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强烈的批评,却被诬称为“二月逆流”而遭到压制。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全会通过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林彪反革命集团在密谋杀害毛泽东未遂后,于1971年9月13日凌晨仓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1975年底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共产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做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沿用过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964年中法建交。

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四、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

1.阐明了必须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

2.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2.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

(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执政党建设的主要思想

1.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

2.在执政党建设方面。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认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会议、文献、重大事件,重点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