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讲的是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正文完(第1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正文完

汴梁,御史台。

云厚天低,无边无际的徐徐霖雨将天地连成一片,城中静得只能听见淅沥雨声,青石板官路已被洗得一尘不染。

御史台连轴转了一整宿,灯烛通明,还有人抱着卷宗匆匆进出。

清新凉爽的水汽裹着汴梁,随风连绵入户,尽数拂开了彻夜未眠的疲倦。

大人。

侍御史快步过来:这是参知政事要的案册,已整理妥当了。

御史中丞还在拟另一份文书,头也不抬:备好,天明送政事堂。

侍御史应了一声,看了看案上摊开的文书,欲言又止。

御史中丞看了他一眼:还有事?

大人,这一封

那侍御史迟疑了下,悄声道:要不要再缓一缓?

如今大理寺卿、开封印皆因事出京,刑部未复,法司只剩御史台。

侍御史道:大人要做的事多,一两件缓办,不会受责

御史中丞搁了笔,抬头问:为何要缓办?

侍御史被他问住,有些语塞,涨红了脸立在原地。

京中旦夕瞬变,从第一封北疆大胜的捷报飞回汴梁,御史台便不曾停下过哪怕片刻忙碌。

最近一骑快马送回京城的,是襄王自呈昔日如何驱使镇远侯压制陷害云琅,又丢卒保帅,舍云氏一族保六皇子脱罪的画供文书。

御史台奉旧制监察行政,纠察执法、肃正纲纪。凡拟惯了文书的老文吏,只要看一眼,便知道这封文书若整理妥当用印发出去,会在朝野掀起何等的石破天惊、地动山摇。

此一封文书拟妥,不止证了云麾将军清白。

侍御史攥了攥拳,埋下头低声道:更无异于

御史中丞:无异于为当今皇上具状定罪。

侍御史悚出一身冷汗:大人!

到了眼下关口,虽然早已没了转圜余地,可这种事大人岂能一家担承?

侍御史急道:自古谤君是不赦之罪。纵然如今情形,难道新君继位,会容忍一个亲笔伐君定罪的御史?大人三思

三思过了。御史中丞重新埋头,本官要写得快些。

侍御史张口结舌,半晌无言。

参知政事大人对我说过,要揽此事,好生掂量。

御史中丞埋头写了一阵,攥着袖子扇干墨迹:这有什么好掂量的?那两个人,莫非还信不过么?

琰王与云将军自然信得过可如今情形,琰王并无要继位的意思啊。

侍御史心底发急:若是旁人继位

谁继位都一样。御史中丞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我问你,琰王与云将军交过来的,是威名赫赫的朔方军,还是整肃了的朝堂、扳正了的皇位?

侍御史答不上来,苦思半晌,茫然道:这些不都是么?

都不是。

御史中丞投了手中竹笔,将那一卷文书抄起来,起身道:他们交回来的,是你我能放心高声说话、官员能放心做官任事,将士们放心打仗,百姓放心好好过日子的,原本早就该有的那个坦荡天下。

侍御史愕然立在原地,定定望着他,胸口起伏。

他怔忡立得太久,久到眼底都隐隐蓄了水色,才打了个激灵,豁然回神。

御史中丞推开窗子,叫雨后的清新晨风灌进屋内,不再耽搁,披衣快步出了御史台。

-

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