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金海棠四川52度酒图片及价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0章(第1页)

“好。”

--------------------------------

永宁四年春,春闱结束,贡院开锁,考生们离去后,贡院再次落锁,试卷收到誊录室,由几十名抄手誊录,编号,将原卷封存,誊录的试卷则送往考官室,交由考官评定。

此次春闱,举人共一万一千人,录三千二百人,而之后的殿试还将刷下三分之一,尽管已放开了录取名额,却依旧竞争激烈。

前几道试题淘汰的人数并不多,最后的策问才是此次会试的重点,皇帝以选拔为题,便是要看看众多举人对于女举的态度,只有持正公平者方可录取。

仅策问这一试便刷下去六千余人,其中男举人占比过半。

几个考官看着其中一篇策问赞口不绝,“文章简练,却字字珠玑,表达的意思清晰,流畅,是这众多文章中,最绝的一篇了。”

“是啊,写这篇文章的人,心思缜密,不简单。”

众人将誊录的考卷交给了两位主考评定,“大人。”

卫曦与礼部尚书共同评阅,礼部尚书睁着老眼,“许久不曾见过这样有深度的文章了,士子们都被功名利禄懵逼了双眼,一味地用辞藻来堆彻文章,而忘了文章的本质,是向阅卷者传递心境,传达自己心中所想。”

“陛下一定会喜欢这样的文章。”礼部尚书摸了摸长须道。

卫儒看着誊录的卷子,觉得文风有些熟悉,只不过这是誊录的卷子,上面只有编号没有署名,作为考官,她们只能评定名次,剩下的将由有司负责,至揭榜方才知道人选。

“此人引经据典,借选拔,阐明时政,也是位大胆之人。”卫儒道,“尚书大人,觉得此卷,可位列多少名次?”

“会元。”礼部尚书道。

---------------------------------

永宁四年,二月底,会试揭榜,于贡院门口张贴红榜。

天还朦朦胧胧,贡院门口就挤满了人,除了参加会试的考生,还有许多老人与少童。

待黎明的钟声敲响,礼部官员捧着红榜,几个衙役在栏板上糊上浆糊,将书有名次的红纸贴于拦上。

“永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揭榜。”

考生们蜂拥而至,在红纸上从头开始仔细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有人在榜头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不已,还有人在榜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喜极而泣,“皇天不负有心人,寒窗苦读,终于中了会试。”

“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呢。”有人便道,“等中了第,那才是值得高兴的。”

会试落榜八千人,顿时,贡院门口哭声一片,甚至遮盖了中试的喜悦声。

“有什么好哭的,没中还不是自己不行,而今陛下尤重教育,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竞争自然也越来越激烈,想要出人头地,还需更加勤学用功才是。”

一名丫头挤进榜前,她刚一抬头便看见了自家小姐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