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混世魔王樊瑞聚集在徐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夏王宫太监总管罗百利和禁卫军总教头许雄飞稍后就醒过来,他们救醒自己商队的人,顾不得理会那一百来个劫夺者,分派两个人火速去昌松告知县令连络附近官军,并遣驿马飞骑去兴庆州申报朝廷,大部队则沿着蹄印追下去。至于那些来自四面八方想捞一票又各不相识的劫夺者,醒来后发现西夏人和货物都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知道是着了人家的道道儿,一般的人都只怨自己运滞,打点行藏回家去。细心点的人则不甘心的便在地上及周围寻找蛛丝马迹,亦很快便找到布包的蹄印。然而,沿着布包的蹄印追下去,包括笑和尚在内的所有追的人,全部都追着追着便追丢了。

徐知常忽然想起什么,问笑和尚道:“笑师伯您说‘天梯山藏宝被人揭秘,消息漏出江湖’,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笑和尚道:“我猜那还不是老道姑和歪老道两个家伙定下的阴损计,这一边让大夏官军入山去取藏宝,那一边煞有介事的将藏宝尽量夸大了泄漏给那个专门出卖消息的乌达一伙知道,便引出了劫夺王纲的黑手贾家兄弟,这帮家伙贪得无厌,口里吃着还要抢盘子里放着的。唉,不过也真亏了这条毒计,才引得贼人全部赶来天梯山这里一网打尽。让大夏的官军将这些玷污佛祖、亵渎神明的坏家伙超度了吧,和尚在驻马山救了他们一回,他们仍不思改悔,这次和尚也无能为力了,只是不想看见他们有这样的结局,所以才追上来找你们两个娃娃闲聊解闷气。”笑和尚说这番话时一反嘻闹神态,语带哀伤。

徐知常道:“哦,原来是这样。”

笑和尚继续说道:“闻得天梯山找到了前朝的藏宝,那些劫不成王纲又未走远的群贼便转回凉州来了,贾家兄弟也想分出人手来抢藏宝的。刚好凉州昨日又被唃厮啰夺回了,不少大夏的残兵也涌来天梯山,这些人都想捡几块金子或宝石回家,闷声不响便发个大财的。天梯山这里天高皇帝远,即使唃厮啰收复了凉州,但不可能马上分出兵马来抢夺,使疯头陀、罗总管他们得以从容诛杀贼首、收罗败兵并夺回王纲。”

徐知常道:“他们都在上面的石窟里抢夺藏宝吗?”

笑和尚道:“谁说不是呀,都追着你们来的,大夏的官兵们在前,那些好汉们在后,都进了刚才你们进的那个洞里。你们走时没关好洞口机关的那个洞窟里的坛子都被打碎了,金珠宝贝流了一地,那个洞口又小,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挤进去,抢的一塌糊涂,你争我夺的,互相砍杀,地上满是分成两截的尸身,惨不忍睹。那洞已经玷满了血污,没灵光的了,可怜小道姑的亲人们又要搬家,山上的佛祖不能再保佑你们的家人了,这劫数难逃呀,阿弥陀佛!”

兰儿说道:“笑师伯,我师傅早已经告诉我妈她们了,他们也找到新的家,没关系了,丢的都是些粗重的家具,师傅还说,这也是命运里注定了的,叫大家都别介意。”

笑和尚道:“老道姑和小道姑还这么看得开哪,老和尚比不上你们参得透,硬是解不开心里的疙瘩,看来和尚要回山再坐几十年禅,告辞了,两个娃娃朋友。”

兰儿说道:“笑师伯,您这就走了,那我们怎么出去?”

笑和尚笑道:“从索桥过去吧,那洞里有小道士想要的东西呢,你们自己去看吧。”笑和尚说完,站起来立在枝头,转身正要离去,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在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来,抛给徐知常,接着说道:“小道士,这是歪老道叫我带给你的,他说是记载了让你修炼的重要法门,你要回山好好按书修习。我走了,再见。”一闪身,跃到旁边一株松树枝上,又跨出一大步,跳到更远的树枝上,就这么几下,很快消失在云雾里,只剩下目瞪口呆的徐知常和兰儿两人。

呆了半晌,他们两人才回过神来,徐知常回头看到这条年深日久的藤索桥,想象着自己现在就要走过去,心里不禁涌起阵阵寒意。但害怕是一回事,这路还得靠自己走出去、没有回头路的了,纵有千难万险,现在也没有人能帮他们的了。徐知常定下心神,摇了摇扶手的藤索,觉得还可以,便试着走出去看看,刚走出一两步,藤索一个劲地晃,他一看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眼前一阵晕眩,小腿肚就情不自禁一阵阵抽搐,脸上发青得怕人,吓得他连忙拉紧藤索、死死蹬直脚,深怕一脚踩空,但他越是紧张,藤索抖得就越是厉害。还是兰儿,到底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她对徐知常说道:“师兄,不要怕,别看下面,当作无事那样轻松地走,就可以过去的。”说着兰儿抓住另一边的藤索,一大步就跳了出去,随着那藤索的晃悠平衡着身子,她回头拉着徐知常冰冷的手,说道:“师兄没走过这种藤索桥吗?来,我们一起走。”徐知常这么大个男子汉,最失礼就数这次了,但无论如何,他也不想在小妹面前认输的,听得兰儿唤他,忙凝神定气,重新打量着前面的“桥”,他不愿在女孩子面前失“威”,对兰儿说道:“不用搀扶我,我自己可以过去的,师妹先走,我在后面……断后。”兰儿笑了笑,没吭声,只好一步一回头,慢慢过了藤索桥,徐知常小心翼翼,跟在兰儿的后面,强打起精神,学着兰儿的走姿,在走动中找平衡,走到最后几步,他倒真的没了畏惧之心呢。

果然,前面的洞口地上,摆着徐知常托萨剌丁带的那个包袱,上面有一封信函,还有干粮。徐知常打开信看,是正则道人写的,告诉他这包袱里的东西已经不是贼赃了,因为他们拿天梯山藏宝换了这些东西,还叫徐知常去秦州天庆观里取回寄存的行李物品,两人换回道装,并要徐知常带兰儿回山听师傅的训示。徐知常回头看了一眼天梯山,想在山上寻找那些石窟和佛像留最后一眼,但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对面山上云雾缭绕之间,只是耸立的峭壁,一大片黄土白石间青松杂树,头上只见一两只苍鹰高高在蓝天上盘旋,哪里还有什么石窟佛像!

【注】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开凿的。天梯山石窟是在天然洞穴的基础上创凿的,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位于凉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大坡山南崖绝壁间,窟下有寺,也称大佛寺、广善寺。乾隆《武威县志》:“大佛寺,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又名广善寺。”这在《法苑珠林》等佛教经籍中都有记载。石窟造像别具一格,或石雕或泥塑,其规模宏伟壮观,精美绝伦,千姿百态,可与敦煌莫高窟媲美;大佛含笑,高30米,右手指向磨脐山,雍容典雅,庄严肃穆,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现最大的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主洞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闪发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天色渐渐黑下来,徐知常说了几乎一整天的故事,现在才拿起茶盏喝了小半盏茶,收住话题。

仇方听罢,十分惊奇地问道:“那岩洞和佛像都到哪里去了?”

徐知常拿起茶盏又呷了一口茶,没有直接回答,说道:“我当时也在心里问的和你一模一样:那岩洞和佛像都到哪里去了?我不是眼花吧!”

陆谦道:“没错,我跟随太尉去过西北边陲,在沙漠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一排排石窟,里面也有很多佛像和壁画,洞口也是时隐时现的。”

徐知常道:“陆大人也去过那里?”

陆谦道:“是呀,当年我们也是跟西夏人打仗,我们……我们的大军被冲散后迷了路,也是去到过那些石窟里呢。”

徐知常微笑着继续说道:“那也就说明了陆大人也是有缘人,命不该绝,不然,你到了山的前面也见不到那些洞窟的。”

陆谦低头想了想,说道:“是的,当年要不是得到佛祖保佑,我们也没命回来呢。”

仇方听了一整天的故事,最想知道的就是那米囊花果壳的功用,道:“那敢问徐大人,怪道人后来有没有将米囊花的果壳炼成丹药呢?”

徐知常看了仇方一眼,摇摇头说道:“没传说里的效果,也没熬成阿片,只是治疗某些病的确有效,就像西夏太后的气喘病,如果在药方里添加了米囊花的果壳,效果就明显的好。”

仇方颇感失望地点头应了“哦”的一声,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