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2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六(第1页)

燕军在攻克潼关后,并没有着急进攻长安,而是命大将崔佑驻扎在潼关休整,因长安有禁军守卫,为保一举攻下,于是率亲军增援。

陆庆绪站在潼关城楼上,向西望着长安方向,“我现在要去洛阳迎接陛下,你们攻打长安捉到昏君可以献给陛下,以此邀功,但是昏君的十三子雍王李忱,是我的,谁能活捉到他,我必有重赏。”

“记住,我要活的李忱。”

陆庆绪的眼里充满了戏谑之情。

燕军几个将领听后,心中暗自记下,大燕皇帝陆善,由于体胖,导致行动越发不便,身体也越发孱弱,不再像年轻之时,于是对于这位大燕皇长子,他们无不讨好与奉承。

“报,长安往西的方向,有大批人马,疑似北唐皇帝西逃。”

斥候快马来报。

潼关才攻破不到几天,北唐皇帝便已西逃,这是燕军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有想到,潼关刚破,在长安养尊处优的北唐皇帝,竟携亲从匆匆逃走。

天子出逃,都城防守势必空虚,人心不稳。

陆庆绪本想亲自带兵追赶,却忽然想起来中书侍郎的颜庄的提醒,新帝登基,成年的长子本应该立为太子才对,但却只给他封了王。

且陆善登基之后,纵情声色,掳掠了不少年轻女子充入后宫。

陆庆绪害怕储君之位会为其他兄弟所得,只得命田震西进攻取长安,自己依旧折返陕郡,前去接驾。

----------------------------------------

——长安——

天子动身前,宦官前来复命,皇帝挑眉问道:“你难道没有告诉她,朕已经备了车马,不会影响赶路吗?”

“小人已经说了,可是雍王说他不会走。”

宦官诚惶诚恐的回道。

皇帝想不明白,眼下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雍王为何不肯离去,张贵妃在一旁,紧捏着手急问道:“雍王没有告诉你原因吗?”

宦官摇头,皇帝随后挥手,“再去请,她不来,绑她来。”

“喏。”

宦官连去了三次,因雍王府的护卫在,故而无法用强。

皇帝有些生气,“这么多皇子,朕只让人去请了她,是请啊,她…”

“三郎。”

张贵妃虽不知李忱为何不肯走,但她明白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于是劝解着皇帝,“十三郎的脾性,三郎是无法劝动的,眼下就要天亮了。”

龙武大将军陈元礼也奏道:“京畿道无人防守,叛军马上就要攻打长安,此时再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

皇帝叹下一口气,“罢罢罢。”

六月十三日,天才刚刚亮,皇帝带着张贵妃以及张氏姊妹、诸皇子皇孙、张国忠等一众宰相,以及龙武大将军陈元礼与亲近宦官,从宫门逃走,而一些在宫外还未来的及跟随的妃嫔、皇子皇孙皆遭到抛弃,其中就包括皇十三子雍王,尽管皇帝几番派人催促,却始终没有回应,直到陈元礼的提醒,皇帝不得已只能先行逃命。

一众亲从携天子西逃,经过大内左藏库时,张国忠忽然想起里面藏了不少自己搜罗来的宝物,眼看无法带走,又恐为叛军所得,于是向皇帝请求放火焚烧。

张国忠的请求,遭到了皇帝的拒绝,“叛军如果进入长安,没有搜罗到金银财物,必定会搜刮鱼肉百姓,将其留下吧,不要再让百姓受苦了。”

皇帝出逃,只有亲卫与近侍知道,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知道皇帝已经从宫门夹道逃离出长安。

晨钟依然被敲响,皇宫的守卫也仍然穿戴盔甲值守于宫城门。

掌管宫闱钥匙的边令承,听见漏声时,吩咐士卒打开宫门,门外还有前来上朝的官员。

可当他们来到宣政殿时,却没有发现皇帝与宰相的踪影。

只有太常卿张珀,在笏板上写着什么,“太常卿,今日不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