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长命女故眉全本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第1页)

萧礼一撩衣摆,跪了下来:&ldo;阿娘、阿娘。&rdo;

大长公主擦擦眼泪:&ldo;你起来,慢慢讲。&rdo;

萧礼依言挨着母亲坐了,缓声说道:&ldo;阿娘也不必太难过,阿爹这些年确实劳苦功高,底下的人都捧着他。开始是因为阿爹高风亮节,后来就来了钻营小人,小人为了私利无所不用其极,太多的赞誉蒙蔽了阿爹的眼睛。不能不蒙蔽,如果不蒙蔽,小人何以进身?阿娘读过《战国策》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rdo;【1】

大长公主沉下了脸:&ldo;你接着讲。&rdo;

萧礼道:&ldo;圣人只沉默了一个月,不是五年,别让他再沉默下去了。就让事情止在这一个月吧。&rdo;

大长公主道:&ldo;但是圣人还是向着二郎的。&rdo;萧绩是罚俸,凌光却是免职,不管桓琚是怎么想的,有心人就能把这个惩罚曲解成是桓琚偏向萧司空,大长公主也乐于接受这个观点。

萧礼叹气:&ldo;唉,事情是凌光惹起来的,他一个散官,要不要官,有什么大不了的?圣人一句话,又给他了。二郎呢?圣人真认为二郎做得对,就不会罚他了!追根究底,二郎不过是一个轻狂放浪。&rdo;

旷工不上朝是该罚的,惩罚的决定肯定会有,以萧绩的身份,桓琚再给他一个免予追究的法外施恩也是可以的。

大长公主也长叹一口气:&ldo;我们这是为了什么呢?&rdo;

萧礼道:&ldo;阿娘毋忧,听我慢慢说来。圣人厌弃皇后,并非是因为贤妃,圣人绝不是那样的天子。也不是因为徐国夫人,一个无礼老妪,她无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为什么现在这么明显?仁孝太子在世的时候,圣人并不是这样的。&rdo;

大长公主道:&ldo;三郎比大郎差着些。&rdo;看看萧礼,心道,我家三郎比大郎也差得多。

萧礼道:&ldo;只是圣人一直没有想到,废了皇后,会有小人认为他要立贤妃。更有一等心怀诡谲之人,妄图去学吕不韦!拥戴三郎不是过锦上添花,吹捧贤妃却是雪中送炭。废后是国家大事,皇后没有失德我辈自当力争。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不得不力保皇后的原因,就是它会让小人泛起希望,会动摇国本。&rdo;他这话说得非常肯定,他对御座上的表哥也算是了解的。

大长公主性情骄横火爆,却也不是无知妇人,脱口而出:&ldo;穆士熙!&rdo;

萧礼点点头:&ldo;这只是一个开始,阿爹再事事都管,没有穆士熙也会有石士熙、土士熙。所以,阿娘,您要好好劝劝阿爹。一时退让,是为了长久大计。&rdo;

大长公主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ldo;你爹现在就是对付这个穆士熙,现在让步了,多少人看着,他退不得了吧?&rdo;

萧礼一笑:&ldo;圣人难道喜欢穆士熙?只是不想让阿爹如意罢了。阿爹暂退一步,才能让圣人把目光从阿爹身上引开。我们与穆士熙没有恩怨了,提醒圣人穆士熙勾结宫妃妄图动摇国本的时候,圣人才会相信。否则……&rdo;

&ldo;你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等你阿爹回来,我就跟他说。&rdo;退!这就退!大长公主比萧司空还要果断。认个怂又咋样?熬过了这一阵子,不被侄子记恨了,有的是翻身的机会。就凭着力保东宫,三郎也不会忘了他们。

萧礼道:&ldo;那,儿去面圣?&rdo;

&ldo;等等!你那两个傻弟弟呢?再都打一顿?&rdo;大长公主主动提起了另外两个儿子,把大儿子叫回来是对的,大事上头这样一说就很明白了。

萧礼道:&ldo;不要再打三郎了,阿娘对三郎何其疼爱?而今大加挞伐,大寒大暑身体容易生病,骤冷骤暖心也会病呀。等儿从宫里回来,好好与他聊聊,如何?&rdo;

&ldo;好,依你。&rdo;

&ldo;至于二郎,才是要罚!阿娘反而赏了他,这样不妥。阿娘也不要朝令夕改,阿爹是要在家歇一歇的,就请阿爹教训他好了。二郎这般轻狂,还当自己是风流少年吗?真是皮痒了。&rdo;

大长公主见长子将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越看这个儿子越满意,伸手在萧礼脸上拧了一把:&ldo;哎哟我的阿姣真是娘的心肝宝贝儿。&rdo;

萧礼的头又红了:&ldo;阿娘!儿去求见圣人了!&rdo;

今天是萧礼回京之后第一次进宫,宫殿还是旧时的模样,地上铺的石板也还是那个尺寸,几块格外鲜亮的散布其中。

【磐石尚且如此,如何一个朝廷呢?都说物是人非,其实物非人也非。】萧礼心头涌上愁绪,【日子久了,磨坏了、踩裂了、不好看了的石板都要被换下去,何况是人?今日这满庭青石,已非太祖、太宗时的旧物,可哪一块地方也都没有秃着。这朝廷,并不是非谁不可的呀。】

正正衣冠,萧礼往两仪殿觐见。

到了殿外,宦官先迎了上来:&ldo;萧刺史且慢,圣人突然有了件急事,正在召见宋县令。&rdo;

&ldo;哦?&rdo;

宦官道:&ldo;就是,令弟与……&rdo;

&ldo;哦!&rdo;

殿里,桓琚正在对宋奇发脾气:&ldo;梁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do;

今天朝上的火药味极浓。今天桓琚没有临阵退缩,一个月了,他厌倦了这种争吵,冷冷地看着朝臣争论。今天的朝会便格外的长,直到所有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嗓子累得冒烟,他才扔下一句:&ldo;众卿都说小人不好,我看小人好得很!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给他扣上小人的帽子,想怎么整治他就能怎么整治他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