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书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第1页)

当地市里的报社反应慢了一拍,也紧跟着省报的步伐来大兴村采访,做了一个秋收的专题,作为后续的报道。

这两张报纸可成了大兴村的骄傲了,不少人都托人在县里市里给他们将这一期的报纸带回来。虽然说不上人手一份那么夸张,但每户一份却是事实。

像周永善周永正等老一辈人就非常看重这事,捧着报纸都觉得与有荣焉,周徽嵐倒是寻常。

她如此淡定,看在周家那些老人眼中,就觉得她有大将气度,不骄不馁的。

仪水县某个知名小区,韩海韩惠竹兄妹二人相顾无言。

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实在不是一个美妙的体验。

韩海无知无畏,加上他自觉本身工程队发展不错,挺受上面领导待见的,真和周惠兰对上硬拼,他们不一定会输。相反,赢面还蛮大的。

而韩惠竹内心是焦躁的,她二哥看不到他们的危险,她看到了。

她是重生的,很清楚接下来几十年,他们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热衷于招商引资,尤其注重外汇储备这一块,对于能给国家创造外汇的产业和项目,一概都是一路绿灯的。

工程队,他们是占了先机,却并非不可或缺的,没见周郢如今拉了人拿了资金就干起来了吗?

而周惠兰做的事是很难被替代的,以后她会如何发展说不好,但现在至少周惠兰他们家这一步走对了。

第36章

时间进入金秋,各村各地都开始收庄稼了。

周徽嵐家的水稻大概有四亩多,收割的主力是周徽嵐和周父,周母主要负责做饭和摊晒。

爷俩都商量好了,他们一早一晚加紧干,中午太阳太晒,就在家歇一歇,不在烈日下作业。这样子计划的话,保守估计他们得忙五六天才能收割完。时间拉得有点长,但问题不大。

第一天,他们早早就起来了,快速地吃了早饭,就挑着工具出发了。

他们刚到他们家水稻的地界,就看到周永正的婆娘董荷花领着几个年轻的媳妇等在那了,每个人都是大草帽肩上还搭着一条毛巾的标配,对了她们手里都抓着一把锋利的禾镰。

李桂香上前,“孩他婶,你们这是?”

“听大志说你们今天开割,我领几个手脚利落的小媳妇来给你们帮忙。我们手脚灵快,四亩地一天就能给你们整齐活了。不然这几亩地,你们一家子得忙和好几天。”

“这怎么好意思?”

农忙的时候谁家不忙着将粮食收归粮仓?说句夸张的,农忙时期连家里的看门狗都不得闲的,这也是两老没开口请人来帮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