

&ldo;哼!&rdo;

如云也不知道想到什么,冷笑一声:&ldo;扶不上墙的烂泥,果然就是该被废的吗?&rdo;

话虽然这么说,可如云到底不忍啊,这么多年的感qg也不是白付出的,她对太子到底还是有心的,实在做不出漠然旁观看着太子倒台的事qg来。

&ldo;算了算了。&rdo;实在没办法,如云烦乱的摆摆手:&ldo;我也只能尽力帮你了,但愿这一次你要好好的。&rdo;

京城西郊别庄

太子一身常服,脸带笑容看着进门行礼的两个人:&ldo;隆科多、曹宣,快快请起。&rdo;

隆科多神色莫名的起身打量了太子一眼,又看看站在他身旁的曹宣,想着不知道他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可是,想想惨死的李四儿,隆科多咬牙,四儿死的那么惨,他要替四儿报仇,一定要杀了纯宁公主和婉莹那两个贱女人,只是纯宁公主是皇上宠爱的妹子&iddot;他现今没那个能力,只能报靠太子,尽量想办法帮太子尽量登基,只要太子一登基&iddot;他就能把纯宁公主除之而后快。

哼,他绝对绝对不会让纯宁公主那么快就去死,在杀她之前,一定要把她的那些儿子女儿一个个全杀了,再让人将她凌ru至死。

想到虽然年龄已经很大,长的却还是显的年轻貌美的纯宁公主,隆科多狞笑&iddot;长的那么好,到时候,恐怕还真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哈哈,真能如此,他也算报了四儿的仇之一二了。

&ldo;隆科多见过太子殿下。&rdo;隆科多心里打着主意,很恭敬的给太子行礼:&ldo;太子国之储君,风神如玉,让奴才等敬仰万分&iddot;奴才愿意跟随在太子身边,以效犬马之劳。&rdo;

这番表态让太子很是高兴,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ldo;好&iddot;好,隆科多果然忠心。&rdo;

曹宣一瞧急了,赶紧跪下道:&ldo;太子殿下,奴才也绝对忠心太子,上刀山下油锅也绝不皱一下眉头。&rdo;

虽然曹宣这话说的粗了些,可正正拍到了太子的马屁,太子心里舒畅,也大大的赞扬了曹宣一番。

紧接着,自然就有下人上了茶水来,太子让隆科多和曹宣坐了&iddot;笑道:&ldo;孤得二位相助,当真如虎添翼,以后孤自当和二位同心同德,孤大业得成之时,二位也必将位及人臣。&rdo;

一番话说的隆科多和曹宣大喜过望,两个人互视了一眼&iddot;均在对方脸上看到笑意。

&ldo;谢太子殿下。&rdo;两个人同时站起身来行礼,太子一摆手:&ldo;赶紧坐下。&rdo;

隆科多坐下了,而曹宣则走到太子身旁,恭身献上一个盒子:&ldo;这是奴才近些年积攒的家私,奴才愿意献给太子殿下&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rdo;

太子没有推辞,接过来一瞧,喝,里边一盒子全是银票,最小的面额也是千两纹银,大多都是万两银子的面额,粗略看一下也有十几万两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