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空中国防论作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如何组织我国空中力量1(第1页)

“没有远见的人民,必将灭亡。”这句话也适用于航空和空中力量的发展。

我们正处于空中力量发展的转折点,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将受民众的裁决。这是一个关键时期,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预见性。巨大的可能性在未来,而不是在过去。我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在一个负责人之下发展航空运动,还是继续将航空工作分散于非专业航空机构之中?世界列强正利用远见,全力以赴地建立航空地位,以求将来不被对手超过。

发展一项事业,需要集中精力、时间、金钱,才能获得成功。在经济方面,航空兵与陆军和海军不同,每一架飞机平时都能使用,每一个民航飞行员也能在战时驾驶飞机作战,每一个机务人员也能在战时发挥其职能。航空事业的全部效能,有90%可用于平时。一个国家在平时为航空发展做出的努力,也能立即转用于军事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将空军部队用于国土测绘、森林防火巡逻、人工降雨、灭虫等任务。在平时,国家可使其航空总实力的一部分从事军事职能,其余的大部分用于民航工作,只需每月或每年集中一定时间进行演习和军事训练即可。

世界各国都已经仔细研究了航空所面临的全部问题,它们追求着航空投入的利益最大化。从军事观点看,航空人员必须研究空中力量对于海军及其前途的影响。他们知道,空中力量可以摧毁活动半径内的任何水面舰只。他们也明白,上次大战中,海军的水面舰只除了承担运输和巡逻任务外,极少参与作战活动。上次大战中,134艘军舰被击沉或击毁,德国潜艇击沉62艘英国军舰、8艘法国军舰与意大利的大船,美国的战列舰没有遇到任何战斗,连在欧洲水域内活动的战列舰也一样。

战争过程中,飞机要摧毁或攻击潜艇是很难的,因为飞机很难探测到潜艇,潜艇在水面下飞机就难以发现它。用空中力量对付潜艇,效果远不如对付其他水上或陆上的目标。空中力量对付潜艇的最好方法就是,炸毁潜艇的基地和加油站。这就需要最可靠的有关潜艇的情报。

潜艇是未来海上作战的主要工具。从我们已有的记录发现,欧洲大战中,潜艇的威力巨大,战列舰“奥达休斯”号,巡洋舰“汉普郡”号、“克雷西”号、“阿布基尔”号和“霍格”号,都是被潜艇击毁的。据报道,同盟国的潜艇曾在达达尼尔海峡击沉2艘战列舰,并把协约国的舰队驱赶至穆德洛斯港。据说,同盟国的潜艇人员曾经在土耳其领土上登陆,放置炸药而摧毁一座桥梁。从那时起,美国的战列舰就只能滞留在军港内,或者以最大的航速在公海上作短短几小时的“之”字形航行。

按照老的海军思想体系,一艘现代化战列舰的造价是为5000万~7000万美元,它还需要价值2000万~6000万美元的巡洋舰4艘,价值300万~400万美元的驱逐舰4艘,潜艇4艘,以及一定的空中力量。此外,它还需要1000多名人员,以及大量的军需品,还有船坞和补给。所以,每造一艘战列舰,国家将要花费数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每年的保养费。最后,战列舰每隔几年就要更换,不然就过时了。

战列舰和其他水面舰船一样,也需要空中力量的保护,否则它将无法应付空袭。潜艇破坏海上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战列舰,一些国家已经逐步停止建造战列舰,只剩下英国、日本、美国还有所保留。

英国和日本几乎依靠海上贸易为生,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要求它们必须保护自己的商业,否则就只能被饿死。美国则不一样,我们地大物博,不靠海上贸易也能生存。所以,像英国和日本这样的因地理位置而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必须花费巨大的努力和财富保障本国的海上贸易,而像美国这样一个对海上贸易依赖性不大的国家,应该将国防经费和精力投入到能够直接击败敌人的工具上,没有必要在非决定性的地方浪费物力和人力。

身为航空人员,关于国家军事建设发展,我的意见是,国防应该大致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第一,保卫国土安全,以便顺利筹集作战物资,这需要陆军和空军联合保证国家的安宁;第二,防御海岸和前线的任务,可以交由空军执行,它可以打击敌人的航空器和敌人的军舰,国家本土的防护,则可交给陆军;第三,海上交通的控制,飞机活动半径之内由飞机承担,其活动范围之外,由潜艇承担,水面舰只起辅助作用;第四,跨海和越洋作战,则应该是空军掩护,加上潜艇和陆军的协助。陆上基地和海上基地(即航空母舰)都将受到空中力量的打击,未来不太可能出现战舰掩护着运输船,将军队运往欧洲的情况,因为面对强势的空军,这种方式无疑是在自寻死路。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完全掌握制空权,只有如此,才能渡海作战。空中力量将成为战争的主要工具。

欧洲大战中,潜艇已经证明了它巨大的威力。德国潜艇的数量增加之快,以及它们的性能提升之快,让协约国瞠目结舌。德国潜艇的活动半径之大,续航时间之久,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我们穿越大西洋的运输船,很少遭到真正的攻击,以至于我们有人还不知道途中有德国潜艇,他们甚至纳闷,为什么德国不用潜艇攻击。那么,为什么我们的部队在海上没有遭到什么损失呢?最普遍的猜测是,德国不愿意冒险进攻带有大量深水炸弹的驱逐舰护航队。不过,认为德国人缺乏勇气的想法是不对的,德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冒险精神,他们的潜艇艇长更是如此。

从截获的情报以及对战俘的审讯和停战后得到的证据中,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制订作战计划的标准是击沉敌船的总吨位大小,而且晋升、授勋也是以此为基础。按照他们的标准,名列德国潜艇攻击榜首的是油轮。要知道,德国潜艇曾击沉了70艘协约国巨舰。

德国人认为,击毁商船就能赢得战争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他们要求每枚鱼雷都要发挥作用,打掉一艘船,于是只能挑容易下手的船只。为了让每一枚鱼雷都能击沉目标,就必须长期等待。往西的运输船比向北的容易下手,因为往西的运输船没有强大的护航,而且从长远看,攻击满载的船与空载的船都没有多大差别,至少这种差别不值得冒额外的风险。

据说,潜艇击沉协约国商船约11153506吨,其中6692642吨是英国的,仅在1918年,英国受潜艇攻击就损失了1668972吨,损失占英国商船总吨位的40%,英国已经濒临饥饿边缘。

战时,德国共派遣了5艘潜艇到美国,这些潜艇在离美国近海处击沉了5艘各种级别的舰船。德国总共建造了大约430艘潜艇,其中大约有146艘被击沉,其中:42艘被锚雷炸沉,35艘被深水炸弹击沉,24艘被火炮击中,20艘被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18艘因相撞等意外沉没,7艘遭空击沉没。

潜艇每吨造价与各级水面舰艇的相同,潜艇的寿命与大型军舰相当,比轻型快艇较长。潜艇的维修、燃料、人员和其他运行费用低于任何舰艇。潜艇的防卫能力也尚未过时,它既不靠速度,也不靠火力,只是依靠潜艇本身的隐身能力,以及无需支援就能单独活动的能力,这是其他军舰无法做到的。只要它们能长时间保持最大航速航行,就能避开强敌。

有人认为,只要有了水听器或其他类似仪器,就能解决潜艇,也确实有一些德国潜艇被使用水听器的军舰跟踪并击毁,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任何一艘性能良好的舰长都声称,他可以逃避任何水听器的追踪。侦听仪器需要改进,但自停战以来,它毫无进展,所以还没有什么仪器能对潜艇构成大威胁。不要忘了,自从潜艇成为侦听船以来,这些仪器反而有助于它反制反潜舰。

潜艇耗油少,即使一艘小型潜艇也能航行很长时间,而一艘大型潜艇也可以不靠岸地做环球航行。德国潜艇的柴油发动机很经济,它的燃油舱和压载水舱能储存大量燃油。装载了这些燃油只会稍稍影响潜艇的灵活性和速度,而不会对其他性能造成影响。我已经说过潜艇的防卫能力不依靠速度,所以携带大量的燃油是安全的。

耐久力强,意味着居住条件良好和消耗品储存量大。实际上,如果潜艇设计得好,船上生活还是能忍受的。未来,可能设计出储存量大的潜艇来。这些因素可以使潜艇在海上维持很长时间,可以航行很长距离而无需补给。

对潜艇作战价值批判的焦点是,潜艇是否能进攻水面战舰。目前,潜艇已经证明,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布雷;艇上的火炮也发挥了很大效力;艇上的鱼雷即使很节约地发射,也能击毁敌舰。除了造成直接的损失外,鱼雷形成的封锁也严重威胁到了协约国的日常生活。为了应对潜艇而采用护航舰船,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例如,驱逐舰必须采用特殊的武器和战术,而偏离了我们建造驱逐舰的意图。在欧洲大战中,潜艇付出的代价远远低于它们给协约国造成的损失。

潜艇的直接进攻能力还在继续发展。一艘英国潜艇只要装上一门12英寸[2]的大炮就可很好地作战,而在潜艇上装载8英寸或口径稍大的大炮,并保证其弹药的供应是很容易的事。火炮只是潜艇的辅助性武器,它的主要任务还是水下攻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力发展潜艇的进攻能力是可行的。

潜艇军官们普遍认为,在下一次国家危急的时刻,他们将在最前线战斗。水面舰队在战争开始前,就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敌对行动。较弱的舰队将撤到飞机活动半径以内的海域,以便得到空中力量的保护。在敌军空中力量和潜艇的威胁下,优势舰队不太可能出现在公海上,它们的用途变小,过去那样的大规模舰队活动会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