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再说长江 纪录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部分(第1页)

与此同时,几栋被称为外滩花园的楼房也在武汉汉阳的江边建了起来,面对这些花巨资兴建的漂亮楼房,已经开始重新认识长江的武汉人一时议论纷纷。

2002年1月25日的凌晨,发生在武汉江边的那次楼房爆破,意味着武汉人要与身边这条大江真正和谐相处的开始。

这是20年前的汉口江滩,到1998年洪水来临时,这里的建筑物有增无减。然而,随着武汉开始的“让地行洪”江滩治理工程的启动,数百个建筑物被拆除了。一个总长超过7千米、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的新江滩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平时这里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一旦长江洪水来临,则是大水来去的通路。夏日的傍晚,江滩上凉风习习,在这个火炉江城,展现出它妩媚动人的一面。

武汉人喜爱在长江和汉水里游泳,他们把游泳称作“玩水”。特别是距离武汉300多千米的三峡大坝建成后,武汉人更加从容自信地融入到江河之间。

这座1924年落成的武汉关大楼,曾经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甚至20年前,它还是这个城市的最高建筑,而今天,它已经湮没在城市的楼群之中。

同样,在20年前,长江还只有一座大桥,如今,武汉的长江江面,加上在建桥梁,将有6座大桥横跨长江两岸。

现在,武汉已经初步形成了武昌科教文化、汉口商业贸易、汉阳工业制造的三镇分工格局。

历史的时光,借助桥梁,把武汉的远古和今天相连。

这些桥梁似乎就是凝固的江水,而江水则又是流动的桥梁,展现的永远是武汉的动感。

白云飘飞之下,就是面积为30平方千米的东湖。武汉拥有世界大城市人均第一位的淡水资源量,他们自豪的就是既能在中国最大的河流中玩水,又可以在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里荡舟。

晨曦的霞光里,映出江水的一抹金色,这是江城武汉新的一天的开始。

对于今天这个有着水一样质感的城市而言,500多年前汉水的一次改道所成就的辉煌,仿佛只是武汉这个城市刚刚演绎的一段华彩乐章。(编导:张毓雄摄影:陈林聪)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集  道化武当(1)

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水库,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1958年兴建时,汉水边一个千年古镇——均州被淹没在了水底。它是明朝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的起始点,也是当年武当山连接北京紫禁城的起始点。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长江一线流传甚广。最终在长江流域形成了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和齐云山四大道教名山。不过,虽然武当山很早就有人隐居修炼,但直到明朝,才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顶峰。

公元1417年,北京紫禁城宫殿建设的的第二个年头,明成祖朱棣来到了紫禁城。

当他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时,内心禁不住思绪飞扬。不久,一道圣旨便传到了1000多千米外的武当山,朱棣亲自将那儿的一处道教宫殿命名为“大岳太和宫”。

从1405年到1424年的19年间,朱棣竟有60多道圣旨发往南方的武当山。

当长江奔流到中游的两湖平原地区,它的最大支流汉水在这里与它汇合。沿汉水向西而行到达湖北十堰,在汉水之滨,一座方圆400千米的武当山傲然而立。

当朱棣1417年步入北京紫禁城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开工5年的建设工地。

此时,整个武当山的建筑工程已经进入高潮。相对京城而言,偏僻的武当山为什么会受到朱棣的如此重视呢?

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飞升之地,因而太和山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于是后来改名为武当山。

就因为真武神的原因,公元1412年春,朱棣在一月之内连下两道圣旨,饬令对武当山“相其广狭,定其规制”。一个宏大的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这并非朱棣的一时心血来潮。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经派官员进山筹措,并从四川等地采购了10万根木材运往武当山。

公元1412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武当山道教宫观建设正式开工,朱棣从北京紫禁城调派的军民工匠,以及江南各地近30万人马到达了武当山。这是大明王朝历时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国家工程,史称“北修故宫,南修武当”。

这是一项巨大而艰苦的工作。来自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们,一下子从华北平原站在了武当山的沟壑、悬崖边,尽管他们手上的建筑图纸就是北京宫殿的另一个版本,但其难度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0多年的时间,有些人甚至永远没有回去。

今天的武当山已经作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马志富任职于湖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参与武当武术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始,便经常往返于武汉和武当山之间。

这里就是武当山被称为洞天福地的紫霄宫。

走过金水河,首先进入殿门,也就是龙虎殿。出了龙虎殿,往上就是几十米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看见台阶两边对称的碑亭。上了台阶,就是朝拜殿。穿门而过,眼前豁然开朗的就是紫霄广场。在三层高高的崇台之上,巍然耸立的就是紫霄殿。

作为武当山现存最为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紫霄殿也是整个武当山祭祀真武大帝的重要场所。在清晨的阳光里,武当山道教的早课颂经也开始了。

这些具有南北交融特色的道教音乐,有着皇家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据说已经存在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