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有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部分(第1页)

只能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个承诺。但是就是这样也足够了。虽然也许还要十年、二十年地全力建设才能达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地地步。但是人…………总要有个希望不是吗?而看多了其他政客地嘴脸。听多了其他政客们那一次次落空地承诺。民众再也不能忍受着这样地愚弄。

因为西南地承诺虽然遥远。但是却有着整个西南民众地证明。二十年地建设还有改变虽然漫长。但是步伐缓慢却异常坚实。没有大跃进。没有假大空。没有热血沸腾。没有太多地口号。有地只是一步步地进步和一点点地积累改变。当民众们看到这样地事实后。他们无法再能忍受原来政客们那一次又一次地一年解决温饱。两年解决荷包地虚假承诺。他们更需要真实地承诺和更确切地承诺。而这些——段国学做得到。

当民众地呼喊开始真真为自己而呼喊时。中国大地掀起了一阵从来没有过呼声高潮。这种呼声不是抗击外辱时地热血。也不是随波逐流地呼喊。而是为着自己地肚子。为着自己地生存。为着自己家人地生活所呼喊。西南地宣传重点不是抗日。不是更远目标地崛起。而是人类地根本——生存问题!

西南能让农民种出更多地粮食!

西南的农业税收不仅低而且还用合理的价格收购粮食!

西南有庞大的工业区和工业规模!

西南能保证工人最低最基本的工资收入!

西南能让有着一技之长的优秀技工收入更高!

西南的商业税不仅低而且没有太多的苛捐杂税!

西南的商业氛围更好而且商业法律更加健全!

西南有着众多优秀的学校!

西南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西南有着庞大并且装备精良的军队!

西南欢迎身强力壮的爷们参军入伍!

西南……

西南可以做到更多、更好的事情。一连串的承诺还有各种详实的证据使得掌握选票的菁英人士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他们更想投那些更符合他们这些菁英人士胃口的军阀政客,但是他们无法去改变民意。

一直以来,民众更多的是在这些政客们的忽悠还有转移视线的手法下,呼喊着捐出每一分钱支援抗战的口号,往募捐箱里投入省吃俭用下来的每一分钱,但是真实的事情是这些钱都虽然的确购买了各种武器弹药,却往往用在了自己人的内战中去,用在抢夺每一块土地上去。而民众们仍然需要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仍要精打细算那微薄的收入来养活着自己的家人,仍然要在稀少的工厂中去争夺几个工作名额,仍然要在肥沃的土地上将自己收获的粮食交出大部分给予土地的租赁主和军阀充当军粮,一切都在空泛的口号下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甚至是恶化下去。

而现在西南将民众的视线拉回到了最根本的生存问题上去,西南虽然野心更大,但是人民生活都不能温饱,枪炮都不能造出,谈何救民?谈何救国?西南的宣传很实际,先温饱,先生存,再谋崛起。

西南的宣传很有针对性,也富有煽动性,这样一针见血,釜底抽薪地宣传使得不仅西南本地治下的民众呼声达到一个高峰,同时也让着非治下区域的民众对段国学的登基充满着迫切的期待,选票,一张张的投向段国学的名下。

对于这次大选,有资深评论员这么评论西南此次后发制人所表现出来的强力态势。

这就是他忍隐二十年所造就出来的变态实力,当各路军阀为着中原还有江浙这些传统富庶之地拼争时,他安于偏远山区西南一角,从一颗螺丝拧起,躲在大树底下忍隐不发,一点一滴的充实壮大着自己的实力。

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建设起很多的东西,只是这些军阀们没有去关注这些;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地盘扩大了多少,自己手中又拉起了多少连枪都没打过几次的农民军队,自己用从地盘上搜刮了多少钱财去购买枪支弹药扩充着自己的武装,他们甚至愿意投入大量的金钱去纸醉金迷过着挥霍的生活,如果说他唯一的建设就是将自己地盘上的各种矿物还有物资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再用这些金钱买回来经过冶炼、加工后的高附加值武器产品,却不愿意投资兴建需要几年才能形成经济效益的工厂还有购买自己看不懂的各种机器设备,而更不愿意出资收揽人才或者是培养人才去学会这些机器的操作。

二十年所的努力建设使得西南获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现在纵观整个中国,国内没有一个势力能与段国学治下的西南所抗衡。

就是那句话——谁与争锋!

第一百六十五章 借用麻烦

登基问鼎权利宝座的段国学上台后做的第二件事是一件麻烦事,这个麻烦也是第一件麻烦事妥协下后产生的连带麻烦。

段国学上台改组政府机构成员后的第一件事是要求所有军阀放下武装接受新一届中央政府的统一整编,虽然这件事是原蒋先生一直想做的事情,但是却由于缺乏力量而一直无法实现的梦想。

新中央政府的要求让各路军阀们难以接受,虽然他们打不过原西南的军队,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没有拼死一反抗的决心和勇气,毕竟如果你段国学上台仍能保持我的富家翁地方势力大佬的状态大家勾肩搂腰地杀鸡敬香烧黄纸称兄道弟都没问题,可你这一上来就要剥夺我的富贵生活来源就不太地道了。虽然按实力我真的打不过你,但并不代表着我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和这勇气。

面对这种局面,段国学并没有心急,他知道有一个人会及时地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只是这个建议有些让段国学感觉到吃了苍蝇般的恶心。

果然,前任总统蒋先生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提出让西方诸国派出若干代表作为监审团,监督此次整编军队的建议使得各路军阀诸侯们一致赞成通过;一个月后,由以美国为首的十八人军事观察监督团来到中国,开始进行所谓的监督时,段国学欣欣然地接待了这支代表团,并做出承诺。积极配合监督团对整编过程的监督和验收。

而在送走监督团离开会客厅后,几个人汇集到了段国学地办公室里。

“妈的。真想在这些外国佬地脸上狠狠地踹两脚,什么德性!!”骂出粗口的是温文尔雅的黄林,有原西南的官员说过,如果黄林骂出粗口脏话,那就代表着他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就是。老子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弱势了,谁怕谁?”不仅是黄林,就是有着小诸葛之称地白建生也有些忍不住地爆粗口,更何况下面的几位军事主官大佬们。

“都给我冷静点!!”阳桂平和李德林同时出声制止了军事主官们的牢骚和变相鼓动。

看着墙体上悬挂着的巨幅中国地图,再看看旁边绘制的世界地图,段国学一直没有说话,只是任由身后的争执在身后发生。

“吵完了?”突入,段国学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诸位大佬们。

“也不算吵完。只是刚刚得出初步地结论。”黄林回答着突如其来地提问。

“结论是什么?”段国学回到自己地座椅边上。抽出一根特供香烟一边点燃一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