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代乾隆年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4部分(第1页)

△《介菴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赵彦端撰。彦端字德庄,号介菴。魏王廷美七世孙。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宋史·艺文志》载彦端有《介菴集》十卷,外集三卷,又有《介菴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称《介菴词》一卷。此本为毛晋所刻,亦止一卷。然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者,未之详也。

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高宗所喜,有“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之称。其他篇亦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

集末《鹧鸪天》十阕,乃为京口角妓萧秀、萧莹、欧懿、刘雅、欧倩、文秀、王婉、杨兰、吴玉九人而作。词格凡猥,皆无可取。且连名入之集中,殆於北里之志,殊乖雅音。自唐、宋以来士大夫不禁狭邪之游。彦端是作,盖亦移於习俗,存而不论可矣。

△《归愚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葛立方撰。方立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道。后则立方与其父胜仲为最著。其词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流传既久,存之亦可备一家。卷末毛晋跋称集内《雨中花》、《眼儿媚》两调,俱不合谱,未敢妄为更定。今参考诸家词集,其《眼儿媚》乃《朝中措》之讹,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一阕可以互证。至《雨中花调》,立方两词叠韵,初无舛误。以音律反覆勘之,实题中脱一“慢”字。京钅堂、辛弃疾皆有此调。立方词起三句,可依辛词读。第四、第五句京、辛两作皆作上五下四,立方则作上六下三。虽微有不同,而同是九字。其馀则不独字数相符,平仄亦毫无相戾。其为《雨中花慢》,亦可无疑。晋盖考之未审。他如《满庭芳》一调,连城十阕,凡后半换头二字有用韵者,亦有不用韵而直作五字句者。考宋人此调,此二字本无定式。山谷词用韵,书舟词不用韵。立方两存其体,亦非传写有讹也。

△《克斋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人。是集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然振孙亦不详其始末。毛晋跋语疑其即咏贾耘老苕上水阁沈会宗之同族,亦无确证。惟《湖州府志》及《溧阳县志》均载端节寓居溧阳。尝令芜湖,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淳熙间官至朝散大夫。其说必有所据。独载其词名《充斋集》,则“充”、“克”二字形近致讹耳。其词仅四十馀阕,多有词而无题。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则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详。集中如《念奴娇》二阕之称太守,《青玉案》第一阕之称使君,第三阕之称贤侯,竟不知所赠何人。至《念奴娇》“寻幽览胜”

一阕,似属端节自道。据词中“自笑飘零惊岁晚,欲挂衣冠神武”,及“群玉图书,广寒宫殿,一一经行处”云云。则端节固当曾官京职。以其题已佚,遂无可援据。宋人词集似此者颇少,疑原本必属调与题全。辗转传写,苟趋简易,遂遭删削耳。今无可考补,姑仍其旧。至其吐属婉约,颇具风致,固不以《花庵》、《草堂》诸选不见采录减价矣。

△《稼轩词》·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辛弃疾撰。弃疾有《南烬纪闻》,已著录。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於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观其才气俊迈,虽似乎奋笔而成。然岳珂《桯史》记“弃疾自诵《贺新凉》、《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谓《贺新凉》词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词用事太多。弃疾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则未始不由苦思得矣。《书录解题》载《稼轩词》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此本为毛晋所刻,亦为四卷,而其总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并之欤?其集旧多讹异。如二卷内《丑奴儿近》一阕,前半是本调,残阙不全。自“飞流万壑”以下,则全首系《洞仙歌》。盖因《洞仙歌》五阕即在此调之后,旧本遂误割第一首以补前词之阙,而五阕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近万树《词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订正,其中“叹轻衫帽几许红尘”句,据其文义,“帽”字上尚有一脱字。树亦未经勘及,斯足证扫叶之喻矣。今并详为勘定。其必不可通而无别本可证者,则姑从阙疑之义焉。

△《龙川词》·一卷、《补遗》·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陈亮撰。亮有《三国纪年》,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其词四卷,今不传。此集凡词三十首,已具载本集。然前后不甚铨次。此本为毛晋所刻,分调类编,复有晋跋,称据家藏旧刻,盖摘出别行之本。又补遗七首,则从黄昇《花菴词选》采入者。词多纤丽,与本集迥殊,或疑赝作。毛晋跋称“黄昇与亮俱南渡后人,何至谬误若此。或昇惟选绮艳一种,而亮子沈所编本集,特表其父磊落骨幹,故若出二手”云云。考亮虽与朱子讲学,而不废北里之游。其与唐仲友相忤,谗构於朱子,朱子为其所卖,误兴大狱。即由亮狎台州官妓,嘱仲友为脱籍,仲友沮之之故。事载《齐东野语》第十七卷中。则其词体杂香奁,不足为异。晋之所跋,可谓得其实矣。

△《西樵语业》·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杨炎正撰。炎正字济翁,庐陵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西樵语业》一卷,杨炎正济翁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引之,误以“正”字为“止”字。毛晋刻六十家词,遂误以杨炎为姓名,以止济翁为别号。近时所印,始改刊杨炎正姓名。跋中止济翁字,亦追改为杨济翁。然旧印之本,与新印之本并行,名字两岐,颇滋疑惑。故厉鹗《宋诗纪事》辨之曰:“尝见《西樵语业》旧抄本,作杨炎正济翁。后考《武林旧事》载杨炎正《钱塘迎酒歌》一首。《全芳备祖》亦载此诗,称杨济翁。是炎正其名,济翁其字可见”云云。今观辛弃疾《稼轩词》中屡有与杨济翁赠答之作。又杨万里《诚斋诗话》曰:“余族弟炎正,字济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为宁远簿,甚为京丞相所知。有启上丞相云:‘秋惊一叶,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叹桑麻之后长。’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其始末甚明,足证厉鹗所辨为不误,而毛氏旧印之本为不足凭矣。是集词仅三十七首,而因辛弃疾作者凡六首。其纵横排奡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一时投契,盖亦有由云。

△《放翁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陆游撰。游有《入蜀记》,已著录。《书录解题》载《放翁词》一卷,毛晋所刊《放翁全集》内附长短句二卷。此本亦晋所刊,又并为一卷,乃集外别行之本。据卷末有晋跋云:“余家刻《放翁全集》,已载长短句二卷,尚逸一二调。

章次亦错见,因载订入名家”云云。则较集本为精密也。游生平精力尽於为诗,填词乃其馀力。故今所传者仅及诗集百分之一。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其时掉书袋,要是一病。杨慎《词品》则谓其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於二家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要之,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其短其长,故具在是也。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韩侂胄喜游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号满头花者索词,有“飞上锦裀红皱”

之句。今集内不载。盖游老而堕节,失身侂胄,为一时清议所讥。游亦自知其误,弃其稿而不存。《南园阅古泉记》不编於《渭南集》中,亦此意也。而终不能禁当代之传述,是亦可谓炯戒者矣。

△《樵隐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毛幵撰。幵字平仲,信安人。旧刻题曰“三衢”,盖偶从古名也。尝为宛陵、东阳二州倅。所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尤袤为之序。今已不传。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樵隐词》一卷。此刻计四十二首,据毛晋跋,谓得自杨梦羽家秘藏抄本。不知即振孙所见否也?幵他作不甚著,而小词最工。卷首王木叔题词,有“或病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之语。盖当时已有定论矣。集中《满江红》“泼火初收”一阕,尤为清丽芊眠。故杨慎《词品》特为激赏。其《江城子》一阕注次叶石林韵,后半“争劝紫髯翁”句,实押“翁”字。而今本《石林词》此句乃押“宫”字,於本词为复用。可订《石林词》刊本之讹。至於《瑞鹤仙》一调,宋人诸本并同。此本乃题与目录俱讹作《瑞仙鹤》。又《燕山亭》前阕“密映窥亭亭万枝开遍”句,止九字。考曾觌此调作“寒垒宣威紫绶几垂金印”,共十字。则“窥”字上下必尚脱一字。尾句“愁酒醒绯千片”,止六字。曾觌此调作“长占取朱颜绿鬓”,共七字,则“绯”字上下又必尚脱一字。其馀如《满庭芳》第一首注中“东阳”之讹“东易”。第三首注中“西安”之讹“四安”。

《好事近》注中“陈天予”之讹“陈天子”,鲁鱼纠纷,则毛本校雠之疏矣。陈正晦《遯斋闲览》载,“幵为郡,因陈牒妇人立雨中,作《清平调》一词。事既媟亵,且幵亦未尝为郡。此宋人小说之诬。晋不收其词,特为有识。今附辨於此,亦不复补入”云。

△《知稼翁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黄公度撰。公度有《知稼翁集》,已著录。所作词一卷,已见集中。此则毛晋所刊别行本也。词仅十三调,共十四阕。据卷末其子沃跋语,乃收拾未得其半,录而藏之以传后裔者。每词之下,系以本事,并详及同时倡酬诗文。公度之生平本末,可以见其大概。较他家词集特为详备。至汪藻《点绛唇》词“乱鸦啼后,归思浓於酒”句,吴曾《能改斋漫录》改窜作“晓鸦啼后,归梦浓於酒”,兼凭虚撰一事实,殊乖本义。沃因其父有和词,辨正其讹,自属确凿可据。乃朱彝尊选《词综》,犹信吴曾曲说,改藻原词,且坐《草堂》以擅改之罪。不知《草堂》惟以“归思”作“归兴”,其馀实未尝改。彝尊殆偶误记欤?

△《蒲江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卢祖皋撰,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登庆元五年进士,嘉定中为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尝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然诗集不传。惟《贵耳集》载其《玉堂有感》、《松江别友》二绝句,“舟中独酌”一联。梅磵《诗话》载其《庙山道中》一绝句。《全芳备祖》载其《酴醿》一绝句。《僧北磵集》附载其《读书》、《种橘》二绝句。《东瓯诗集》载其《雨后得月小饮怀赵天乐》五言一律而已。《贵耳集》又称其小词纤雅,曰《蒲江集》,然不言卷数,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其篇数多寡亦不可考。此本为明毛晋所刻,凡二十五阕。今以黄昇《花庵词选》相校,则前二十四阕悉《词选》之所录,惟最后《好事近》一阕为晋所增入。疑原集散佚,晋特抄撮黄昇所录,以备一家耳。其中字句与《词选》颇有异同。如开卷《贺新郎》“荒词谁继风流后”句,词选作“荒祠”;《水龙吟》“带酒离恨”句,“带酒”

《词选》作“带将”;《乌夜啼》第三首后阕“昨日几秋风”句,“昨日”《词选》作“昨夜”。并应以《词选》为长,晋盖未及详校。惟《贺新郎》序首沈传师字,晋注《词选》作“傅师”,然今《词选》实作“传师”,则不知晋所据者何本矣。至《鹧鸪天》后阕“丁宁须满玉西东”句,据文应作“玉东西”,而此词实用东韵,则由祖皋偶然误用。如黄庭坚之押“秦西巴”为“巴西”,非校者之误也。

△《平斋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洪咨夔撰。咨夔有《春秋说》,已著录。是编为毛晋所刊。晋跋称未见其集。盖汲古阁偶无其本,仅见其词也。咨夔以才艺自负,新第后上书卫王,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捃摭其短。遂为时相所忌,十年不调。故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颇有似稼轩、龙洲者。晋跋乃徒以王岐公文多富贵气拟之,殊为未允。

咨夔父名铖,号谷隐,有诗名。咨夔出蜀时,得书数千卷,藏萧寺。父子考论讽诵,学益宏肆。词注内所称老人,即其父也。其子勋、焘、熹,亦皆能绍其家学。

《鹧鸪天·为老人寿》后阕云:“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可想其世业之盛。又《汉宫春》一阕,乃庆其父七十作。据《平斋集》有《壬辰小雪前奉亲游道场何山》五言古诗一首,中有句云:“老亲八十健。”而集内未载其词,疑其传稿尚多散佚矣。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监察御史许宝善家藏本)

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此其乐府词也。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其诗所谓“自制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者,风致尚可想见。惟其集久无善本,旧有毛晋《汲古阁》刊版,仅三十四阕。而题下小序,往往不载原文。康熙甲午,陈撰刻其诗集,以词附后,亦仅五十八阕。且小序及题下自注多意为删窜,又出毛本之下。此本从宋椠翻刻,最为完善。卷一宋铙歌十四首,越九歌十首,琴曲一首。卷二词三十三首,总题曰令。卷三词二十首,总题曰慢。卷四词十三首,皆题曰自制曲。别集词十八首,不复标列总名。疑后人所掇拾也。其九歌皆注律吕於字旁,琴曲亦注指法於字旁。皆尚可解。惟自制曲一卷,及二卷《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三卷之《霓裳中序》第一,皆记拍於字旁。宋代曲谱,今不可见,亦无人能歌。莫辨其似波似磔,宛转欹斜,如西域旁行字者,节奏安在。然歌词之法,仅仅留此一丝。录而存之,安知无悬解之士,能寻其分刌者乎?鲁鼓、薛鼓,亡其音而留其谱,亦此意也。旧本卷首冠以诗说,仅三页有馀。殆以不成卷帙,附词以行。然夔自有白石道人诗集,列於词集,殊为不类。今移附诗集之末,此不复录焉。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

○词曲类二

△《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吴文英撰。文英字君特,梦窗其自号也。庆元人。所著词有甲、乙、丙、丁四稿。毛晋初得其丙、丁二稿,刻於宋词第五集中。复摭其绝笔一篇,佚词九篇,附於卷末。续乃得甲、乙二稿,刻之第六集中。晋原跋可考。此本即晋所刻,而四稿合为一集,则又后人所移并也。所录《绝笔莺啼序》一首,残阙过半,而乃有全文在乙稿补遗之中。《绛都春》一首,亦先载乙稿之中,今卷末仍未削去。

是亦刊非一时,失於检校之故矣。其分为四集之由,不甚可解。晋跋称文英谢世之后,同游集其丙、丁两年稿釐为二卷。案文英卒於淳祐十一年辛亥,不应独丙、丁二年有词。且丙稿有乙巳所作《永遇乐》,甲辰所作《满江红》,而《丙午岁旦》一首,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