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见鬼系列共有几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最初的一些分析好像证实了这位业余考古学家的叙述:利用碳14所做的检验,证明这件发现物的年

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不过,一个专家组反驳说,如果它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米的冰川之下,那么释放的碳14与分析中所显示的结果会完全不同。纳瓦拉用4个实验室的观点进行反击,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暗示,这块木头可能是亚拉腊山斜坡上古代伊提人的建筑材料。论战和分析至今仍在继续。

1919年,公众终于见到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摄的,上面可以隐约看出冰川下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而这以后利用雷达和深层探测器进行的地质考察,却显示这个斑点只是亚拉腊地区岩石共有的一种异常结构。对诺亚方舟的寻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重新开始。由于军事档案的解密,美国政府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3000米高空可隐约看到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的‘异物‘(专业术语称为‘凸起‘)。但是,这些照片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支持诺亚方舟理论的人十分肯定:这就是诺亚方舟。实际上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巧合:这个‘异物‘距纳瓦拉找到那块木头的地方只有几百米,而那块木头是在位于‘阿赫拉峡谷‘附近的埃奇米阿津修道院找到的。可是,在地质学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爆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由于终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下滑导致的不正常的积雪堆积。然而这并非是对诺亚方舟存在论的惟一反驳。这些反驳意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场洪水要淹没一座高5000米的山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认为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的人反驳说,大洪水过后,在公元前3000年,一些难以置信的地壳构造运动可能将这个山脉抬高了。

于是亚拉腊山,尤其是西坡的帕罗特冰川、东北坡的阿赫拉峡谷和阿比科二号冰川成为研究人员偏爱的地方。

###教的假设

上帝对诺亚说:你要用歌斐木(柏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300肘(古代长度单位,1肘=米),宽50肘,高30肘……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7天,我要在地上降雨40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诺亚就遵着上帝所吩咐的行了。过了7天,洪水泛滥在地上。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7月17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圣经…创世纪》

如果说《旧约全书》上的文字引发的几次探险显然是失败的,但我们还是从基于《古兰经》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而进行的探险中得到了更多的线索,即使它们尚未有明显的科学依据。事实上,据这本穆斯林的圣书记载,诺亚方舟可能停泊在土耳其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古迪…达哥的山上。这座山被西方人称之为朱迪山、哥尔迪雅娜山或尼布尔山,但现代的地图上对这座山几乎从未提及。它位于亚拉腊山以南300公里。重要的是,这座山与尼尼微这个考古景点非常近。在那里找到了一些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上面记载着《吉尔伽美什史诗》。尼尼微距底格里斯河只有40公里,那个地区经常发洪水。这块土地在《圣经》中被称为‘亚拉腊地区‘。

实际上,《创世纪》中记载诺亚方舟并非停泊在一个山峰上,而是位于‘亚拉腊山脉‘。

英国的女考古学家格特鲁德…贝尔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探测,并辨认出一种令人想到诺亚方舟的石头结构。这种罕见的结构早就被当地人称为‘诺亚方舟‘(SefinetNebiNu)。过去每逢9月14日,那里便成为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朝圣的地方。1995年,土耳其政府把多乌巴亚泽特高原定为具有很高考古价值的地区,这一高原海拔2300米,它实际上是一个奇特的地质结构,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被盖在冰雪之下。

大洪水巨浪涛天:科学反对诺亚方

舟停泊在亚拉腊山这一假设,主要

理由是任何洪水都不可能淹没一座

高5000米的山。

这个物体长170米、宽45米、形状像一条船,好像同《创世纪》中所描绘的诺亚方舟相似。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这里进行了6年的考察研究,他们拍摄了空中照片,并用一架特殊的仪器对这个地区实施勘测。这架仪器使用比一般雷达系统更高的频率工作,因此可以‘看见‘冰层以下更深的地方。所以他们假设它是5000年以前制造的,甚至一些人还认为它是《圣经》中那条船上层的甲板。

在这一地区附近采集的其他一些数据似乎证明了诺亚方舟的存在:这些数据首先显示它有一个不寻常的氧化铁层,它们可能是用来加固船体的铁制条带。其次便是从一端挖掘出的巨大物体,它们可能是‘压舱石‘,古代的船只都拖着这些东西,以便行驶更加平稳。纽约大学的大卫…法索尔德肯定地说:这就是诺亚方舟。然而,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劳伦斯…柯林斯领导的一个地质学家小组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这可能是一种天然的岩石结构。土耳其政府发起的挖掘工作和用放射性碳深入分析的最终结果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考古小知识(二):解秘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的作者】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大约出于周秦人的记载,不可信。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刘歆(最早可编者):(约前53…前23)西汉末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其父总校群书,讲六校传记。刘向死后,刘歆复任中垒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荐举为侍中太史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撰成《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对。因得罪执政大臣,出任河内、五原、涿郡等地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国师。地皇末(23),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明人辑有《刘子骏集》。刘歆上《山海经》表,约在汉哀帝建平年间(前6~前5)。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

第二卷《西山经》

第三卷《北山经》

第四卷《东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