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锦绣丹华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对方礼节做了个十足,沈立言有些意外,“赵管事客气了,立言无官无爵,回家为爷爷丁忧,担不起老爷二字的。”

赵福年纪不小,人却激灵的很,“沈大官人太客气了。上次我那不争气的外甥我回去就狠狠教训了一顿。我给沈官人和沈奶奶赔礼了!”说罢,居然一张笑脸不变的一躬到底。

丹年一家摸不清赵福究竟在做什么,然而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礼数十足,自家这边不能落了人后。况且,赵福是知府家的管事,无论如何,不能和他闹的太僵。

沈立言把丹年递给身后的慧娘,连忙扶起了赵福,“赵管事太客气了。立言只不过是一介草民,论辈分赵管事和族长伯伯是一辈的,这不是要折杀立言吗?”

赵福就势起来,指着树林旁边大片的开阔地道:“小人手上刚入手了这块地。实在是地方远,我又不方便回来,想要转卖。小人听说沈大官人要买地,卖给自家亲戚不是更放心吗?就求了族长来当个中人。”

丹年算是听明白了,这人是卖了一个大大的人情给沈立言,不愧是大户人家府上的管事,左右逢源,处事圆滑。上次他外甥的事拉了沈立言的脸,这次就想办法给送了个大人情,两家就此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慧娘对大全子家的人没什么好印象,沈立言也有些犹豫。赵福依旧是笑的谦卑,不紧不慢的等着沈立言的决定。

不过,这么好的地放弃了不是沈丹年同学的作风。丹年趴在慧娘的肩头晃动起来,指着地北面的小河,奶声奶气的道:“河,鱼汤!”

沈立言笑了,拍拍丹年的小脸,“这小丫头,净想着吃呢!”

丹年看沈立言态度有所松动,这个家做决定的毕竟是沈立言,立刻加把劲,又指着那片灌木丛道:“种果果,种果果!”

族长和赵福被丹年逗乐了,族长翘着花白的山羊胡,“立言,这小闺女对农活可比你懂的多啊!”

一连几天,沈立言忙着修葺房子,慧娘也忙的脚不沾地,都忽略了丹年,丹年一连几天没人搭理,被扔在床上自己跟自己玩,天天兴趣缺缺。

乍一看丹年这么兴致高昂,沈立言也有些高兴,谢过了族长和赵福,买地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下来了。

回家后,小石头已经回自己家吃晚饭了,只剩下沈钰一个小孩坐在门槛上等他们回来。

丹年怕沈立言不按她的意思来,歪歪斜斜的走到沈立言的旁边,抓住沈立言的衣襟下摆,仰头望着丹年,一脸期待的强调:“吃鱼,吃果果!”

沈立言和慧娘只当是小孩子玩闹,笑着答应了。丹年得到了答复,便安安稳稳的坐在床上,想以后这地要怎么种了。

第十七章 种地还得能手

经过一番忙碌,丹年一家终于搬进了新房子。

虽然在大丧期间不能修的太好,但好在窗明几净,睡觉的卧室还糊上了葱绿的纱窗。

忙完了搬家,族长带了一帮子人就来招呼沈立言了,说是马上要到了秋播的时节了,他们新买的地要是再不播种,就赶不上时节了。

沈立言从小在京城长大,没有种过地。李老丈从小宝贝慧娘,从不让她下地,两人对种地没什么概念。

丹年也不清楚这个地方秋季要种些什么,眼下收的麦子是她前世有的。丹年老家秋季是要种玉米的,小学的时候还放秋忙假,爸爸妈妈带着她回老家帮还在老家的亲戚收玉米。

可玉米是从美洲传过来的,不是原产中国本地的。这个时节,还不知道玉米有没有传播过来。到底种什么,丹年也不清楚。

丹年决定还是等等看,自己一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孩子,被人发现知道太多可不是件好事。

沈立言和慧娘原想着是这半年找好了佃户,买好了种子,等明年开春了再开种。

不料,族长自从沈立言和赵福握手言和后,对沈家的事情分外上心,不但带来了种子,还带来了三户佃户,说是原来就是租种这块地的。后来赵福买了下来,请了相熟的人来种,他们就无处可去了,四处给人打短工。

现在沈立言重新把地买了来,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他们就求了族长,让族长跟沈立言说说,他们继续租种这块地。

丹年被慧娘抱在怀里悄悄观察了下这三户人家,都是只有中年夫妇两人在场,一脸忠厚老实相,垂着眼看着地面。只有其中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看起来不安分,人在院子里,可眼睛不停的往大屋里张望。

丹年一看到这样的人就不喜欢,农民不像是课本上宣扬的都是忠厚老实的,大全子那样的就是个活生生的反例。

如果这户人家心地黑,手脚不干净,将来有的是麻烦。可她又不能直接跟沈立言说不要这户人家。听族长说,现在农忙时节,短工都很难找,别说是愿意给他们干长工的了。

从这几天的生活上可以看出,慧娘端上饭桌的菜,肉已经很少了,从京城带回来的银子估计剩余不多。

沈立言和慧娘不想动用剩余的银两,要想生活水平不下降,那这一季的庄稼就要抓紧了。眼下,也只有先忙过这一阵了,丹年暗自想道。

望着自己走路都颤颤巍巍的小身板,丹年只想仰头长叹,虽说小孩子只管着玩,日子是最快活的,可她一个外嫩里焦的伪萝莉,走也走不好,说话也不利索,日子太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