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不当反派去说书[穿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6章(第1页)

在这些人里,宁景又找到了两个名单上的人。

“如今这些孩子都已安顿在城中,帮忙做些小活,都很听话。”宁景淡声道,“此回带来赈济的粮食已经耗去大半,剩下的至多撑上十日。”

沈大人点点头,道:“我已八百里加急将北地境况告去了京城,业已接到回书,大约还有五天,就会有下一批粮到来,应该是赶得及。”

他之后再让人施粥都不再如第一次那般,几乎把粥煮成了饭。

现在的粥虽然没有那么稠,但能让更多人吃到,支撑更久。

鱼锡!

沈大人一叹,脸上神色复杂,道:“从未想过北地竟然已成如此模样,在京城之时,我只以为这里不过因为一时干旱缺粮,不想已经城不像城,民不似人,匪贼肆虐。”

一州之地,六城变五城,二镇余一镇,五村荒二村。

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这是盛世姜朝,会有的模样。

然而,宁景知道,如果不行动起来,这样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境况会越来越严重。

“石观城治下三村,仅余人数一百二十四人,二镇人数一百八十六人,若是分而居之,怕是顾全不了,在下以为,不如聚合一处,也好照看。”宁景提议道。

这么些人,连他和安村的人口都比不上,然而这已经是石观城治下镇村仅剩的人数。

至于其他人,能跑的都已跑了,还有去山上做了土匪的,此外,就是死了。

对于这个提议,沈大人没有犹豫,颔首道:“本官亦是如此打算,如今石观城附近土匪肆虐,焦砂城那边亦是如此,分散开住实在危险,还是聚合在一处,有官兵把守,谅那些土匪也不敢过来。”

他说的笃定,显然对带来的那些官差信心十足。

而且,自古以来,土匪见官,拔腿就跑,在他看来,不需要太担忧。

然而,宁景却是摇头,道:“如果,那些山匪,连官府的粮也敢抢呢?”

沈大人一怔,下意识想反驳,然而张了张口,却是没有说话。

人被逼急了,哪会管你是不是官,他们只知道来赈灾的官差手里粮肯定不少,而且那些凶恶的山匪,手里早就沾了鲜血,等到官府再次接管住二城,他们这些山匪绝对讨不了好,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官差现在人少,把粮一抢,继续占山为王,招来更多的山匪,实在不行,他们还能带着粮跑。

“那执殿大人,您觉得我等应该如何做?”

宁景眼眸平静,轻轻吐出一句话,“禀明圣上,请军平匪。”

……

石观城中建立起一间佑安堂,里面收留了许多无父无母的孤儿,慕扶光正坐在一个木桩上,旁边围满了小孩,听着他讲故事。

他讲的正是宁景给他讲的那些华夏故事,从寓言讲到历史,之后又被小孩缠着问他京城的事。

他们都知道慕扶光来自京城,而京城二字对于他们这些孩子来说,那就是神仙地方,实在好奇那地方有什么,生活在哪里的人会做什么。

慕扶光在一众小孩里,稳重的像个小大人,没有因为孩子们叽叽喳喳而不耐,只是有些苦恼于怎么和他们描述京城的模样。

“你们京城里的人是不是都种金稻子,然后结金豆子?我娘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娘说京城里的人都种金豆子,能每天吃大肉包子,吃冰糖葫芦。”一个小女孩撑着下巴,瘦骨嶙峋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羡慕的看着慕扶光。

慕扶光有些哑然,他想说京城里的人不种地,那些食物都是做好了端过来的,但是他张了张嘴,又闭上,点了点头,微微笑了一下。

小女孩见此,顿时开心的欢呼一声,和旁边的小孩分说着这个新奇消息。

慕扶光垂下眸子,手指无意识的在衣服上划着,直到有人喊他,柳静秋来接他回去吃饭了。

在小孩们羡慕的眼神里,慕扶光走到柳静秋身旁,随人回去,这些小孩不知道二人是什么关系,只把柳静秋当作了慕扶光的母父,看慕扶光每日被柳静秋送来,又按时接回去,都是羡慕不已,等着什么时候自己的家人也能来接自己。

柳静秋看着慕扶光有些沉闷,知其是有了心事。

说实话,虽然不知对方是何身份,然而相处这段时间,再加上自己的眼力,柳静秋自然知道慕扶光身份绝不简单。

宁景虽然没有告诉他慕扶光的身份,但看宁景对慕扶光的重视态度,而且在京城那段时间,宁景日日去东宫给太子说书,结合他听到的太子的一些消息,柳静秋就觉得自己猜到了什么。

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宁景不告诉他,想也是不希望他因此太紧张拘束,而且太子低调出行,这种事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不知道,才是对他好。

柳静秋想了想,道:“小郎何故愁容,可是遇上什么事了?”

慕扶光抬头看他,犹豫了一下,将刚刚小女孩的话告诉了柳静秋。

柳静秋闻后,笑了一下,道:“村中人一辈子与土地为伴,他们想的也都是种地和稻子,民以食为天,要是能有一场好丰收,村民们便能欢欣许久,不用再忧心秋冬无粮,能安稳过个好年,若是收获的是金豆子,那可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慕扶光若有所思,就在快要走到县令府门口时,他忽而道:“要是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能种粮食,能有一场丰收,是不是就不会背井离乡,不会落草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