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十年代粮票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第1页)

现在杨孟英从钱眼里出来了,这窦晓霞又掉进钱眼儿里面去了,见着裴静姝无论做什么东西都能赚钱,她也巴不得能像裴静姝一样能日进斗金。

“这是要用柚子皮儿才能做出来,现在我们的日子已经能够过着走了,就不要再贪心了。先做好手上这些事吧,如果今后真的有好的机会,我们在一起赚大钱。”裴静姝说道。

可能是错过了第一次赚钱的机会,窦晓霞显得十分急躁。裴静姝让她自己去做蛋糕和凉粉卖,她又嫌弃生产队里做这两样小吃的人太多,利润都被摊薄了,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跟杨孟英一同到金沟村帮忙。至少裴静姝这里的伙食天天都跟过年似的,她可以敞开肚子吃。

窦晓霞听了之后,叹了一口气,“今后若真有这样的机会,你哪里还能想到我这个嫂子?你外面那么多合作对象,怕是到时候会嫌弃我穷了。”

裴静姝听着这酸言酸语,淡然一笑:“我可从来没有嫌弃过嫂子穷,倒是嫂子经常嫌弃我多事儿。”

“幺妹可真会说笑,我哪里嫌弃过你呀?”窦晓霞赶紧笑着说。

“一家人有什么好嫌弃的?”杨孟英见话头不对,就插了一句。

窦晓霞忙笑着附和:“就是!我真要嫌弃你多事儿,怎可能还整天往你这里跑?幺妹,你给我说说这柚子糖是怎么做成的?就是用这柚子皮裹上糖浆?”

裴静姝点点头,跟她粗略地说了一遍。窦晓霞又追问了一些细节,帮着裴静姝做了几锅蛋糕和几锅月饼之后,便带着喜色和裴静龙走了。

“捡到金子了呀,笑得这么开心。”裴静龙看她一路傻笑,就问道。

“你说那个柚子糖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我们要是做这个东西,肯定能够赚钱。”

“你又异想天开,你会做吗?”裴静龙给她泼冷水。

“这东西简单,我怎么就不会做?正好今年中秋节没有回娘家,你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事了,跟我一起回去看看我妈,顺便再摘点柚子回来,我要做这个柚子糖去卖。”窦晓霞说道。今年中秋节的时候裴静姝正在修房子,两口子在裴静姝那边过的中秋节,窦晓霞当时月饼吃得香倒没说什么,后来吵架却总拿这事来说。

裴静龙听后连连摇头,“你省省心吧,白糖那么贵,这东西你都没有做过。你真的想卖的话,我去跟静姝说一声,让她做,你去卖,赚的钱一人一半……”

“凭什么要一人一半?这东西有什么好难的?她今天都不跟我们说了吗?我们现在又不是买不起白糖,你不帮我就算了,还总是泼我冷水。这件事情你别到处乱说,我要先自己做一锅尝尝看。”窦晓霞没好气地说道。

裴静龙没怎么搭理她,反正这人不吃点教训,不知道回头。

裴静龙两口子要回窦晓霞的娘家,没了这两个助手,裴静姝也决定休息两天,去县城里走一趟,看看汇水县的发展情况,顺便为今后做一番考察。

现在的交通工具基本全靠两条腿走,河坎乡这个鬼地方竟然连大巴车都没有一辆。裴静姝只好跟着刘二娘两口子从半夜就开始走,只是她不知道自己这一走,家里竟然来了贵客。

第33章

“哟!这不是谢同志吗?”杨孟英见着谢昀带了一个陌生的年轻小伙子来到门口,不禁心生好奇,也不知对方是来做什么的。

“杨阿姨,这位是城里日报社的,李光同志,今天想来采访裴静姝,他们报社想做一期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的专题报告。”谢昀给杨孟英介绍道。

“杨阿姨,你好,不知裴静姝人在不在?”

杨孟英听说是来采访裴静姝的,心中乐开了花,裴静姝做了好事要上报纸了,这可是一件脸上有光的大好事。

“哎哟!这可不巧,静姝进城去了,你们快进来坐,她下午就会回来。”杨孟英热情招呼道。

“那就麻烦杨阿姨了。”谢昀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就答应了,和李光一起进了裴静姝的房子。

第34章

从金沟村到县城有三十多里的路,天还没亮,他们就动身走了。刘二娘背着满满一背篓蛋糕、唐二哥挑着两箩筐月饼走在前头,裴静姝紧随他们之后,刘、李两家的人跟在后方。

虽说平时他们也做凉粉小买卖,但小地方的钱终究没有县城里好赚,因而逢九那日,大家还是要从裴静姝家里买些蛋糕月饼去县城。

县城里可以买到许多乡下没有的东西,他们现在手上也有了点积蓄,日子不像以前那么拧巴,每次进城也会到城里逛一圈,看看城里的繁华、顺带买些乡下没有的用品,回去和人谈起来,他们也是去过城里的人。

当下这个年代,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生产队,连集市都很少去,更别说去城里了,尤其是妇女和小孩。所以乡下的小孩子胆量其实挺小,大部分都非常怕生,有的小孩到了十多岁还会怕见生人,不像几十年后的小孩活泼开朗。

裴静姝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也发现顾珊珊胆小害羞,动不动就爱哭鼻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不过现在这小家伙胆子大了,人也调皮多了,很少看见她委屈巴巴的模样,笑容也跟着多了。

刘明秀看唐二挑得最多,就笑着问道:“唐二哥,你那一担月饼有几百个呀?扁担都压弯了。”

李泽富接嘴说道:“他们两口子想赚大钱,当然要多挑一些。这一只月饼可就是一两分钱呢,他们无论挑多少去都不愁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