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东京浮华梦好看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成亲(第1页)

第55章成亲

三月二十八,大吉日,宜嫁娶。

申时四刻,林家的迎亲队伍从林家左拐出巷子,转入长相街,沿街穿过五马路又上了汴河桥,再绕大相国寺街走一圈。如此,约莫走了半个东京城,才来到苏家门前。

一年前人们见过陆安荀身着状元红袍游街,意气风发。一年后的今天,再次见他一身新郎官红袍骑在高头大马上,唇红齿白,眉目俊逸,风采依旧不减。

只不过,再俊俏的新郎官到了新娘家门前都得为难一番。

迎亲花轿停在门口,苏家无旁支兄弟,但从广陵来的几个表兄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几人衣袍鲜艳靓丽,横身拦在门前:“听说陆状元才高八斗,想必傧相也不逊色,不妨先作诗一首?”

时下迎亲,以诗词讨利市,是以迎亲的傧相们有备而来。

一人出列,高声道:“佳偶天成拜玉堂,争看娇女配才郎。樽前合卺调鹦鹉,台上吹箫引凤凰。华月团圆除宝扇,香云袅娜斗新妆。因风传语张京兆,日画春山几许长。”①

此诗赢得众人喝彩,诗作得越好,新娘家越有脸面。苏老爹在门内听得笑呵呵直抚胡须。

他这个女婿招得好哇,越看越满意。

当即,他大手一挥,命小厮抬着一箩筐铜钱糖果出大门口,将铜钱和糖果纷纷撒向围观的人群。大人和孩童们哄抢成一团。

没办法,苏家太有钱,旁人家撒钱撒铜币,苏家是铜币掺碎银一起撒,不捡白不捡嘛。

等在门口的迎亲队伍也人人得了利市,作诗的傧相们更是个个得了个大封红。

皆高兴不已。

如此这般,新郎官陆安荀得以进门,进门后还得作催妆诗,三诗三请,新娘子才被喜婆们扶出闺阁。

一对璧人相携去苏家堂屋磕头拜别,陆安荀风姿卓绝,站在那,仿佛苏家门楣都亮堂起来。

苏老爹见了,笑得合不拢嘴。

倒是柴氏,养了多年的女儿,虽不是亲生的可也感情浓厚。她眼眶微红,严格嘱咐:“嫁作人妇务必要孝顺公婆,听从长辈训诫。要勤俭持家,要敦亲睦邻。”

说到最后,柴氏哽咽:“愿我儿夫妻举案齐眉,百年好合。行了,莫误吉时,快去吧。”

跪在堂下的苏绾,不禁鼻头发酸,认认真真地给柴氏磕头:“娘,女儿谨遵您的教诲!”

迎亲有迎亲的队伍,送嫁有送嫁的队伍。苏家请了舞狮的、奏曲的、还有踩高跷演傀儡戏的,吹吹打打按着原来迎亲的路将东京城绕了一圈,又到了林家。

苏家和林家打隔壁,前头才在苏家大门口围观捡钱的人又到林家门前守着,惹得两家宾客好笑。

林家门口迎亲唱礼,苏家人也听得一清二楚。

宾客们纷纷打趣:“苏大人,这世上嫁女实属你家最方便啊。”

出门左转走两步就到。

且说林家这边,花轿到了林家门口也被拦住了。

是哪些人这么大胆呢?

不是男家亲戚,也不是兄弟,而是司仪、鼓乐队伍以及那些端茶倒水之人。

拦花轿讨利市也是时下风俗,主人家不仅不会怪罪反而更高兴。

陆安荀赶忙将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给这些人一人发一个。而林家的小厮婢女也将钱币、糖果、谷物、豆子抬出来撒在大门口给围观的孩童们。

这般过后,傧相们又念诗,管家执事放鞭炮,敲锣打鼓地将新娘子迎进门。

宾客们瞧见那数不清且沉甸甸的嫁妆几乎将扁担都压弯了,皆是暗暗咋舌。

“天!苏家真是有钱。早知道我就该去苏家向二小姐提亲了。”

有人说。

旁观者哄笑:“谁说不是呢,如今被渤泥来的王子捷足先登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