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聊城仙阁云护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转后洞折磨甚苦一次次死而复生(第1页)

第二天一早起床,匈奴跟三缄说:“你要吃饱饭,这次去贸易羊的路程很远。”

三缄说是,很快将荞饼吃完。匈奴又给了他二三个,备着在路上饥饿时吃。

三缄接过来放好,于是跟着匈奴一起赶路。

来到秦岭山上,回头俯视着南关,只见一片烟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楚。

从岭上下来,就走完了岭山,开始进入很深的山谷。

壑谷中有溪,溪的周围被一片树木森林环绕。

不久越走越远越深,耳旁是各种鸟类的争鸣。然后转到了溪边,迎面就是刺骨寒风。

大约走了十多里路程,开始从一条小径走了上去,转了几个弯就越来越高。

每上一层,都紧紧连着一大块接一大块的石头,形成巨大石崖。

有的石崖很像一座佛像,须眉都清清楚楚;有的像龙,有的像狮。那些鳞甲和牙齿,栩栩如生,像经过了人工的精工雕琢。

连续爬上十余层台阶,突然峭壁如刀削过一般,一排排竖列着,直挺挺地,深不见底。

峭壁的上面,有一只圆圆的洞穴像镜子一样亮,常常看见野狐狸从洞口进进出出。

洞穴的两壁,似乎没有路可走。只能是朝左边走几步,再朝右边走几步,这样左旋右转走出来,才能又看见树林茂盛的山头。

但还是要再爬几层阶梯才能上去,上去经过的树林,其中有一半不知道叫什么树名。

这一路曲折环绕,循环反复,旋转式上去,一会儿攀藤,一会儿附葛,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程,才终于到达山顶。

一路走来翻山越岭经过无数的土穴,都驻扎着匈奴的党羽。长得都凶神恶煞,又相貌丑陋,比秦岭的匈奴还要多出许多来。

秦岭匈奴走到这里,手指指石级,意思是暂时在这里休息片刻。

三缄坐了下来,匈奴也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匈奴向前面指了指,三缄知道是叮嘱他可以走了,于是起身前行。

大约又经过了数十座土穴,来到一个地方,这里特别大,有许多小土穴。

秦岭匈奴走进其中一土穴,进去又马上出来,身后跟着匈奴三四个人,走到三缄身旁,直接把他装进了袋子里,并放在了地上。

秦岭匈奴提起装着三缄的袋子,挂在了木棍上,再叫匈奴挽好袋子的结,抬扛着就走。

走了有半天,抬扛的人停下来休息,两人互相交谈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似乎又换了一班匈奴,抬扛了数里,到了驻地才解开绳结。命令三缄出来,给了他一碗荞羹喝。

三缄饿的狼吞虎咽,匈奴拍起手掌哄堂大笑。

吃完后,被带到一个很小的土穴,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张破旧的羊毡,铺在地上,这就是今晚的住宿。

天色刚有点发亮,匈奴用竹杖指了指一群羊,命令他好去放牧了。

三缄驱赶到山前,望四周看了看,山尖如笋,更加辨不明白东南西北。

心里十分清楚,来到这里回都城是难上加难。于是捶胸顿足,呼天唤地,嚎啕大哭。

谁知道这里的匈奴对刚买回来的新人,会偷偷观察他的神色。

如果他表现出欣喜之色,说明他喜欢这里,安心服从。

如果看到他泪痕满面,就认为怨恨不满,马上带到土穴,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起来,并用皮鞭抽打。

当打到十分疼痛时,假装发出笑声,解释说道:“娃子服我了。”

否则一天要打三四次,荞羹也不给喝。

三缄哪里知道这些,常常脸上露出泪痕。

匈奴一看就不高兴了,绑在土穴里,不断用鞭子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