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凤行千万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第1页)

作者有话要说:  明清两代,绍兴师爷是很牛的,各个衙署下面的师爷、吏目、书办,搞些文字工作的,都是绍兴籍。他们的形成气候跟时局、人文、地理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这章里面叙述绍兴师爷的文字有点多,但是没办法,这个跟后面很多剧情都有关。这里不通,下面也不通了。

历史上也有很多名臣是师爷出身,例如一代名臣左宗棠三次未考上进士,就灰心仕途,专心去研究舆地兵法,先后给两江总督陶濧、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当过师爷,后来当了官,负责组建楚军,与太平军作战立了功,终成封疆大员。道光年间的禁烟名臣林则徐,早年当过两江总督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师爷。(以上来自百度,贴给大家看看,了解了解)

第19章

方凤笙赶的时间凑巧,正好是绍兴会馆每三月一次的讲学。

此讲学为会馆所办,由当地绍兴籍德高望重之人主持,不论新人老人皆可参加,共同交流,互通有无。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大家互相学习经验,顺便交流下彼此的感情,与各种小道消息。

这种交流也分档次,像方凤笙这种无名的新进后辈,也就是在外面听听热闹,和与自己差不多级别的交流,往上就是按幕主官衔品级划分了,以她目前还到不了那种层次。

总而言之,连着多日会馆里都十分热闹。

方凤笙是个生面孔,但她为人谦虚有礼,勤学好问,十分活跃,再加上那口正宗的绍兴当地话,让会馆里的人都视他为末学新进。也不过两三日时间,绍兴籍师爷帮的人就都知道会馆里来了个新人,虽好出风头,但确实有才,想必日后前程不小。

这消息侯斐也知道了,他还知道了此人的名字,方凤甫。

……

“晚辈受教了。”凤笙一面说着,长揖为礼。

立于他面前的老者摆摆手:“算不得什么。”

这时,一名身穿蓝色衣袍,带瓜皮小帽的小厮走过来。

“方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凤笙对老者点点头,随这小厮去了一旁:“不知有何事?”

“我家老爷请公子去一趟。”

“不知你家老爷是——”

“我家老爷乃是府台大人的师爷,侯师爷。”

……

看得出侯师爷在扬州知府衙门里的脸面很大,只凭这青衣小厮引领,方凤笙竟畅通无阻地进了知府衙门的二堂所在区域。

这里乃是府衙中重要办公场所,除过二堂‘退思堂’外,左右各有书简房,招稿房、会客处、签判所等。侯师爷在右西侧有一处小跨院,作为其在此处的办公之地。

府衙的布设自是不必说,充满了大气和威严。

方凤笙被引进小跨院中,还未进正厅大门,就看见一名老者背着身站在堂中。

此人正是侯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