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后宅那些事儿讲了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第1页)

第五十二章

如果在外人看来,朱二将军现在真不像在训话。他还是歪倒在太师椅上,语气里带着一种淡淡的自嘲,与其说在鼓舞士气,不如说在拉家常。但奇异的,他这种做法却没有引起禁卫军的任何不适。

太熟悉了。

朱抵这种做法,这种感觉,都令他们有一种恍惚看到自身的感觉。他们也的确被朱抵的话联想到了自己身上。是啊,自己真的要像那样过一辈子吗?

这个疑惑他们大多是有的,但一般不会深想。因为他们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过的,禁卫军的俸禄虽然不高,总是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家里虽然不雄厚了,总还有些资产。飞黄腾达不是那么容易的,谁让他们没这根筋呢?看看自己的下一代吧,也许祖上就冒青烟了呢!可要说他们都很甘心,却也不尽然。

他们的出身令他们能接受一些豪门世家,因此对比也就更强烈。除此之外,还有人与生俱来的的各中心,比如自尊心之类的。这就像现代的啃老族,也许可以仗着父母的关系过的还不错,但要说他们心中就一片坦然也不尽然。

“那些吃穿玩乐没意思,胡作非为也没意思。吃着肉不香,喝着酒不辣,反正不管怎样都不舒坦!这话,我如果在别的地方说,也许别人会笑我,说我是没事找事,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相信你们是能理解的。”

立刻就有不少人下意识的点头,还有比较憨直的当下就道:“将军说的太对了,早先我就是这种感觉!”

“是啊,自从将军来了,我们吃肉都香了!”

这话带了点讨好,但并不是完全的拍马屁。这就像现代山里的穷苦孩子,吃顿肉都像是过年;而一般小市民家里出身的呢,对肉没什么执著了,可看到三文鱼北极贝之类的还是会食指大动——要不也发明不出扶墙进扶墙出的口号。可对于一个从小家里餐桌上就不缺少这种东西的孩子来说,这不过是最平常不过的餐食,实在不值得激动欢喜。

朱抵带大同的兵的时候,能用大米饭带大肥肉引的下面人嗷嗷叫,在禁卫军中却不行了。但大负荷的训练,还是令这帮少爷兵们找到了吃肉的快乐。

“我想,我不能这么过下去,所以我去了大同。外面人都说我朱抵是天生就会打仗的,这话我不认同,我在大同呆了四年。头两年,大家知道我在做什么吗?吃刀削面。还是那种最便宜的,不加肉的,因为我没钱。我可以说是从家里光着身子出来的,早先在家里觉得银子不算什么,到了外面才知道银子的千般好处。在家中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腻了,到了那里才知道大肥肉原来也是很可口的。你要问我有没有后悔?有的,可我一边吃着刀削面,一边看着大同士兵浴血奋战就觉得不能走,就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做点什么!”

他这么说着,旁边的赵旭偷偷翻了个白眼。吃刀削面没有错,可要说吃出了什么感悟……那真是纯属胡扯了。他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朱二公子可是一边吃着刀削面一边怀疑人生的。而且他们在的那段时期又没什么大战,要想在大同城内看浴血奋战真的难了些。不过这些大多数禁卫军是不知道的,就算有知道的也没有多想——大同城不时有撤下的伤病,而且朱二将军是真的到过前线的。

“我开始向大同的各位将军请教兵法,我开始学习太、祖兵法,再之后我就去了堡台,那日子就更苦了,连刀削面都没的吃。可我再也不觉得无聊,再也不觉得没意思。为什么?因为我在保护大明江山,我在庇护我大明子民!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朱氏子孙,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可以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但那没意思!我可以躺在我过去的功劳本上享福,但那没意思!我可以什么都不做的在京里安乐,但那没意思!”

他一连三个没意思,震的一干人都瞪大了眼,就连赵旭也没心思吐槽了。

“就像我们禁卫军,游山玩水的走一趟,然后拿下河北卫,那有什么意思?朝廷能看到我们的什么东西?世人能看到我们禁卫军的什么东西?我们怕远行吗?我们怕路难吗?如果我们怕这些,那我们过去的训练算什么!我们流过的汗算什么?我们吃过的苦算什么?”

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目光在所有人面前过了一遍,“诸位,请与我一起,让世人看到我们的强大!”

“……是!”

这个回答是迟疑而坚定的,因为一开始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在喊出这一句话却再没有怀疑。河北卫的小子们,不要以为你们抽到了个好签,老子们走后路,也能打败你们!

带着这种雄心他们走了出去,然后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了下面的士兵,于是所有人惊奇的发现,抽到坏签的禁卫军们竟没丝毫的颓废,反而雄赳赳气昂昂的?

“朱二此人,会带兵。”

在沉吟了很久之后,兵部侍郎朝仪慢慢的开口,他是这次兵部到的最高官员,正三品,几乎也是此次列席的最高官员了。当然,若只是如此,他这话也就是个很平常的定语。可凡是在朝的都知道,朝仪此人很少下定语,很多时候他都是沉默寡言的,哪怕别人问他,他也很少评价,更很少有正面的评价,因此他这个评价也就显得极为难得。要知道他可是临烟阁功臣朝可期朝大将军的后代!

先帝时期,大明涌现了诸多良臣猛将,朝大将军绝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不仅是因为他会打仗,而且很会做人,这个做人在早先并不明显,大多数人只会觉得朝可期不善言辞为人木讷,但相处起来还比较舒服。而在诸多事端出现后,众人就知道这种舒服有多么重要——早先的功臣们并不见得都落了富贵,虽然当朝太、祖并没有翻脸无情,可有些人总是一得意就要忘形。有的是被家族所累,有的是自己走错了路。总之在先帝晚年,不仅自己富贵荣华,子孙还位极人臣的也只有朝家了。

要论名门世家,在大明朝里朝家绝对算一个。虽然那些前朝就有的世家会鄙视朝家的历史,却绝不敢鄙视朝家的底蕴。直到现在,朝仪不过四十出头,却已经是三品大员了。

加上朝家,这一句的评语也就更重了。

霍辽不知道这个评语,但他对朱抵却更重视了。抽到坏签自己不在意不算什么,能令手下人都不在意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做的了的。打仗,有的时候打的就是士气,他本以为自己这边士气高涨了,禁卫军那边就要受影响,可现在看来,影响是有的,却不是他所希望的。

“不过没关系,既然第一步我们走好了,下面的也会走好。朱抵再会领兵,毕竟走的是小路。所以他们需要走的就是抢先赶过去,然后在路上进行埋伏。”

是的,就算有一条好路,霍辽也不准备占据了高地后打防守。江宁之围是怎么解的?上海之围是怎么解的?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上海的事情有很多都被掩盖了下去,但他既然身为河北卫统领,总会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表明了一件事,朱抵,是非常善于攻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