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遇见了我的英语老师英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作品:我遇见了我

作者:周德东

内容简介:

《我遇见了我》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遇见了我》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

作者简介:

周德东 男,1967年出生。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恐怖文化热。曾出版恐怖小说十部。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即将公映。由新浪网、《中国网友报》、天涯社区、《胆小鬼》杂志联合发起的历时4个月的 “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中国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名列榜首。

正文

一、冒充我的人多如牛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 王小妮

有一个专门写恐怖故事的人,他长相周正,偏瘦,眉毛很重。

现在我要给他起个名字,那就叫他周德东吧。(写到了自个儿的头上。)

我就是周德东,周德东就是我。

这名字还真我自个儿起的。小时候,父母把很多写字的纸片摆在我面前,让我抓,我就选了这仨字。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创作,绝对大手笔,这仨字气势磅礴,不是一般人能排在一起的。

但有时候,周德东不是我。我的意思是,冒充我的人多如牛。

连我这样的人都有人冒充,说明在这个世上混得不如我的人多如牛毛。

下面,我讲几个故事。

在山西那个产煤的城市,有一天,发生了一起非常恐怖的血案,有一个挺瘦的人专门挖孩子的心,死俩了。案发后,全城大恐慌。变态者混进了盲流群,销声匿迹。警方连夜搜捕。

警方在火车站带回一批又一批没有证件的人,最后关不下了,把一所职工学校也当成了临时滞留所。

一间房子里,关押着6个人,其中有个人长得挺瘦,眉毛很重,穿着一件怪兮兮的黄风衣,只有他好像不怎么害怕,他不像其他民工那样眼睛溜来溜去,他一直闭目养神。

天亮之后,终于来了警察,一男一女。那男警察一脸横肉,和这群盲流比起来,他更像个坏人。那女警察长得不算漂亮,很威风。

他们让6个可疑的人全蹲在地上。

男警察冲这6个人念了几段关于盲流的文件,神情很冷漠。他最后说,这次血案不同平常,所有涉嫌人员都要先收容,等查清案子,再把与血案无关者遣送。

这时,女警察发现那个挺瘦的人偷偷地看她,她有些不高兴,大声说:“看什么看?呆一边去!”

男警察注意到了这个人,对他一指:“你,姓名,哪里人,职业。”

挺瘦的人平静地说:“周德东,东北人,作家。”

男警察不看书,他很瞧不起地问:“作家?你有啥证明?”

“没啥证明。”

男警察:“没证明你就是盲流,现在很多盲流都是作家。”

说话间,那女警察抬头问:“谁说他是周德东?”

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又是一个读书喜欢记作者名字的人,(她甚至能记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她正巧读过周德东的书,正巧记住了周德东这个拗口的名字。

挺瘦的人很友好地朝她笑了笑:“我,是我。”

她很怀疑地看了看这个蹲在地上的人:“你的身份证呢?”

挺瘦的人:“我去考察西路军走过的地方。在古浪那疙瘩,我的身份证被人偷了。”

她又问:“你能说说你写过什么文章吗?”

挺瘦的人流利地说出了几篇作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