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林夫人做美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让爵位a还欠银(第1页)

贾孜自然是不知道贾赦心里的谋划的。因此,当难得休沐的贾孜和林海突然接到贾敬的邀请,约他们去宁国府赏花的时候,还稍微的愣了一下。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贾敬找他们一定有事,而且这件事还是既不方便由下人来传递,也不方便写信透露的。要不然的话,贾敬也不会特意趁着他们休沐的时间邀他们去赏花的。所以,接到贾敬的邀请后,他们也没有什么犹豫,直接就去了宁国府。

林海好奇的看着贾孜:“大哥这些日子不是正窝在家里整理道教文化,立誓要成为下一个道教大师吗?怎么会有时间约我们去赏花?”

说到这件事,林海也不得不佩服贾孜的机智。贾孜知道贾敬虽然表面上故意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可是心里对于贾珍的死根本无法那么容易放开:贾珍毕竟是他唯一的儿子。贾珍的突然死亡对贾敬的打击绝对不会轻易过去。于是,贾孜便给贾敬找了点事做,以分散他的精力:那就是好好的整理道教文化,让后世的人了解,道教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修道炼丹……

贾敬向来都很听贾孜的话。一听到贾孜想让他好好的整理道教文化,贾敬想也不想的一口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他一定会好好的整理道教文化,将道教的教义以及文化发扬光大的。

因此,这一段时间,贾敬便在宁国府里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说句直白一点的话,就是在宁国府里当起了宅男,整天窝在自己的书房里整理道教文化。偶尔整理得累了,便去关心关心女儿贾惜春,再不然就是去校场看一看正在努力习武的两个孙子。

其实,关于贾蔷的身份,贾孜与贾敬已经商量过了,最终决定还是不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给他:毕竟贾蔷的出身确实有些难以启齿,贾珍已经死了,实在不需要再去给他本就不怎么样的名声上再加上一点的污点了。因此,贾蔷还是如以前一样,做为被贾珍收养在宁国府里的父母尽双亡的贾氏一族的晚辈继续生活在宁国府里,是府里的“小蔷大爷”。

至于其他方面,就算是贾孜不提醒,贾敬都会让贾蔷明白自己的身份的——也许是因为贾珍的心里对贾蔷这个他不能相认的儿子有愧疚,因此贾蔷在宁国府的生活待遇还是很高的,甚至有时都引起了贾珍的嫡子贾蓉的嫉妒。

只是,这样堪称奇怪的情形,自然是不可能再出现了:贾蓉才是宁国府的继承人。别说贾蔷现在明面上的身份是养在宁国府里的贾家族人的儿子,就算是将来的某一天他认祖归宗了,也只能是贾珍的庶子,对宁国府的一切根本没有继承权。况且,就算他是嫡子,也不过是嫡次子,不能去肖想自己不该得到的一切:比如宁国府继承人的位置……

当然,贾孜和贾敬亦会给贾蔷提供足够的奋斗机会:只要贾蔷足够努力的话,那么他将来即使离开了宁国府,也同样可以生活得比一般的贾家人好。这也是贾孜在知道了贾蔷的身份后,就替贾蔷做的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将贾蔷塞进军队,让他在军中为自己谋一份光明的前程。当然,以贾家祖上这么多年在军中的势力与积累,贾蔷的军功自然是很容易得到的,甚至他可以像王子腾一样,不用上战场就能在军中获得较高的职位。

不过,还没等贾孜将贾蔷塞进军中,贾珍就意外的被赖二给杀害了。因此,贾蔷只能先在宁国府里守孝了——虽然名义上贾珍算不上是贾蔷的父亲,可是贾珍毕竟养了贾蔷那么多年,贾蔷也是应该要替贾珍守孝的。而且,贾蔷也自愿表示,愿意以养子的身份为贾珍守孝三年。

对于贾蔷的想法,贾孜和贾敬也是十分的开心的:贾珍的运气还算不错,没养了一只白眼狼在身边。

在贾孜离开京城回扬州之前,已经为贾蓉和贾蔷安排了功夫教习,调·教他们功夫:守孝是漫长的日子,总不能让他们两个就这么虚度吧?身为战功出身的贾家人,当然不能如贾敬一般缚鸡之力,一脚就可以踢倒。当然,贾孜这也是在为他们两个出孝之后的日子打算。

因此,虽然这段日子,贾蓉和贾蔷一直都在守孝,可日子还是很充实的。而且,也许是由于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都是比较好胜、不愿意服输的,他们两个竟然在校场上就“较量”了起来。互相攀比的两个年轻人,谁都不肯轻易的低下头:即使他们每天累得像狗一样,可还是咬牙坚持着,每天都双腿打颤的去校场“求虐”。

当然,这样的“争斗”带来的自然是良性循环。至少要贾敬看来,他们两个人的进步都很大。这自然是贾敬喜欢看到的场景:不愧是贾家的子孙,果然没丢了贾家老祖宗的脸。所以,在枯燥的整理道教资料的日子里,去校场看贾蓉和贾蔷双腿打颤的挨功夫教习“收拾”,就成为了贾敬的乐趣之一。

至于贾孜那里,贾敬自然是经常派人过去,给贾孜送东西的,就像贾孜刚刚嫁给林海时一样。可是,贾敬突然派人来请贾孜和林海过去宁国府,尤其是让林海也过去,倒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因此,一看到宁国府来人,贾孜和林海就连忙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宁国府:贾敬突然让人来请他们,肯定是要有有意思的事发生了,他们自然得是要去看热闹的。

到了宁国府后,林黛玉就直接去找了贾惜春,而林晖、林昡兄弟直接去了校场找贾蓉和贾蔷。贾孜和林海则直接去了贾敬那里,去看看贾敬的资料整理得怎么样了,顺便问一问贾敬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才让他急匆匆的叫他们过来。只不过,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竟然会从贾敬那里听到那么令人震惊的消息。

“你说什么?”贾孜的双手撑在桌子上,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看着贾敬:“赦赦要将荣国府的爵位让给假正经?他是疯了吗?”贾孜怎么也不相信,本就没什么本事的贾赦竟然要这么做:贾赦真的是清醒的吗?他知道他将爵位让给贾政意味着什么吗?

贾敬捊着胡子,一副神秘的模样:“阿孜,不如你猜猜看,赦赦为什么突然要把爵位让出去?”

“该不会……”看着贾孜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的模样,林海笑着说道:“是为了荣国府欠户部的那笔银子的事吧?”

其实不只是荣国府,包括宁国府在内的四王八公的其它几家,甚至也包括其他的贵勋世家,大部分都是欠着国库银子的。只不过,上皇宽容,从来都没有向臣子追讨过这些银子。而那些贵勋之家好像也忘了这件事一般,压根就不提归还欠银的事。因此,林海知道荣国府欠国库银子的事倒也不算奇怪。可是,林海一下子就猜到贾赦让爵与荣国府的国库欠银有关,这就令人觉得费解了。

“你怎么会知道?”贾孜和贾敬同时睁大了眼睛,目光灼灼的盯着林海。显然,林海一下子就将荣国府的爵位与国库欠银的事联系在一起,引起了这兄妹二人的惊诧。

只是,贾孜心里的诧异大过震惊:毕竟,在她看来,贾赦要让爵,应该是与贾母的苦苦相逼有关,与国库的银子扯不上关系;贾敬的心里却是震惊大过诧异:到底是探花郎啊,一下子就看出了贾赦的想法——若不是前两天贾赦无意间透露,他都不能想到贾赦决定把爵位让给贾政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甩掉国库的一百万两的欠银:国库的欠银自然是要荣国府的继承人来偿还的。因此,贾赦把爵位甩出去,就不用还钱了。

“前段时间,”林海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大哥不是去户部还了当年宁国府欠国库的银子了嘛!就算是外界不知道这件事,可赦赦也一定是知道的吧?”说着,林海将目光转向贾敬。

贾敬点了点头:“嗯。赦赦知道这件事。”

在贾珍的丧事办完了以后,贾孜就与贾敬商量着要归还国库欠银的事。

其实,贾孜一开始是不知道宁国府欠着国库银子的事的。直到她嫁给了林海后,才无意间听林海提过京中很多贵勋世家都欠着国库银子的事。之后她还特意写信问了贾敬,这才知道宁国府同样也欠着国库的银子:当然,这银子是他们的祖父,也就是初代宁国公贾演欠下的。

贾孜在知道了这件事后,便直接告诉给贾敬:这笔欠银一定要还——自古欠债还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能理直气壮的欠着别人的钱,心安理得的过日子。况且,贾孜在军中多年,也曾经为军饷和军备烦恼过,自然知道国库中有足够的银钱的重要性。因此,对她来说,这笔钱是非还不可的。

贾敬也告诉过贾孜,这笔钱在贾代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只不过,他们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时机罢了:欠国库银子的可不只是宁国府一家。宁国府如果冒冒失失的跑到户部去归还欠银的话,必然要得罪绝大部分的京中权贵。因此,贾敬也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归还欠银的时间。

当然了,贾珍是不知道这笔一直被贾代化藏得好好的的银子的。要不然的话,这笔银子有可能也不会被保留到被贾敬和贾孜归还的时候了。

后来,贾珍突然死了,新皇也登基了。贾孜和贾敬也终于找到了一直苦苦寻找的归还欠银的时机:无论是以新皇登基为理由也好,以死去的贾珍为借口也好,反正贾孜和贾敬总归是可以放下压在心头的这块巨石了。

因此,在贾孜离开京城后,贾敬便揣着这些年来他逐渐换来的银票直接去了户部,并鬼鬼崇崇的钻进了户部尚书的独立的办公室,归还了这笔拖欠了近五十年的欠银。同时,贾敬也是摇摇头,拒绝了户部尚书要去新皇面前给自己请功的念头,连称“这是早就应该要做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宣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