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不当反派去说书[穿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4章(第1页)

因为文化输入最怕的就是本国人民太过崇拜他国文化,从而导致人心不齐,一心向外。

但华夏在这个世界都不存在,华夏对于姜朝就像传说中的仙境,很美好但虚无缥缈。

这就像是有人想崇洋媚外,结果这个“外”都不存在。

姜朝就算全盘接纳了宁景带来的华夏文化,引得百姓争相追捧,也无所谓,毕竟华夏只存在于传说中,不能对姜朝产生一点威胁,但是华夏的文化却足够推动姜朝文明前进千年!

当然,这只是宁景单方面知道,而衡王敢开这个口,自然是从他的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曾各方面打听过华夏的存在,可是事事都只指向了宁景,唯二还可能知道一点“内幕”的就是宁景的同窗冉书同,此外就探听不到一点华夏的信息。

这实在是太过神秘了。

但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见,偶尔的时候会有他国人士误入姜朝领域,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和文化,而那些人也只有小猫二三只,他们消失后,那个国家的存在也就在姜朝消失,只留下一个名讳和一些文化落在书中。

衡王也想过,华夏也许是海域之外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但姜朝外面的海域是最天然的屏障,既阻碍了姜朝却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就算华夏的存在对姜朝日后可能有危害,但那也是不知多少年后,两相比较下,先学了人家先进的文化再说,只有先强大自己才能不虚外敌。

而且,衡王很有自信,几百年来,姜朝的子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出生起就知道自己是姜朝人,他们的根牢牢扎在心底。

他国的文化固然锦上添花,迷人眼,但是最终只会同化在这片土地上,而不是侵占。

衡王定定看着宁景,道:“景先生,姜朝需要你,姜朝的孩童需要那些寓言故事,就像新生的花朵需要露水浇灌,那些寓言故事就是最好的养料。”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修下一章(哭泣)我再也不想崩文了

第189章儿童图画(已修)

宁景哑然,他确实被衡王的话说的有点热血沸腾,也由衷佩服衡王的格局。

不论是永安城之事,还是寓言故事,衡王自始至终都是在为国为民,没有一点私心。

对于这样的人,宁景是敬佩的,想来没有谁不希望上位者是这样的人吧。

想到这个,宁景就有点想吐槽,就目前他见识到的皇家之人,不论是敦夙大长公主还是衡王,都是颇具气度风骨。

前者行事果决,雷霆手段,颇有霸主之风,后者温文尔雅,对事待人循环渐进,为君则明,为臣则贤,皆是不负皇家身份。

这两位就如此了不得,按理来说,能在这群人里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皇帝该是更出色,但就宁景目前接触到的种种事情,却给他一种当今圣上毫无作为的感觉。

就如先皇逸帝那般千辛万苦扶持女子哥儿,好不容易筑起的大好局面,一切欣欣向荣,偏偏这位圣上等位后毫不作为,任由局面回到从前。

当然,也许是立场不同,当今圣上可能也是偏向守旧派,所以才如此,不过若他是守旧一派,逸帝能选他当太子,也挺迷惑的。

但事情诡异就在如此,圣上若真的偏向守旧一派,那本就根基不稳的革新派早就没有立足之地,偏偏现在还能和守旧派斗得旗鼓相当。

其中,圣上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他像是甩手掌柜,谁也不帮,任由他们斗来斗去,而他坐山观虎斗。

只是,这样做对他有何好处呢?

只能任由二派斗争,搅得满朝皆乱,上下不宁罢了。

但这些也不是宁景能管的,他最多只能肺腑两句。

对于衡王的两个要求,宁景表示都没有问题,只是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就比如张三的故事,总得让他回去查查资料,慢慢编写,之后还要找人补充评看,一起完善。

再则,寓言故事想编写成册,如衡王想的那样出版发行,也得宁景一个个慢慢写。

而且宁景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既然要做这两件事,他自然要做到最好,不会马虎行事。

既然是儿童读物,那定是要设计的适合孩子看,几乎是瞬间,宁景就想到自己前世的那些图画本,孩子对于图画的兴趣绝对比文字高,而且图画更能给人具体的画面感。

宁景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衡王听,并且顺手从袖中拿出柳静秋给两人画的一对q版画,这画像在前世可以说是“情头”,宁景也是常常带在身上,偶尔会拿出来看看,心里熨帖。

衡王看到这种画风奇异但是又十分童趣可爱的q版画也是十分新奇,听宁景的意思,想用这种画给寓言故事插图,也是连连点头,心中深深觉得这件事找宁景是找对了。

接着,两人关于出版寓言故事一事商议了许久,互相交换主意和想法,这一聊,就顺便吃了个午饭,若不是宁景见时候不早,自己夫郎还在外面等着,便先告辞离去。

衡王还颇有些意犹未尽,但是也不好拉着宁景不放,只能让他先离开,却约好让宁景多在听风楼住一段时间,不用急着离开。

王爷相邀,宁景也不敢不从,只能点头应下,然后便起身离去,苏先生见状也跟着一起出去。

苏先生自然知道宁景是为了什么而来,其实上次宁景已经告诉他们,现在自己一家人定居在玉周城,日后可能来往不便,他们也是闻弦知意,表示可以把分成给他寄到玉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