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玩儿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马嘶(第1页)

这些爱好不丢人

其实说起玩儿,我认为真不是个小事儿,它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任何工作都应该是以兴趣作为基础,只有会玩儿,才能更好地工作。玩儿,是一种爱好,是一种放松,只要掌握好度,它能让你从紧张疲劳的工作状态中松弛下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轻松精神,健康身心,以饱满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当中去。

旅游、下棋、打球、养宠物等,都是玩儿,可让我搞不懂的,就是有人把这各种的玩儿,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旅游就是开阔眼界,打球就是强壮身体,下棋就是锻炼思维,写字就是修身养性。唯独和宠物一沾边儿,什么不好的词儿都能想起来。养个鱼是少爷秧子,养个鸟儿是未老先衰,养个猫是不务正业,养个狗是八旗子弟,干吗要把一个放松心情的东西赋予那么多的意义呢?

有的人张口闭口“你要是退休了养个小猫小狗的还情有可原……”我凭什么呀?谁规定退休以前不许养狗呀?还情有可原?那还是不好呀?说来说去就是不养最好。从小到大这些话把我耳朵都听出了茧子,嘿!要不是我天生逆反的性格,这玩儿的爱好我还真坚持不下去了!

话说回来,既然玩儿了,就得越玩儿越上品,越玩儿越有高度。玩儿出点儿水平,玩儿出点儿境界来。就拿鸽子而言,我从喜爱到喂养,从不懂到钻研,过程中认识到它的深奥,体会到了它的内涵。直至今日,才真正觉得这个爱好不丢人,多年来的坚持没有错。

我真正第一次用心接触马,也是在观赏鸽中心。有一天我们在鸽棚闲逛,突然听到屋后有马嘶声,我好奇地问王哥:“王哥,这儿还养着马哪?”王哥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嘿!兄弟,你还不知道呢,这几天忙得也忘了带你看了。来,带你看看我养的马!”

说着他站起身,带我们绕过鸽棚,通过一扇小门来到了小院儿的紧后边,后院儿有几间小屋,里边饲养着几匹小马。屋门口有一小片空地,作为马的日常活动场,有几匹马正在院儿中懒洋洋地享受着冬天的暖阳。王哥介绍说,这是他养的几匹小马。说话间小马看有人来,也慢慢聚拢在人的身旁,意思是要吃的。

我当时非常好奇,这小马不但不怕人,反而和人有一种依赖感,亲和力很强。最主要的是这马个头儿简直太小了,据我目测身高不到一米,身长也就一米出头,站在身前抬头看着你,让你像走进了动画片中,立时就觉得自己是白雪公主的丈夫,站在这儿等七个小矮人来牵自己的坐骑。而小马那楚楚动人的样子让你不得不转头回身替它去找一点儿白菜、胡萝卜之类的东西来安慰它,这种心理我一直延续至今。

王哥介绍说:“这是一种矮马,产自英国,我买回几匹来给孩子骑着玩儿的。”我当时只觉得可爱,也没在意其他细节,根本从来没想过此生还能与马结缘。谁承想两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给自己的小院儿里增添了这个宠物,而且一买就是十七匹。

事情是这样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了,我们的策划并没有被奥组委采纳。虽然大家对老北京观赏鸽的热爱程度没减,但从中华观赏鸽协会的角度来说,毕竟申奥工作告一段落,恢复日常工作了,集中来此的各路人员也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们爷儿几个定期聚会,到协会来的次数也相对减少。我自己除了工作,小院儿里也是一堆玩儿物一摊子事儿呢。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动物商朋友的电话:“谦儿哥,抽时间到我这儿来玩儿玩儿吧,我这儿新进了一批动物,通过检疫后刚刚拉到厂里。”喜欢玩儿的人好奇心都很强,尤其听到有动物,那简直是心痒难挠,不睹不快。

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朋友的动物园,寒暄之后,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宝贝动物。从进大门开始,斑马、犀牛、长颈鹿、羊驼、锦鸡、火烈鸟,包括海狮、海象、海豹,应有尽有。最后他带我来到一片大空场前,空场四周立着围栏,围栏中有一大群矮马。

站在围栏之前,他得意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成果:“这一批矮马是我从英国进口的,刚刚做完检疫,前天才拉到场里。看!不错吧?”我看着一匹匹的小马在我们面前跑来跑去,说实话,眼睛都花了,还甭说评头品足。更何况当时我对马的知识只停留在好玩儿、好看上,别的一点儿不懂。因此,我看得虽然仔细,但一说话只得随口搭音,含含糊糊说些恭维之言。而他却丝毫没有察觉,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这点儿东西可费了劲儿了。这些矮马可不像咱们想的那样,以为到了原产地有很多,他们那儿也不是大批的,只是有的农庄里边养上几匹,给自己的孩子玩儿的,我们挨家收货,费了好大劲儿才凑了这么三四十匹,品相良莠不齐,不过倒是真有不错的。”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马,我不由自主地又动了心。以我当时的状态,三亩地的小院儿里欣欣向荣,玩儿得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恨不得把天下所有喜爱的动物都买到自己手中。因此根本没做更多的考虑,玩儿嘛!喜欢就买!回家筹款汇钱,找人选马运输,在整个马群内精挑细选,挑出十七匹身材好、品貌佳、体格壮、毛色艳、年龄小、个子矮的精品,三天之内就把小马拉回了院儿里。

事实证明,这次选马挑马是成功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到有谁的小马整体水平超过我的马群的。从各方面汇总的消息看,现在我的这些马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档次最高的设德兰马种群。但也正是这群马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扭转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体验了从未接触过的生活,饱尝了冲动带来的恶果,从而对玩儿有了更新的认识。

马倌难当

十七匹矮马拉回了小院儿,小院儿顿时热闹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让我没有时间体验新宠物给我带来的欢乐,首先,马厩怎么解决?就像人一样,马也要有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呀!可是院儿里除了鸽棚就是鸡窝,刨去人房就是狗舍,甭说盖马厩,连个宽敞的地方都没有了。前段时间刚刚盖了一排狗舍准备养几条大型犬,现在只得放弃这个设想,先紧着马吧!

好在马的个头儿都不大,我叫来几个朋友,再加上看院子的工人一起,把狗舍侧面的墙壁凿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大窟窿,让矮马能够自由穿行,用原木临时做了一个简单的栏杆算作门,又用方钢捆绑加长,围了院子的一半给小马做日常活动区。这样马儿总算有个临时的居所了,白天能够适量活动,夜晚能睡在屋内,刮风下雨也能有个躲的地方。

住宿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面临的是吃饭问题。家里的动物都是杂食性的,只有两只梅花鹿是食草的,平时打点儿草,再搭上玉米秸,冬天搂点儿树叶就足够它们吃的。这一下增加了十七匹马,哪儿有那么多的树叶给它们吃呀?尤其是马,在草的品质上还要讲究一些,不然会营养不良,越来越痩。多亏这方面的朋友帮忙,联系到附近的马场,从那儿临时匀过几十捆草来接短,才使小马不至于挨饿。

好不容易把吃住都安顿妥当,紧接着,钙粉、豆粕、燕麦、玉米、麸皮,这一系列的精饲料又要寻找厂家、咨询价格、联系运输、整理仓库、储存保管,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到,安排好。哪怕有一个细节出现差错,都会让动物受委屈,让人受损失。这点儿事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基本稳定了,可天气也凉了下来。

您想说天气凉怎么了?好家伙!动物的防寒保暖可又是一件复杂的事儿!首先,得把我那用狗舍改的、三面墙一面铁网的临时马棚用塑料布遮挡起来,不然那一面铁网,西北风一刮,马肯定受不了。

动物都是如此,不论身体多么强壮,不管习性多么耐寒,都怕风。连北极熊那么抗高寒的大块头,休息时也要找避风处。马更是这样,光滑的水泥地面,夏天干净整洁,冲刷方便,到了冬天,冰凉潮湿,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小马卧在地上休息睡觉,非受病不可。而铺垫马厩地面最好的材料是锯末,因为木质隔凉生热,垫在身下或踩在脚下能保持住身体的温度,厚厚地垫上一层,既保暖又舒适,而且还吸水。马在方便后尿液很快被吸到锯末中,使厩内随时保持干燥。最突出的优势是锯末本身带有一种木头的清香味儿,用它垫地,马厩内可减少异味,不至于让人产生反感,因此锯末成了铺垫马厩的最佳材料。

但锯末用量大、价格贵,而且不容易大批量购买,所以一般的俱乐部用不起锯末。替代锯末的是稻壳,虽然吸水性稍差一点儿,但价格便宜,能大大地降低饲养成本,所以稻壳成为普通马厩地面铺垫的主打材料。现在在朋友的马场经常见到厩中垫有厚厚的稻壳,但在当时,找这个货源可也费了不少心思。

稻壳这东西,分量轻,体积大,而且价钱便宜,少了人家还不卖,必须凑够一车(六吨)才给送货。时值深秋,白天还好,晚上的温度已经让人伸不出手来了,而送货的卡车白天不能上路,只有等下午六点以后才能装车出门。

记得送货那天,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风卷着沙粒和落叶漫天飞舞,我开车带着几个朋友在郊外的十字路口等待送货的卡车。时间虽不算太晩,但路上已经没有什么行人了。我们把车停在昏暗的路灯下,抽着烟等着车。窗缝中灌进来的凉风带着浓重的尘土味道,当时我的感觉好像是去干什么坏事,脑子里反复出现一句话:“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在这种环境里,哥儿几个也没有了聊天开玩笑的心思,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盼着货车赶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