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讲的是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第1页)

第二章

罪臣伏法,当街问斩。

囚车绕到菜市口,已至午时二刻。

菜市口人头挤挤挨挨,一早就开始热闹,过了午时,已支起了几个茶摊。

御史中丞抢上几步,赶在兵士前,伸手扶住车辕。

云琅扫一眼那几个兵士手中的杀威棒,低头笑笑,不以为意,带了枷锁走下囚车。

驻守北疆的是朔方军,沿革了几朝的悍勇铁骑,有名的军纪森严法令如山,军令既出莫敢不从。

少将军下了明令,谁都不准来法场。那些军中莽汉无法无天、敢奔袭千里潜入京城劫囚,可纵然给他们十个胆子,也决不敢靠近法场哪怕半步。

云琅向人群里大致一扫,正要上法场,被御史中丞按捺不住拦下:少侯爷

云琅朝他囫囵抱拳:酒真的不好。

御史中丞定定望着他,张了下嘴,没能出声。

云琅自觉不是挑事的人,想了想,诚恳奉告:大理寺送的是假酒。

御史中丞:

法场是临时搭的,难免草率,阶下还是一片杂草砖石,刮着囚衣格外粗粝单薄的布料。

云琅振落牵衣蓬草,举步踏上石阶。

台上人高高坐着,眼皮也不抬:犯臣何人,犯下何罪?

御史中丞尚未及开口,高继勋已上前一步,抱拳俯身:回老太师,犯臣是云府余孽云琅,犯得是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

御史中丞晚他一步,怒目而视:你

怎么?中丞接手云府一案,熟读文书卷宗,莫非以为

高继勋侧头看他,冷冷笑道:以为我说得不对?

御史中丞胸口起伏几次,扫过台下指指点点观斩人群,没再说话,向后退开半步。

午时二刻,太阳正是刺眼的时候。云琅眯了下眼睛,抬头往台上看了一眼。

监斩的是当朝国丈、太师庞甘。

三朝老臣,头发胡子都白透了,拄着御赐的龙头拐,颤巍巍路都走不稳。整个人倒还老而弥坚地捧着诏书,念得抑扬顿挫:天生民,而立之以君。夫君者,奉天养民者也

云琅向来对这些之乎者也颇感头痛,找准根木柱,跪坐下来靠着,闭目养了阵神。

太阳当头,既无云又无风,哪怕是冬日,跪听圣旨也有几分苦晒。

不少人恭敬伏地,跪得难熬,也已偷偷换了好几次腿。

庞甘不紧不慢念了一炷香,终于念到最后:圣上继位,感天承运,奉先帝之遗诏大赦天下然,谋反大逆、罪大恶极者,皆不在此列!

不少人被慑了一跳,本能抬头。

云府之罪,罪无可恕!庞甘放下圣旨,沉声道:云琅,你可知罪?

云琅起身:知道。

云府抄斩满门、夷九族,是五年前的旧事。

佑和二十七年,先帝尚且在位。上元节当晚,宿卫禁军宫变,杀校夺兵,直逼寝宫。

这是本朝最惨烈的宫变。先帝抱剑亲守宫门,先皇后舍命护驾,宫人削发死战,殿前司赶来时,血已染红了白玉石阶。

宫变震动朝野,六皇子奉皇命,将八万禁军筛子一样过了一遍,凡是有些含糊可疑的,一律下狱彻查。

人太多,连御史台带大理寺的牢狱都被塞满了,刑场的铡刀也砍得卷了刃。

年头过得不久,人们还都记得清楚。京城里稍年长些的,都能历历数出那时的弥天血气。

当时的禁军统领,正是端王。

禁军哗变,端王难辞其咎,也被下狱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