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长恨歌七十八(第1页)

——吴郡·姑苏山——

十五夜月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出了沉长的钟声,入幕时分,湖面上的游人依旧不绝,渡口的客船来来往往,歌伎坐在船头弹起了琵琶。

诗人们趁着月圆,泛舟江上,醉卧于乌篷船中,但今夜的满天星河,被皎洁的月光所遮掩。

文人墨客盘坐于画舫吟诗作对,一边赏月,一边喝着美酒。

忽然,太湖湖畔响起一阵歌声,伴琴曲而出。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谪仙人的乌栖曲,使得姑苏城名声大振,时常有人于太湖游船时唱诵。

除了文人墨客,太湖之上还有许多从华亭县经过吴淞江转入太湖的运盐船队,每一只船上都挂着官府旗帜,有官差押送。

苏荷从一处渡口租来了一条带船屋的小船,将船靠岸后,苏荷先将李忱抱上船,轮车则由青袖与文喜合力抬起。

今夜的月色,不用掌灯也能看清近处的人脸,青袖便将灯笼挂在了船头。

文喜摇动船桨,向姑苏山游去,与苏荷一同在朔方长大的青袖,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湖,比长安的曲江池还要宽广上数倍,她坐在船上,连声感叹,“这湖好大啊,都看不到尽头,湖上还有好多游船。”

乌栖曲的歌声传入船内,青袖听着歌声,忽然指着远处如长龙一般的船队,“那是什么?”

李忱看了一眼船只的数量,以及方向,“往运河去的,应该是华亭县的运盐船队。”

“华亭县?”

苏荷愣道,因为安定郡也有个华亭县,然而安定郡在关内道,属雍州范围。

“此华亭乃姑苏华亭,而非安定华亭,是天圣十年,吴郡太守上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所设立的新县,辖十乡,故而设县之时即为上县。”

李忱解释道,她看着船窗外那有序游离的船队,“这里,可是一个好地方。”

“依山傍水,东面便是大海,舶来海运,的确是个好地方。”

苏荷从旁道。

离盐船船队不远处有一艘画舫,船队在经过这艘画舫时,船队上负责监运嘉兴与华亭的盐官还特意下令停船。

“赵使君。”

盐官向画舫上一名绯袍官员拱手行礼,态度颇为恭敬,“华亭县白砂乡徐浦场,本月海盐共三十万旦,请使君查验。”

官员站在画舫上摸着花白的胡须,客气说道:“诸位不分昼夜运送官盐,着实辛苦。”

“都是为朝廷为圣人办事,不敢言苦。”

盐官道。

官员挥了挥手,手下侍从便用一块木板搭桥,从画舫上运了几坛酒过去,“本使自掏腰包,犒赏诸位兄弟,不过运盐责任之重,可莫要贪杯。”

盐官高兴的谢道:“谢使君赏赐。”

船队停下将近有半个时辰的时间,送酒犒赏时,官员并未忘记亲自登船检验,核查无误之后方才放行。

此时李忱的船也接近了船队,“他们怎么停下来了,还有一艘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