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暴君身边基建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第1页)

届时,魏秉郡为人还算正直,其他人想摘他们的成果也不太容易。

倘若失败,算他看走了眼,日后对待魏秉郡便要好好思索一二了……

前期推广还算顺利,尽管大家一时半会儿无法理解‘报刊’这个新事物,可鲁崇山去拜访的都是熟人,众人即便不懂,也会耐心几分瞧瞧。

结果这一瞧,还未仔细看完内容,就先被报纸排版和模样给惊艳到了。

因为没有纸,报刊就只能坐在布帛上。

但是这个时代忌讳很多,白色乃丧忌,所以唐钰没有选择白布帛,而是选的明黄色布帛。

如此既避了忌讳,颜色浅淡容易书写,明黄色有种富贵气势之感,非常醒目亮眼。这里皇室目前推崇黑色为尊,用明黄之色也无碍。

整个报刊版面除了文字,还有许多配图,这自然是唐钰执笔,图文相配才更加生动。

得到报刊的学识之人首先就被上面的作图吸引到了,然后带着好心情再看内容,更加惊喜连连。

上面所写的大部分消息其实并不算隐秘,但是整理在一起却叫人亮眼,可比自己一点点收集整理再使用方便得多。

而且也节省得多,一份报刊唐钰等人商量的定价是300铜铢,而上面所记录的消息,众人靠自己去打听,所花费的金银绝对要多数倍。

另外名士翁公的文章栏目,更是让众人欢喜不已,要知道想得名士翁公指点,想瞧瞧人家的文章学习一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刻在报刊上随便可见,怎能让人不欣喜?

“……这些名士翁公已经跟我们签订了契约,以后每期报刊都会刊登一篇文章,若各位老爷和士子有何见解疑问,可写信给我们,名士翁公随即回答作解。若有入得翁公名士眼的见解疑问,下期报刊我们会刊登出来。”

“另外,若各位士子有自觉不错的文章,也可以向我们出版斋投稿,东家觉得可以,也会刊登,并且回赠士子部分金银作为小小心意。”

其实说是报纸,唐钰纯粹是抱着做杂志的念头。

毕竟这般正大光明告知消息的东西,不可能在上面放太过隐秘的新闻,那样做没有背景会引火上身的。

可是没有劲爆的新闻要怎么吸引读者呢?那自然就得在名人文章这里下功夫,跟读者多多互动,让有学问的士子对报刊上心,自然报刊就会成为一种被推崇的存在。

而什么东西最令人上心,除了利益二字没别的。

果不其然,听到自己写的文章不仅能够刊登让所有人看见,还能获得一笔酬劳,家境贫寒的士子们当时就心动,看报刊的目光火热了起来。

而不缺钱的人也没关系,报刊上刊登的内容也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银钱。

至于被唐钰重视的民生板块,没有引起年轻士子和士族老爷的兴趣,倒是意外的引起了那些名士和翁公的关注。

天下真正不重视名利的人太少了,谁都想获得权力和财富,读书人那么努力学习真的是情怀吗?还不是想混个好前程,情怀这东西只建立在衣食无忧,说白点就是吃饱了闲得慌情况。

所以在百姓看来清高孤傲的名士翁公,大部分还是想找机会做点事情,混个名利出来。

想在仕途上混出名堂,最重要的当然是做出政绩,而政绩建立在百姓身上,自然这群人对民生就关心了许多…

第一期报刊推广出去,不出意外很轻松就被大家接受。

没文化的百姓在唐钰去村子推广后,名人文章不懂,但写关于他们自己的内容便是就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关于官府的消息新闻,对消息闭塞的百姓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每次官府发布的告示,因为不识字、传播缓慢,很多好处根本落实不到百姓身上,就算能落实,时间上也有许多延迟。

更甚至,有些心术不正的官府差役,还会借此敲诈村子的百姓,里正若是不塞钱,就不把朝廷的好消息告诉你们村子,你村民不认识字看了告示也没用,忒阴险。

“我们出版斋每隔7天发行一次这种报刊,上面除了刊登各种消息和文章,若是有什么困难、冤屈、寻人等等事情,只要交点手续费,我们会在上面写出来广而告之……”

针对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推广方法,百姓也是很重要的读者和舆论群体,唐钰坚决要让这些不识字的百姓也重视报纸起来。

“每份报刊是300铜铢,单价虽不便宜,但若是全村凑钱购买,每户也就是一两个铜铢而已。”,远比官衙贿赂差役的银子少得多。

“若是不识字,可向书肆掌柜询问报刊内容。”

“这上哪儿卖去?”

各村里正明白关键,态度很是积极。若是有这报刊,他们不仅能够快速获得官府消息,还能省下大笔打点银子,傻子才不买。

“澧城东街的鲁氏书肆。”

“……”

唐钰三人分头行动,第一天成功的把准备的报刊全部推广销售出去。

不过这也是因为报刊数量并不算太多的缘故,没有印刷术,每份报刊都靠他们自己抄录,人力有限,也就几十份而已。

开头的顺利让大家都很高兴,但忧虑也不少。

说实话,真要把报刊这东西办出来,他们必定要得罪不少人,一个弄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