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老家歌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细诉心曲2(第1页)

马晓琼说:“每个人都是这样吧,初恋对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这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拿我这次来说,比李涛成功的男人多了去了,但他们不对我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当我发现我曾经的初恋现在活得这样精彩,而我如此沦落,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奋起直追甚至见贤思齐的信念。所以,我就到了桃园,正好我姨父是桃园的技术员,他又手把手地教我,我掌握了技术,将来也可以自己搞桃园嘛。”

“我就说嘛,你岂能久居人下,原来是志在鸿鹄,到这取经来了。我很好奇,你这样一个天性的诗人,现在搞种植,你觉得你是这块料吗?”

马晓琼说:“古代会种田的诗人很多都是写诗的好手,比如陶渊明、范成大、王维、苏轼等,就说现代吧,褚时健74岁才开始学习种橙子,从2002年正式开始搞时借了1000多万,到2007年的时候才全部还清。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了‘橙王’。他原来那么大的一个董事长呢,够牛吧?他对搞果园有个心得:传统的观点认为农作物70%靠天,但只要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来经营农业,把工业的一些制度引进农业,就不用那么依赖老天,可以把70%的依赖降到30%。这说明了啥?4个字:事在人为。”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我这样的人天天咬文嚼字的,玩些小圈子的把戏,赚不来钱又眼高手低的?”

俞泉问,“我这种人是不是特无聊,见天无病呻吟,闲得无聊?”

“诗人很另类的,很小众的一类。赚不来钱是肯定的,还不如摆地摊。但诗人活的是风骨,不是钱。只为钱而活的诗人都是庸俗的,写不了好诗。我就是个俗人,现在只想赚钱。”

“呃,都传言你手里有个几十万,真的假的?”

“有几十万我还不买房啊?干吗租人家房子住?”

“不是说你跟王大军离婚分了60多万吗?”

“没那么多,40多万。我去北京折腾了十几年,败的差不多了。我那时候干个体,和老公都没把心思用在做生意上。他爱吃喝玩乐,我见天看诗写诗,生意都荒废了。有个生意在那盘着,总觉得有口饭吃,花钱不算账。终于有一天,把家底全部算了算,除了店铺里的那点东西,没什么余钱了。”

俞泉问:“也就是这时候,你觉得钱对不上,才发现你老公在外胡搞的,一怒之下就离婚了,是吧?”

“嗐,别提了。我以前就纯粹一个大傻帽,十足的书呆子,不关注现实,不思考生活,生活不整我才怪呢。”

马晓琼陷入回忆里,“第三段婚姻简直就是儿戏,我当时心都麻木了,觉得嫁给谁都一样。只要对方对我好,有吃有穿就行。但我的幼稚又一次教训了我。”

“我最想让你告诉我的,你知道是啥吗?”

俞泉问。“是啥?”

“当初王大军伤你那么深,绯闻满镇传,你到了北京又没混出名堂,怎么还会想到回来生活?如果是我,我没有这个勇气。”

“问得好,要不是咱俩关系铁,这问题你绝不敢问,你听我慢慢道来。”

马晓琼说,“我手上就这么点儿钱,不回来住在哪儿住?在老家租房子,一宅一院住一年只相当于北京的一个月。”

“如果不进桃园,你打算干啥的,去年好像听你说想进城干个体?”

“是有这想法,姨父说支持我一些钱。但经过考察后,我又放弃了。大生意我干不了,小的竞争太大。眼下干个体,一不小心被网购冲击。后来我姨父叫我在桃园好好干活,多学些技术,搞种植还是可以的。”

“哎,咱们这类人,生一副清高的骨子,看见啥都觉得俗,但又要为这俗去拼搏去奋斗,人啊,就是精神分裂的产物。”

俞泉感叹道,“要不是我老公会搞个电脑组装和维修,靠我呀,非得饿死!”

“所以嘛,我要赚钱。我儿子已读高中了,你说我这当妈的,偶尔去看他一次,空着手像话吗?如果我经济独立,带他出去玩玩或是吃个什么好吃的,既有面子心里又舒服是不是?”

“你回来是因为儿子吗?”

马晓琼说:“至少有一半因素。我和王大军离婚时,儿子才3岁。王大军无论如何不让我要儿子,他没哥没弟,算是单传,我和他只生了一个儿子,他宁愿多给我钱也不让我抢儿子。也就是这个原因,我才得以分了40多万。可笑的是,王大军在外散布谣言说,分给我60万。又污蔑我心狠,只要钱别的啥子都不要。”

马晓琼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和王大军的这一段噩梦让我悟到一个道理:一个男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得到你,还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侮辱你。”

俞泉说,这话太抽象了,说具体点?马晓琼说:“就说我自己吧。我读高中时,王大军是镇上纨绔子弟的头子,他用种种方法把其他人打发了,得到了我,这是一种强取豪夺,用的是种种心计。一个人有某种本事,不用的话心会发痒,后来的事你也知道了。更可笑的是,王大军的发小居然用计策制造绯闻,把我从王大军身边夺走。后来呢,他的善于计谋又用在了其他女人身上。再说第三段,我肯下嫁给一个有眼疾的‘老实人’,是对婚姻的失望。结果,这种近乎玩笑的心态被‘老实人’曲解了,人家说我是图他的钱。所以,我后来净身走了。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毒药,只能收获毒药。”

马晓琼说完,问俞泉:“你今天的这些问题,以前就可以问的,为啥拖到今天才问呢?”

俞泉笑了笑:“那天去千岩台采风,你没去。大家伙议论了你好一阵子。都说你一定是找到男朋友了,要么就是找到了人生的转折点,你回来的这几年,在屋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外面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谁也搞不懂你怎么一下子跑到桃园去干体力活。我今天才要一探究竟的。”

“双石镇的某些群里,对你的绯闻大加议论,你一点儿不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