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有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0部分(第1页)

好来。

“拿好针,看我给你做个示范!”段国学将十多根针给固定好在一个机器上,将两个线头卷到一个转轮上,转轮的支持轴是一根弹簧,弹力将线头略微的绷紧。

“开始咯!”段国学一开动机器,转轮便开始不断的左右旋转起来,线头不断的在针眼上反复来回的运动,不用一会,这根线便在反复的运动摩擦中起毛脱绒,然后不断的变细直至崩断。

“苏联生产的针,八十三次后崩断线头。”段国学看了一下转轮上的计数器,将数据给记录下来后将下一枚装好线头的针放进机器中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日本生产的针,样品来源五个厂商的产品,平均七十一次后崩断线头。”

“美国生产的针,样品来源五个厂商的产品,平均一百三十六次崩断线头。”

“德国生产的针,样品来源五个厂商的产品,平均两百一十四次崩断线头。”

“中国生产的针,样品来源五个厂商的产品,平均一百六十二次崩断线头。”

实验进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虽然这样的实验有些无聊,但是李长忠慢慢的看出段国学的用意出来,他是在用着这个方法做着一种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检测各个国家生产出来的针在产品生产以及钢铁用才上的一些不习之处,当然也实验着对针眼处的加工精细程度。

“总指挥,这样的实验有实际用处吗?”李长忠有些疑问的询问着段国学。

“有!也没有!”段国学模棱两可的回答着。

“……”

“这些小东西别看并不能体现出太多的东西,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做起的,知道我们的坦克为什么在平均行驶里程故障率要低于其他国家吗?那是因为我们产品的底子做的好。一辆坦克上有着数万个零件,任何一个小零件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整辆坦克的趴窝,正是这些小东西制作的优异,才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有多完善和进步。德国的坦克每百辆行驶两百公里后有四辆出现趴窝,有十一辆出现传动故障,而我们的坦克每百辆行驶两百公里后只有三辆出现趴窝,有九辆出现轻微故障,这样的数字能说明什么,就是说明我们的产品要比德国人的更好。”

段国学一边解释着一边将最后一组数据给记录在本子上。

“总指挥,象这样的实验您完全可以让其他人去做,用不着您亲自动手吧?”虽然有些明白了段国学的意图,但是李长忠还是有些不满段国学亲自动手做着这样的实验浪费他的休息时间。

“嘿嘿,反正闲着没事,自己亲自来做更加直观一些。别小看这些东西,一个国家生产出来的一根针有的时候都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段国学嘿嘿笑了两声之后解径着自己的想法。(注:以上测试方法源自中国第一任工业部长的传记,书名一沐有些记不得了,但是他在家中做的这个实验和之后所说的那些话让一沐肃然起敬。)

“长忠,你平时在家里做饭吗?”段国学突然询问起这个问题。

“没有,都是我家婆娘做饭的,总指挥问这个问题做什么?”

“嘿嘿,你来看看这个。”段国学将包囊中的几张纸递给李长忠。

“这里面记录了一些国家生产出来的铁锅和钢精锅的使用情况,看出来什么了吗?”

“没!没看出来什么?”虽然在警卫工作上李长忠是一把好手,但是像这样的事情他接触的并不多,因此在各种数据中,李长忠并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现在冲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些产品的主流生产手段,你看看,像我们目前使用的锅盆铁盆,还有烧水用的钢精锅,这些产品大多都是用冲压机一次冲压成形生产出来的,不仅效率高而且次品率也低,同时极大的降低了使用金属材料,薄薄的铁皮所生产出来的锅碗瓢盆不仅轻便而且还降低了材料成本,老百姓也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回去使用。但是问题也就出来了。”

段国学翻开资料中的一些照片交给李长忠,指着照片中画圈的地方继续给他讲解着一些他所不能理解的东西。

“如果原材料,也就是这些钢铁、铝锭中由于生产工艺不过关,产品里面出现了气泡或者是杂质较多或者较大,那么这些薄薄的铁皮中就会很容易出现沙眼。一个盛水的器皿如果出现了沙眼,你说还能用吗?”

“我明白了,总指挥这是在变相的考验检查着我们基础工业的一些东西。怪不得以前我没参军前,我还能经常看到那些补锅补盆的人挑着家伙什在各个生活院子里吆喝补东西,而现在这些人已经很少能再看到了,最多也就是存在于各个菜市里,原来这里面还有着这么一层道理在里面。感情是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断了他们的财路了!”李长忠也不笨,很快的便从记忆中提取出了曾经的记忆和现在比对。

“明白我这么做的用意了吧,别小看这些东西,我们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并不是就这么轻易的能生产出来的,没有炼钢厂扎实的生产,没有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过程中那复杂而又繁琐严格的监管,粗制滥造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支撑这样先进的产品。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能加坚固经久耐用,为什么从一颗螺丝到整个舰船都需要严格的把关,没有这样从基础作起的实力,一颗螺丝有的时候就可以让你整艘船趴窝在海面上!”段国学将手头上的资料给放进自己的书柜中,而桌面上的实验机器,段国学则快速的拆卸分解成一个个的零件装回到箱子中去。

“那总指挥,您认为我们的工业发展还和世界列强有多大的差距呢?”李长忠帮助着段国学收拾好东西。

“总体差距还是有的,现在在产量上是最大的差距,特别是优质钢材的产量上,我们还有着巨大的缺口,而正是这些优质钢材,我们很多坦克、潜艇都需要这些高硬度的钢材,还有那些特种合金钢材,更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能填补这个缺口,我们的各项实力将得到最大的提高。”

“那要做到这样的提高,我们还欠缺什么呢?”

“很多,从工厂、治炼设备、选矿,再到高素质的生产工人,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和不足都会降低产品的质量,这样的提高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项目提高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从头做起,就像这些针头线脑那样,需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真切切的提高着我们的工业实力。很多事情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也需要着长时间的积淀,特别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的培养,这个是最需要时间来培养,就和我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有足够的产业工人,那我就有着足够的人才来充实提高着我们工业素质,二十多年的苦心建设,从工厂到设备,从一点一滴的做起,没有时间的积淀,要想完成这样庞大的工业建设以及提高……”

“我明白了,总指挥。”

看着段国学将最后一个零件装入工具箱中,段国学重重的伸了一个懒腰,舒展着自己有些疲倦的身体。

“总指挥,现在已经晚了,您也早点休息吧。”李长忠看看自己的手表,提醒着段国学休息的时间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