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凤行千万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第1页)

经过这么一遭,凤笙总算集中注意力了,实在是范晋川太铁面无私,若是让他再抓住自己分神,可能会罚三篇四篇八股文。

因前衙有公务,范晋川去了前衙,留下凤笙独自写文章。

以前做学问,凤笙最讨厌的就是八股文,死搬硬套,条条框框特别多,她最是不耐烦。

“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这人和鸟和穆文王什么关系?这书呆子出题未免也太刁钻了,这种无情搭拿出来让我写。”

知秋在一旁给凤笙磨墨,见她嘴里念念有词,神态颇为气愤。忍不住道:“少爷,你既不想写,那就不写了,反正咱们又不去考功名。”

凤笙犹豫道:“我们知,但他不知,他费心教我,我若敷衍了事,不是太不知好歹。”

语毕,凤笙也意识到自己的气愤颇有些无聊,遂认真静心下来写题。

另一头,范晋川其实并没有走,杵在外面听凤笙大骂他出题刁钻,才领着小七离开了。

“大人,您明知方师爷不喜八股文,您还总是这么出题给他,不是明摆着故意惹他生气。”

范晋川露出一抹笑:“我不是故意惹他生气,不过是觉得他做文章的基础太差,让他多写多学。你不觉得他最近往外面跑的次数太多,心不静则神不安,他需要多静静心。”

可小七却觉得自家大人有公报私仇之嫌,都知道方师爷最近去找勾巡检的次数多,大人就弄出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说他不是公报私仇,小七还真不相信。

小七犹豫了一下,道:“大人,您不觉得您对方师爷的态度太奇怪?”

“哪儿奇怪了?”

“勾巡检和方师爷,那是他们自己的私事,您从中间拦路,就未免有些……管得太多……”说到这里,小七缩着脖子,但还是要说:“您素来厌恶这个,不管不理即可,您可别忘了老太太那儿,还一直等着您成亲好抱孙子。”

说完,小七低着头,没敢去看范晋川的脸色。别以为范晋川是个书生,是个老好人,就以为他不会发脾气了,反正小七见过,是挺吓人的。

他低着头胡思乱想一会儿,见一直没动静才抬头,却发现范晋川已经无影无踪。

他四处看了看,抹了一把汗,喃喃道:“老太太,我可是拼死进言了,剩下的我也管不了。”

说完,他步履匆匆离开这里,显然是去找范晋川了。

第43章

整个春天就在范晋川教方凤笙学中度过,日子过得平静而又安宁。

而与此同时,今年的第一批盐也可以出货了。

以前凤笙只是听闻私盐走私成风,至于怎么走私,不过只限于纸上谈兵,这次借着机会,她专门出了趟远门。

如今禹叔管着外面的事,可能因为他以前是走江湖的出身,对于这些台面下的事务十分熟悉。他也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批人,看形容不像是普通百姓,可若是说走江湖的,凤笙也有点不信,因为这些人饱经风霜,她以前没少看些演义小说,小说里走江湖的可没有这么落魄。

后来问过禹叔,凤笙才知道这些人真是常人口中的江湖人士。

或是做镖师,或是做随扈,或是为大户所驱使,或者落草为寇。这些江湖人士还真没有市井小说中说得那么风光,大多都干得是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刀口上舔血。总而言之,也许曾经风光过,但那也不过是一时,大多晚景凄凉。

像禹叔找来的这些人年纪都不小了,年纪都是三十往上,四十左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的身带残疾,拖家带口。

第一次他们和凤笙见面,就说要奉她为主,凤笙还有点反应不过来。后来经过禹叔指点才知道,这是江湖规矩,东家给你饭吃,你就得替之卖命。这些人从外貌去看,并不雅观,甚至丑陋、老迈、残疾,但都是些老江湖,一个顶十个用,禹叔也是动用以前的人脉,才聚集了这些人。

凤笙这次所谋甚大,表面繁花似锦,实际危机四伏。

因为她不光挑战的是皇权,也是整个泰州,乃至两淮盐政。看似仅泰州一地,实际上背后错综复杂,势力盘根错节。所以她必须要帮手,而这些人就是最初的班底。

对此,凤笙没有拒绝。

事实上禹叔安排的没有错,这些人出乎意料的好用,这期间没少有人暗中挑衅,包括凤笙出门,被人偷袭过两次,幸亏都被人挡下了。

现如今凤笙身边,如果禹叔在,就他陪着,如果禹叔不在,至少两个以上的人,或是暗里或是明里陪着。

常跟在凤笙身边的人,一个叫刀七,是个瞎了一只眼的中年人。据说刀法很好,曾经是个刀客,混马帮的。还有个叫胡四娘,是刀七的婆娘,据说家里以前是做镖局的,不知为何镖局垮了,她混迹江湖,后来嫁给了刀七。

刀七和胡四娘与禹叔以兄妹相称,也是经过这一遭,凤笙才对禹叔的过往有些了解。

以前她只知道禹叔的来历不简单,走过江湖,不知为何跟在她爹身边,现在才知道原来以前禹叔混过马帮。

且不提这些,这趟是第一次出货,凤笙十分重视,带了五六个人,轻装简行去和禹叔汇合。

交付地是在海安镇附近一处,这地方靠着运盐河和串场河,附近又荒无人烟,着实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