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有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3部分(第1页)

意志力最终决定了这场战役最后收官阶段的胜负!”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临城下

乱有乱招,错有错打。

北部的战斗虽然最终演变成为了中国高层指挥官最不愿意看到的击溃战,但是消息永远是有好有坏的;虽然罗科索夫斯基一纸命令让人掉了一地的眼睛和下巴,但是毕竟苏军已经损失了绝大多数的机械交通工具,两条腿快还是四个轮子快自然很容易区分判断。在罗科索夫斯基撤退分散令下达二十四个小时后,已经有超过一半苏军部队被中国三十一个师的部队给各自牵扯或者处于包围和反包围的犬牙相错拖滞住后撤的脚步,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和身边的中国军队作战。

剩余仍旧撤离中的苏军也并不是完全能顺心如意的进行着撤离,中国空军部队反复的在天空中进行着堵截俯冲扫射,而且还有着很多零丁散连、排级部队正紧紧的追击着溃退的苏军;这些部队是那三十一个师中部分抽调出来的追击部队,分别以连、营级部队乘坐卡车以及收集到的各种车辆进行追击,这些兵力由于各部队分派数量不均,同时一些追击部队是临时得到团、营的命令进行追击,直到三十六个小时后才能初步统计出这些零散部队居然有两万多人,他们到目前为止基本已经放弃了趴窝的车辆,正肩扛手抱着各种武器锲而不舍的追击着苏军溃逃部队。

不过令人感到放心的是,在这些人的身后,还有四个师的部队能基本满建制的跟随在后面追击着,他们不是孤单的。而在中国境内,更是还有着二十个师的部队正源源不断的向前线挺进,准备一鼓作气攻占整个贝尔加湖地区。

同时兵动的还有处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屯扎的十个轻步兵师以及再个机械混成化摩步师和两个骑兵师,这批部队象把达摩克斯剑,向北运动到二连浩特周边五十公里范围的边境线上,剑指中苏博弈中倒向苏联的那块中国心中的痛,被苏联肢解的国土——蒙古。

不过这并不是段国学就会立即解决蒙古回归的问题时候,这批突然陈兵边境的部队最大的用意不是在打,而是在威压,是在配合着蒙古东北部第二战区正在进行的战斗,就是在给排错队站错位置的蒙古高层施加着最为直观和最为恐惧的军事压力。

中国和苏联的交战就一直让夹在中间的蒙古一直不好受,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蒙古若没有分裂的意图又如何能被苏联给策动肢解?段国学到现在还没有动武收回这里无外乎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未解决苏联在亚洲军事武装力量之前,蒙古的收复工作只能先展缓一边。

不过仗打到现在,相信还试图幻想苏联在背后撑腰的蒙古高层和那些王公贵族遗老遗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现实的事情,而在几个星期后,当贝尔加湖落入中国的手中,那么打通第三条通向那里的道路工作就要提到以天来计算限时的进度表中。哦,不要误解是给中国军队的限时进度,而是给蒙古高层的……

********************************

在第二战区大反击开始后的当日,第四战区作战也进入到了第一阶段的最关键时刻。在第一集团军拿下防守并不是很严密的西部交通要镇阿克斗卡之后,空降军向阿拉木图郊外以北五十公里处的咽喉要地卡普哈盖镇件空降了一个师的兵力。

坐镇中部战区的科涅夫立即派出了四个步兵师的兵力前往空降师降落地点,试图阻拦和纠缠住空降师向南推进!在得知只有一个空降师兵力的情况下随后又增派了三个师的兵力前往作战,试图一举消灭孤军深入的这一个空降师。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科涅夫派出这些部队去试图歼灭那一个空降师后,在阿拉木图市以西十五公里外又空降了小一个师的空降兵。正当科涅夫开始察觉情况不妙时,离阿拉木图三百公里外的东面扎尔肯特一带出现中国陆军部队,从这里进攻的部队番号上看,是隶属于第十一集团军的部队。

三面夹击的态势让科涅夫感到非常的不安,中国人的第一集团军已经拿下了阿克斗卡,这使得从北面获得增援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科涅夫知道,一旦中国人沿着铁路线一路疾驰,从那里到卡普哈盖镇就只有四百公里,而且还是铁路线和公路线均有的良好交通条件。而从西面获得到苏联后方支援的幻想也被那小一个师的空降军给掐灭;在接到从东部发来的紧急情况,科涅夫也只有苦笑着向掐断向西铁路和公路的那小一个师的空降兵们发动进攻,以试图打通和后方的联系。不过让科涅夫感到为难的是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又能有多少部队能抽调出来去向西打通中国空降兵们所组成的防线?答案是只有四个大多临时招募来的新兵轻步兵师。虽然兵力对比双方部队的比例是六比一,但是任谁都知道,驱赶这些才刚脱下平民衣服穿上士兵衣服的新兵有多么不可靠。

而第三集团军此时已突破斋桑泊一带,虽然第三集团军的对手打算用清坚壁野的手段逼迫有着血腥屠夫之称的冯军座挥动屠刀斩向当地群众,不过科涅夫似乎忘记了,也似乎太高看苏联在这一带的影响力,斋桑泊一带原本就和中国关系一直有着一衣带水的民间血脉关导,即便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哈萨克斯坦全境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而哈萨克人聚居的东部的区也就是斋桑泊一带仍旧归属于中国。在部队中配备的翻泽士兵的帮助下,第三集团军的官兵很快的便向一些未能及时被苏军强制拉走的百姓手中购买到足够的牲口,不是用抢夺的,也不是用苏联货币的。为了保证购买顺利和确保军队形象第四战区让进攻部队在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接触时都给部队配发了糖果和茶叶以及部分缺需生活物品,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以物易物的硬通货,而且也都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缺需的产品。

特别是茶叶,特殊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些人需要在茶叶中获取补充宝贵的维生素,在中国军需官手中的那一块块上好的方茶在当地人的眼中就是一块块比黄金更重要的生活必须品。再加上军队购买价格公道,买卖和气,有了第一次良好的开端消息便会比无线电波还要快速的在草原上散开,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在百姓心中一点一滴的开始重新建立。

西进的上中下三路军队中,除了从最下端南方进攻的第十一军是在西北组建征募的兵源之外,其他两路军队中都在连一级部队配备了三名以上的西北本土士兵,为的就是能在西进作战中起到向导和语言翻译的作用。虽然如果再深入苏联境内,这些从新疆、甘肃等地所招募的士兵将失去更多的作用,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几个关键的交通咽喉建立起深入挺进的桥头堡,那么剩下的就是让坦克一路向西在平原上驰骋飞进。

空降战斗二十一个小时后,科涅夫放弃了重新打通西部交通动脉的打算,因为此时自北向南作战的第一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三个师凭借着自身的机动力已经和那一个师的空降军会师,重型武装部队在野外和苏联轻步兵作战是个什么后果,想都不用想便能知道答案和结果。卡普哈盖镇的防御仅仅支撑了四个小时后便已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自此阿拉木图以北的最后屏障被攻克,向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仍旧被中国空降师给牢牢掌握着,东面第十一集团军的一个军正稳扎稳打的向西推进,而向南由于地形的缘故阿拉木图没有交通线路,阿拉木图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兵临城下的孤城。

面对如此困境,科湿夫在最后下达了一个殊死抵抗的命令后便乘坐专机向西离开了阿拉木图,避开北部中国的空军拦截转飞热兹卡兹甘后,飞抵阿斯纳塔继续坐镇指挥哈萨克斯坦的战役。不过科涅夫在抵达最新的指挥部后向喀山的苏联革命最高委员会发去详细报告,报告上明确的阐述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一周以来所发生的快速变化,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西进的三路军队中,有目前已知的中国三支王牌部队,中国人在这里动用了这样实力强大的部队,那说明中国人对这里是势在必得,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科涅夫的报告虽然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人的高度重视,但是却有心无力,现在的苏联就象是一个两头挑满重物中间轻的扁担,东西两头都集结了苏联庞大的武装,虽然东部已经开始溃败,但是西部却还可以保持住良好的抵御态势。虽然就和科涅夫报告里所阐述的那样,哈萨克斯坦一旦陷落,中国人攻占鄂木斯克,那么就相当于中国人将这根扁担从中间打断,那苏联将变成东西两头各自为政的可怕局面。

不过科涅夫并不知道,很多苏联官员也都不知道,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在现在却还是基本处于一个半游牧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地区,很多人想不通,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段国学要这片土地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