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要看中国经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实际上,数据发布前日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已经向市场发出了信号:当前价格运行仍处于可控水平。因为有关部门曾多次表示,虽然今年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但对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将有所控制,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当前通胀预期十分强烈的气氛下,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CPI、PPI数据,虽然让不少人“松了口气”,认为未来两三个月价格总水平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上涨。但也有专家发出警告:3月份CPI回落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减小,相反,目前物价仍处于上升通道,短期通胀压力正在逐步增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表示,他虽然认同“2010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状态”这一说法,但他对二季度通胀形势仍有所担忧,认为季末物价可能升至全年高点。其理由是,虽然近期食品价格涨势趋缓,但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后快速反弹以及西南旱灾对短期物价的影响,加上渐增的正翘尾因素,可能会推动CPI续升并于6月至7月份达到年内峰值。而随着春节后工业加速回升,投资需求依旧强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上升通道,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主导PPI继续上行。他说:“中长期来看,总体物价水平仍将持续回升。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至4%之间,PPI同比涨幅在5%至之间。”

支持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之一始终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下的需求面回升。熊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虽然中央严控新上项目,但大量在建项目的加速建设以及民间投资的进一步激活,将推动短期内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国家继续加大刺激消费政策力度,未来消费平稳增长的趋势还将保持;受欧美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下的补库存周期影响,出口虽偶有回落,但趋势仍然较好。内需强劲和外需回暖将进一步“合拢”中国整体的产出缺口,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行。此外,2009年高速增长的信贷投放及其形成的过多货币供给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基础性因素。专家认为,随着产出缺口的闭合,前期投放的货币信贷对物价的推升压力将很快在后期逐步体现出来。

对于正在发生的西南地区特大旱灾,虽然有观点认为其对全国粮价影响有限,但自然灾害等偶然触发因素引发积蓄已久的通胀压力,其可能性并非不存在。而且当前受灾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减产势必要从其他地方调粮,也会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粮价上涨现象。除粮价外,蔗糖、有色金属、电力等方面的供应紧张形势也会随着旱灾持续而逐步显现。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未变,输入性通胀压力正逐渐加大。熊鹏分析说,3月份我国制造业PMI购进价格指数为,比上月提升4个百分点,而近期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也将进一步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另外,从中国PPI结构来看,钢铁价格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铁矿石和钢铁价格大幅上升已是大概率事件,这将进一步加剧未来PPI上行压力。

在货币、需求、成本、灾害和国外因素叠加导致的通胀压力继续增大的情况下,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强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叩问物价:CPI上涨2。2%,是否意味着没有通胀?

2010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其中,城市上涨,农村上涨。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四涨四落:食品上涨,烟酒及用品上涨,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居住上涨;衣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交通和通信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数字很小,膨胀压力很小,其实不然。CPI是一个综合的指数,而要衡量物价对消费者的真实影响,则不仅要看CPI的总水平,更要看其各组成结构的变动。事实上,这一数据已经高于此前分析师的预期。特别是结合1季度的高速增长,人们对未来经济局部过热、通胀压力凸显的担心也逐渐加重。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CPI这个平均数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来看两年前的一个事例。2008年上半年,猪肉涨了70%~80%,有的甚至是100%;一般性的生活物品像牙膏之类涨了10%~20%左右。当然这只是代表性的几样物品,其他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涨幅,而且,这个不同程度是在比较高的百分比基础上的。那我们当时的CPI是多少?如果光看上面这些数据,我们肯定会想,此刻的CPI肯定会飙得很高很高,可能会创纪录了。但是,等到数据一出来,我们一般的老百姓都觉得离谱,CPI只上涨了5%~8%!而且即使是2008年全年,也就只有!我们能接受这个事实么?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我们的猪肉只涨了,这个价格差幅,相对于本来一倍的涨幅,实在相差太多了。可是,既然是官方统计出来的数据,自然有它统计的依据,也正是这个统计的标准,造成了物价看似还没失控的假象。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情景跟当时差不多,当然,某些食品涨幅没有当时来得剧烈。从分项目涨幅来看,CPI结构中权重比较大的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高于的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每天接触的鲜菜价格同比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水产品价格上涨,鲜果价格上涨,鲜蛋价格上涨。所有这些,都大大超过了的涨幅,那为什么最后得出的数据会是这样?那是因为还有另外的物品价格在作用,非食品价格上涨,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这些具体又包括哪些呢?衣着、家电、通信、交通。这样,我们的问题来了,冰箱价格大涨了,我们可以不买,长途漫游加价了,我们可以少打几个,但是菜涨价了,我们能不买么?肉涨了,我们会一直吃素么?显然不可能。于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价格涨了,而并非生活必需的一些物品、服务价格却可能下降,这样一综合,就出来了现在相对比较低的CPI。那我们现在还能完全根据CPI来判断我们的涨价幅度吗?当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这个统计数据跟我们日常的生活发生了冲突。

撇开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说,现在还没有严重的通胀危险。但是,鲜菜价格同比上涨,粮食价格上涨,这么高的涨幅不仅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通胀的压力,更严重的是,粮食如此高的涨幅,还会传导到其他方面消费品价格上涨,像面粉、方便面等等。而且,我们看组成CPI的几个方面,除了占CPI权重不大的家电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外,食品、居住类价格、医保及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都在2%以上,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的趋势上都有走高可能,从构成CPI权重较大的消费品价格来看,涨幅都大于。物价走势不容乐观。

其次,一季度PPI迅速上升(2010年一季度PPI同比上涨,4月份PPI同比上涨);也对通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就给那些本来生存环境并不很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当生产成本高到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时,企业只能破产倒闭,到这时造成产品供不应求,通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之所以在这里特别提出PPI来,那是因为这里的价格上涨并不反映在CPI里面。由于我们现在只片面地关注CPI,导致很多政策都是以此为依据,却忽视了PPI上涨对经济的影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最大功臣是PPI不断疯涨,但即使到泡沫破灭那一刻,在CPI上也没真正地体现出来。

此外,在如今CPI统计之中,并没有包括居民购买住房的消费,而正是这部分消费,让我们耗尽了二十年甚至更多的积蓄。在经历2009年房价疯涨之后,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2010年1月份扩大个百分点。住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购房需求也是刚性需求的一种,将这种居民的消费支出排除在CPI统计之外,又造成了我们目前CPI数据与我们日常生活水平的差距。更何况,房价的不断攀升,对其他消费品或者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庞大的购房支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产生对一般消费品的挤出效应。同时,也会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产生推动作用。导致本来已经过热的行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而本来有点过冷的行业,处境进一步恶化。因而,住房统计的游离,造成了当前CPI数据遮掩了当前房价对我们老百姓的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开发商可以堂而皇之地推高房价,谋取利益。

从上面来看,的CPI上涨幅度,并不能表示我们当前通胀压力的减轻。随着2009年过量发放信贷造成的流动性问题的显现,加上食品价格、生产资料、房价上涨,未来通胀的压力可能越来越大。

叩问物价:食品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

如同上面所述,的CPI涨幅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物价很稳定,而且食品类的价格涨幅仍然是很大的,如鲜菜价格同比上涨,粮食价格上涨。因此,2010年的食品价格相对来说是很高的。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2010年初许多地方出现大规模降雪天气,并且降温的幅度也相当大,因此,许多食品由于保鲜或者运输问题而导致价格暂时性上涨。排除这个因素后,我们来看看未来的食品价格还会不会继续上扬。

首先,我们来看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六年粮食获得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了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到了40%以上,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且分布比较均衡,库存结构也很合理。因此,从粮食供给来看,是完全有保障的,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的上涨。在大豆方面,根据预计,在2009年到2010年,世界大豆产量将增产近4000万吨,增幅达到19%。全球的油料市场也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不大可能出现长期大幅的上涨。而且,2009年我国进口的大豆也有大幅增加,能够保障国内的油料市场供应。此外,生猪生产能力在经过前一阶段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扩张较快,也不至于出现之前那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从总体上说,食品类商品的供给能力强大,食品价格难以出现过去因供应偏紧而出现持续大幅上涨。

其次,我国在对食品价格的调控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增加其种粮的积极性;完善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把握好粮食拍卖等投放时机和数量,保证粮食的国内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另外,完善粮食的运输体系,合理调剂全国粮食余缺,尤其是在风雪等天气,尽量做到粮食的足量供应。在大豆等方面,从2008年以来,国家就对此实行临时的收储政策,油料库存比较丰富,对于食用油市场的调控能力也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有利于我国食用油价格稳定。当然,对市场也加强预警监测,随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避免在局部地区出现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的异常活动,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从总体而言,我国食品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事实上,在一季度里CPI涨幅最大的是2月份,到了3月份CPI就已开始回落了,因此这其中春节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在接下来几个月中,只要能控制好流动性,食品价格应该不会有大的涨幅,但不排除在气候、节假等因素影响下的短期内走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叩问物价:通胀是因为发行的货币太多吗?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多,货币多了,对商品的需求也大了,这样就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结果导致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如果按照这个最基本的定义来看,我们目前通常所称的通货膨胀很值得商榷。

最近几年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因素,一般都是跟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有关,如2008年的猪肉价格疯狂上涨,从而引起其他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是由于当时流动性过剩,人们手头的钱过多而导致消费需求旺盛,那么问题来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口袋里的钱太多了,我们会不会一门心思去买猪肉?打个比方,平时一家子一天吃1斤猪肉,现在因为我们钱多了,每天吃两斤甚至更多,而且是天天如此,谁会这么做?肯定不合常理。同样,粮食价格涨了,我们归因于手头钱太多了,但是谁又会在钱多时吃四碗五碗饭?这样一比较,我们的通货膨胀就站不住脚了。

在流动性过剩,我们手头掌握很多货币的情况下,我们的需求的确会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绝不会都集中在本身弹性系数比较低的食品上。当然,我们这里的食品不包括那种高档豪华的餐宴之类,只是指粮食、食用油等最基本的物品。我们也许会把充裕的钱购买高档电子产品,也许会买上万的衣服。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将资金用来投资股市、楼市。但是我们绝不会把钱全砸在每天吃的米面、猪肉牛肉上。所以,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通货膨胀本来并不会必然导致食品价格的飞涨。但是2008年的通货膨胀几乎是大家所公认的,当时即使是平均数的CPI在当年也上涨了,大于5%,已经属于严重通货膨胀了。那么我们只能认为上面关于通胀的定义有所欠缺。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国在经济困难时,会大量印发货币,投入市场,结果大叠货币只能买一斤粮食,这不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食物上涨的例子么?这里跟我国的形势就有点区别,我们可以先看看我们国内。在当时粮价、猪肉价格大幅上升的同时,我们全部的商品都在涨价吗?

也许有人会说是,但是客观地讲并不是。举个例子,当时我们的电子产品有没有涨价?电脑本来是4000元,那时还是这个价位吧?或许由于出厂时间比较长了,可能还会降价。MP3呢?也没涨价吧?如果我们把时间前后延伸得更长一点,在1毛钱能够买一个包子的年代,一个台式电脑要多少钱?一般的大概也要一万吧,而现在同样一台电脑会是多少钱?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之间的巨大差价。

那为什么会有人说所有商品都在涨呢?那是因为涨的物品都是人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比如包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1毛涨到了现在的5毛,足足涨了五倍,有的地方可能还要更多。由于包子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那么对于它的价格变化,感触自然会更深了。而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呢?离我们普通民众可能距离远了点。所以,我们目前的通胀,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上面,而在某些方面,价格却并没有上涨,而且许多年来也几乎都是这样。但是我们刚开始提到的拿着一叠钞票买粮食的情况就不同。它的上涨,不仅是粮食上涨,而几乎是全社会所有物品都上涨。举个极端的例子,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危机,政府滥发法币,结果等到有一天终于不发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印制纸币的成本已经高于所印出来的纸币的价值!还有,德国当年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拿着马克贴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