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十二年故人戏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第1页)

傅侗文不想再谈,他让伙计去天瑞居要了菜,和谭庆项在包厢吃了。

待到掌灯时,来了几位客人。

谭庆项在一旁,不太放心傅侗文的状态。他倒像上了妆唱戏的人,瞧不出真人真感情,好似白日的谈话都不存在。

客散后,他倚在窗边,去听戏台上的四郎探母。眼底全是红的。

帘子关上时,他说了句和戏文无关的话,声哑,人也疲累:&ldo;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庆项,人活久了,才会懂这一句。&rdo;

第34章第三十三章逝水东流去(1)

傅侗文让她过年后再走,留个念想。

可从那天起,除了谭庆项时常回来取三爷用的衣裳、用具和书籍,他都不再露面。

他给安排了厢房,沈奚不想去。

她在书房的榻上睡,这里有他往日看的报纸和书,英文的、日文的还有中文的,书桌角落里一个蓝色墨水瓶用到要干了,还没换。沈奚趴在书桌上,盯着那墨水瓶子,了解到他还是个节俭的人。有一夜做到天明,把他书架最底下那一层的《大公报》都翻看完,发现自己寄给他的信,被放在大公报底下,用一根根绳子捆扎好了,标注是&ldo;沈奚纽约&rdo;。还有一些别人的来信,也都原样捆扎好,标注姓名和身处的城市。她蹲在书架和墙夹在一起的角落里,看那些陌生的名字和来信,旁人的来信总和都不及她一人的。

那时,自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远在海外的忠良之后。

&ldo;沈小姐,你要坐,也要在身下垫垫。&rdo;丫鬟添了取暖的火盆进来。

沈奚带着一本他的读书笔记去塌边,脱衣,钻进了棉被里。

这院子里的丫鬟小厮,往日都见过沈小姐和三爷是如何要好的,如今再看三爷,自从脱困后,广和楼和陕西巷、莳花馆三处为家,再不回这院子。&ldo;昔日花好月圆,恩爱两不疑,如今是浓情转淡,朝露夕涸。&rdo;有个读过两本书的小厮下了定论。

在年三十这晚,小五爷披星戴月地赶回京,先来探望傅侗文。一进屋,只见到沈奚撑着下巴,呆坐在书桌旁,面前是几碟小菜,见不到过年的气氛。

沈奚执筷,拨了拨菜,面前的人叫了自己一声:&ldo;嫂子。&rdo;

恍惚抬眼,小五爷肩上还有雪:&ldo;下雪了?&rdo;她听到自己问。

小五爷局促地问候了两句,不敢深问沈奚,告辞后,在院子里询问丫鬟原委。他问时,沈奚正坐在窗畔,隐约听了会,小五爷是个没经过情事的,但也晓得他三哥是个薄幸人,长吁短叹半晌:&ldo;三哥啊,三哥。七情六欲,酒色财气,他还是走不出……&rdo;再道不出别的话。

寻常人都是站在窗外听墙根,她却在窗内,听外头的人说话。

沈奚打不起精神,又躺到棉被里。脸挨到枕头上,人迷糊着睡了,可因为心里存着&ldo;他会回来&rdo;的猜想,睡得极痛苦,在梦里把从小到大梦了一遍,二十几年故梦尽,头疼欲裂,去看落地时钟,滴滴哒哒走了三小时而已。

她喘了口气,披着衣裳坐直。

从没当着下人哭,可大年夜,思乡情重,思君心更重。

书桌边就是她来时带的皮箱子,收整好了,衣裙里夹着封信,放着支票,上头有傅侗文的签字。谭庆项前几日给她的:&ldo;侗文知道你不乐意收,你留着应急用,过两年有了自己的积蓄,再给他寄回来。&rdo;谭庆项是要劝她留防身钱,她知道这是好意,把支票夹在了书里。

她糊里糊涂地看钟表,又走了十分钟。

快要天亮了。

既然睡不着,索性起床,换了明天要出门的衣裙,最后坐在了他的书桌前,从抽屉里翻出了信纸,一字一句地给他留了封信。信到收尾,钢笔收好,再看了会那蓝色墨水瓶子,这几日看多了倒有感情了,于是悄悄用信纸裹起来,放进了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