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吹一夜满关山(古言1V1) - 全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八章 雁归云3(第1页)

第四八章雁归云(3)

晚间崔宴果然过来,请了沈荨一同去城墙上巡视。

沈荨已换了北境军军服,挂了银色锁子甲,外头罩了一件披风,领着姜铭一道上了城墙。

夜风凛冽如刀,刮得旌旗袍角呼喇作响,城墙上火把通明,士兵换防已毕,十步一岗,森然肃穆立在墙垛处,火光照耀下铁甲枪刃反射出耀眼光芒,冷冽幽光一直闪烁至城墙远方。

沈荨自城楼上往前方望出去,刺骨寒风从后颈脖灌进背心,身体一阵冰凉,但她并没去整理衣领,只是笔直地伫立着,眺望远方沉寂幽暗,覆了一层白霜的起伏山峦。

此地一百里开外,越过骑龙山脉这一处山坳,便驻扎着樊国的军队,两军之间常常摩擦不断,不久前樊国新王登位,樊军的挑衅更是隔三差五,显然是在刺探着这边的军防兵情。

崔军师说说吧,沈荨朝站在她身边的崔宴侧过头来,问了一句,如今什么情形?

崔宴斟酌了一下,谨慎地说道:我们该准备的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樊军气焰嚣张,仗着樊国王庭有樊王座下磨刀霍霍的十八万大军,不时过来搅扰一番,虽未曾动真格,但也令我们很头疼。

他顿了顿,又道:现营里兵器库有箭矢一百万支,长矛三十万支,桐油二十万桶,石砲和抛石车够用,火药也准备充足,只是樊军若是一直挑衅不断,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沈荨目色沉静,颔首道:我明白,这种搅扰每次消耗虽少,但长此以往,一旦樊军大举进攻,我们军备武器的补给怕是跟不上,将士们也无法养精蓄锐崔军师有没有想过怎生震慑一下樊军?

崔宴苦笑,若是老侯爷或是谢将军在,这二人威名在外,樊军或许还能收敛一些,但如今

他没往下说,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那獒龙沟和万壑关那边的情况呢?沈荨再问。

也都差不多,谢都尉那边的将士也是不堪其扰,给弄得疲惫不堪,崔宴回答道:谢都尉知道沈将军要来,本想亲自来望龙关为您接风,但也完全脱不开身,对了,她托我问候将军,说您大婚之时没亲自回京祝贺,贺礼早已备好,等相见之时亲自送到您手上。

他口中的谢都尉便是谢瑾的妹妹谢宜,说来也怪,沈荨幼时和谢瑾跟仇人一般,与其他的谢家人关系倒还不错,尤其是谢宜,两人见面虽不多,但相互之间脾性很合,谢宜性子有些执拗,对家里人说的话时常逆反,反倒是沈荨有时说她一两句,她还能听进心里去。

沈荨听崔宴一说,不由一笑,说起来我和谢宜也好久没见了,我既来了这里,想必日后见面的机会很多。她说罢,吩咐姜铭,我有些冷,你下去拿件大毛披风上来。

姜铭下去后,沈荨抚着城楼上粗粝的石栏,沉默半晌,问道:崔军师有没有想过,樊国十五万大军压过来,八万北境军若不能挡,暗军一旦出动,如何全身而退?

崔宴面色平静,目中精芒一闪,低声道,长矢射天狼,天狼既卒,长矢亦折,我会抹去所有暗军存在的痕迹。

沈荨默然,抬头望向天际,夜幕下黑云重重,不见星月,她喃喃道: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崔宴静静道:既是暗军,便见不得光,威尊命贱,他们本也不算忠民良人,舍生取义,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对他们的救赎。

沈荨转过头来,对崔宴对视片刻,崔宴目中有一闪而过的嘲讽,随即垂下眼,掩去了那丝异色。

城楼上火光熊熊,有巡逻的士兵往这边走过来,影子投到前头,虚虚一晃,又移开了。

沈荨待那影子消失不见,方才微叹一声,道:好,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暗军。樊国狼子之心已昭示无疑,现如今当务之急,是要震慑樊军,为我军赢取安心备战的时间,这事我来做,崔军师的任务,便是规划好撤退线路,包括粮草、军备,还有靖州和屏州等地百姓的撤离,一旦有险情

沈将军是要我们撤离么?崔宴打断她,徐声道:我北境军将士,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撤离二字,从不知道怎么写,纵使单兵孤将,也绝不退让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