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古代逃荒发家记遇罗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第1页)

第35章杏花村

盛夏的正午骄阳难耐,走在路上都觉得烫脚。

江家人在县城休息一天后便马不停蹄地来了乡下准备选一块落脚的地方。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选择的地要符合几点要求。

第一是离县城不远不近,离得近的话荒地少,离得远的话交通不便,第二是离河流不远不近,地势较高点,这样既不缺水也不会导致土地被汛期涨起来的河水冲毁,第三是既有平地又有山坡,因为既要种粮食,又要种果树之类的。

纪安根据他们的需求,给他们推荐了一个镇子:长水镇。

长水镇离县城不远,二十里地,坐马车一个时辰就可到,走路的话半天左右,此处的山算高的,但山下却有很大一块平坦地带,镇上的人不多,只有几千人,由七八个村子组成,地广人稀。

辞别了纪安后,江家人便出了县城,顺着一条土路往长水镇前去,他们脚程快,刚过了正午就到了镇上。

这镇说起来算个镇,但只有一条街道,零星有几个铺子和一些摊子,镇上的房子也多为平房,看着更像个临时集市。

今日恰好是赶集的日子,街上的人不算少,百姓们纷纷把自己家种的东西拿到镇上摆摊卖,有的甚至不用花钱买,直接以物换物各取所需即可。

镇上有卖小甜品的,名为凉虾,是用漏勺过滤米浆到水里凝固定型,看着像一只只小虾米,再配上凉爽的红糖水即可食用,两文钱一碗,吃起来冰冰凉凉又甜滋滋的。

江家人顶着太阳走了一上午,嗓子都要冒烟了,水囊里的水也成了温水。

在一个凉茶摊坐下,每人要了一碗凉茶,又要了一碗凉虾。

清凉的茶水一入口,燥意顿消,此处的茶水是一文钱一个人无限续,江家的几个男人一口气喝了几大碗才解渴。

凉虾也是用大的搪瓷碗装的,红糖水给的很足,用勺子舀一口送进嘴里,滑溜溜地直往喉咙里钻。

林氏道:“两文钱一碗,又是米浆又是红糖的,这老板能赚钱吗?”

一边拿着扇子的老板闻言道:“赚得不多,但有的赚,这红糖是我自家种的甘蔗自己榨的,也就有点费驴子。”

“你们这儿还能种甘蔗?”江家人惊喜道。

北方也是可以种甘蔗的,但种的人不多,产量低,不赚钱,还占土地,不如拿来种粮食,是以红糖是很宝贵的,只有逢年过节小孩子们才能尝尝甜味,用红糖当做礼物送人也是很有面子的。

茶摊老板道:“家家户户都种了点,自己吃是够了,也有拿出来卖的。”

江家人闻言,默默地把种植名单上又添上了甘蔗这一项。

吃了凉虾喝了凉茶,热气差不多消退了,他们又找了个面摊吃了碗面,再在有限的几个铺子里买了些东西,这才收拾了一下往乡下走。

出了镇子进了乡间小路后,路很明显地变窄了,土路上坑坑洼洼的,还有时不时凸起的石块,马车摇摇晃晃地咯人得很,林氏等人所幸不坐马车下来走路。

他们首先要去的是找一个村子借宿,毕竟这边虽然多为丘陵,但并不是小土包,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猛兽的,比如野猪,一双獠牙可以把人捅个对穿。

再有就是他们也并不清楚哪些地方是无主的荒地,只有当地人才知道,他们是外来户,只有先和当地人打好关系,才能免去很多麻烦。

“你们瞧这两边的山,都是荒着的,这些坡也不是很陡,就这么荒着多可惜,要是放在牛头湾啊,那些犄角旮旯都会被人争抢着种。”

“牛头湾那山上到处是石头,土薄,能种菜的地方不多,最多种点高粱大豆,收成也不好。”

“我觉得那块地可以开出来种果树,那块地可以种豆子,那块有点阴着了,种点不耐晒的菜,那边靠着河的,可以种芋头。”

“这些地真的没人要么,听镇上的人说这里面是有个村子的啊,看这山路也不像没人走的样子。”

江家人边走边看,不禁感叹,实在是太浪费了!这么多地怎么就没人种呢!有水有地有太阳的。

江父和江成山几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已经在脑海中畅想着把这些地开荒出来全种上粮食会是什么情况了。

之前在牛头湾,江家虽然地不少,但三房是一起干活的,大房二房的儿子没三房多,出力最少,分的粮食却是一样的,逢年过节的其他两房还能把吃不完的粮食拿去卖了换钱,三房却只能勒紧裤腰带才能混个温饱。

那时候他们不愿意拼命干活也不得不干,干了活出了粮食,三家分,不干的话,自家人又要饿死。

除此之外种出来的粮食还要缴纳赋税,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土地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日子。

“三叔,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可以每顿都能吃饱,还能吃肉的地方?”

听见启儿这么问,江成杰想起自己曾经跟他们讲的自己从说书人那儿听来的关于世外桃源的故事,点点头道:“对,就是这儿,只要我们努力,就能过上天天吃饱顿顿有肉的日子。”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大家脸上,两三个月的逃荒之路的艰辛也一扫而空,他们加快脚步往前走,未过多久就看见前方真的出现一个村子。

这村子不大不小,有一百来户人家,坐落在山脚下,是个地势平坦又临水向阳的好地方。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