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有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5部分(第1页)

身后的水平尾翼也出现大块缺损,机身上虽然无法能确认损伤,但是孟远山知道肯定没少窟窿。飞机现在虽然还能勉强操控,但是抖动的机身不知道能否支持到飞回机场,孟远山只能先通报最新的情报回去让其他攻击机和轰炸机前去为自己复仇。

“地面指挥中心收到,请随时通报你所处在的位置,我们以便和陆军协调派出按救部队第一时间前往支援很快,地面指挥中心便反馈回来消息,地面指挥中心的通报让孟远山感到一些放心。苏联人敢在这个时候集中如此之多的防空火力肯定是有所图谋的,而且十有八九就是冲着自己这些夜战攻击机而来的。

没错,罗科索夫斯基在得知中国有着这样的武器之后第一念头就是获得它,得到它!

只有站在拳击台上的人才能最直观的亲身体验着对方的强大,中国拥有新式的武器装备这在苏联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于苏军来说,有几种武器装备是最为神秘和迫切想获知和需要的,第一个就是探知对方火炮位置的神秘装备,只是这些装备防御森严,再且防御的部队多为集团军中的专业特殊防卫部队。这些部队经常和集团军的侦察兵做着渗透和反渗透的各种演练,经验非常的丰富,苏军小股侦查部队很难渗透进去,不得所获。而这种夜间侦查设备的获取难度就没有这么高了,这飞机毕竟要执行任务就是要飞抵自己的地盘上,为此,罗科索夫斯基精心的准备了这一次的伏击。只是他没有想到,虽然诱饵和负责击落飞机的准备都做的十足,可是到头来仍旧没有能得到最有效的设备残骸提供研究。

驾驶着受损的战机,孟远山一路跌跌撞撞的在天空中飞行着,每隔十分钟,孟远山便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系一次,通报着自己的位置、航向还有速度,而地面上的飞行指挥人员也不断的在地图上描绘出飞机飞行的路线和位置,看着那一条歪歪扭扭的飞行路线,任谁都知道孟远山的飞机受损很厉害,要不然以一个有着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飞行员,怎么能飞行出这样难看的飞行路线出来。

“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飞到我们的控制区了,再坚持坚持!”地面飞行指挥中心的人在看到最新的飞行位置后都在心中不断的呼喊着,还有一点,还有一点点的距离……

只是这个期盼仍旧没有能实现,孟远山最后的一次通报是在几分钟前,他仍旧无法能将飞机操纵飞行到中国陆军的控利区内,而是在五十公里外的一处丛林外迫降,迫降之后他将自己的位置和逃生计划与地面飞行指挥中心进行了一下通报,然后带着自卫手枪和野外生存装备拉动了延时自毁装弃机而去。

野地里凭空的爆炸就是暴露着他的位置,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飞行员,孟远山还是选择了销毁设备的做法,在迫降之前,孟远山还是精心挑选了一下迫降的地方,这里离苏联的地面部队距离有些远,足够让自己在爆炸之后遁离很远,而且地面飞行指挥中心已经协调准备了直升机,即将出动前去接孟远山。

第三百八十四章 周攻势

《一周攻势》

楷书撰写的分析报告的封面上赫然用着毛笔书写着这四个大字,从笔力上和书法美观上这书写之人并不是什么登堂大作,但是就报告里面的内容来说,仅凭着封面右下角处的三个细小署名却绝对能让黄林甚至是段国学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阅读这份分析报告。

苏军发动此次进攻,从战术上是最为愚蠢的,但是从战略上看是目前苏联最为正确的选择……

从各种侦察情报上分析,苏军的后勤不能达到提供前线需求的五成补给,面对这样的补给量,苏军只能选择从中国军队缴获物资所获得所需的必要补给……

苏军部队自身携带的战斗给养仅能支持三天,即便是从战场缴获进行补充,所能获得到的后勤给养最多只能支持七天时间……

天气因素对双方是公平的,即便苏军士兵在抗严寒性上要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优势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发挥,我方军队防寒工作、饮食以及后勤补给能使得我方将士有着充沛的体力和物资,保障士兵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其中士兵身体因素,连续两天高强度作战就已经让士兵身体出现疲劳和精神涣散,更何况还需要长途步行行军追击,即便是有着交替进攻的协同,人体承受这样强度的消耗时限也在五天左右……

银续来所选择的应变战术绝对正确,放任部队的机动力与之做着阵地消耗战虽能重创其大部,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永为上选,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如果充分利用我军机动作战,其消耗弹药和油料能获得一比百的战损比,而一比十的阵地争夺战哪个效费比更高一眼便知……

苏军步兵追击速度匀速在每小时五公里不到,而我方阻击部队可以凭借着机械车辆做到每小时超过二十公里的机动,一个小时的撤离距离足可以上苏军步兵步行追赶超过四个小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这样的机动作战,活生生的耗死苏军的机动力和步兵的最后一点体力,苏军有苏军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我们有我们的火力优势和机动优势,放任自己的优势不去使用,却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方的长处去打,这是愚蠢……

苏军第一波攻击占领了我军第一道防线便已后继乏力,随之发动的第二波攻击已经出现了后继不足的疲态,建议可以进行可控规模内的局部反击扰袭作战,以更多的歼灭苏军部队和疲劳苏军。按目前所收集到的情报资料判断,四十八小时至七十二小时左右,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即将投入到第三波次的攻击中,前线部队需要做好应对准备;第三波次苏军攻击部队数量虽不如第一、二波次,但重火力要远远超过前两次的总和;为此,一旦苏军第三波次攻击展开,决不可与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相死抗,一击便走绝不可恋战陷入阵地攻坚战;拳头,打在松软的棉花上最没有威力……

小规模、多批次的和苏军交火引诱对方攻击,在交火成功吸引苏军进攻后迅速脱离战场,借助我军的优势机动力迅速的与敌脱离,使其耗费体力、油料徒劳追击;能采用此种上乘战术消耗苏军有生力量,用成千上万吨的弹药去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虽很热血,但能只付出少量代价和部分燃油及弹药物资便可将苏军活活的累死、饿死、冻死在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大自然手中,这才是王道……

苏联采用了用空间换时间的大战略,他们放弃东部的做法实为高明。只是罗科索夫斯基可以选用这个战术,我们同样可以凭借着完善和充分的后勤保障能力用着相同的作战思路去迎敌,我们不怕大踏步的后退,因为在大踏步的后退之后,当苏军士兵消耗完下一周内的给养和体力之后,就是我们重新大踏步的前进……

同时,为保证后期反攻的最大兵力以及作战力量,与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相对抗、作战部队不再进行师一级部队以上的轮替,前线诱敌、拖敌部队将凭借自身力量和实力与苏军第三波次攻击部队作战,以最大限度的使后期攻击部队有着更多时间的休整以及准备……

用一个军的兵力拖滞住苏军超过二十个师的攻击,这虽然看似有些天方夜谭,但纵观我军目前顶在前线拖滞苏军的部队是以银续来编带成长起来的部队,是其作为第二战区主力部队第四集团军的核心作战军第十一军!该军攻击力与其他部队相比略逊一筹,但在防御作战上,从上至下均能将“粘”、“稳”、“脱”三字真诀发挥最为淋漓尽致的部队。

粘上甩不掉……

守时稳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