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本56的赌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都拨出大量经费发展军事航空,结果无论飞机的数量还是飞机作为战斗手段的能力都大大提高。到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飞机大量集中使用的原则已在此基础上确立下来,参加一次战役的飞机多达1000架已不罕见。1918年9月,以美军为主力实施的圣米耶尔战役,协约国投入的飞机数量多达1500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共生产军用飞机18。19万架,作战双方投入战场的飞机数约为10万架。此外,飞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多发动机飞机,飞机的飞行高度有了提高,速度在加快,航程在加大。

飞机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飞机的应用范围,在陆基飞机刚刚发明后不久,一些拥有天才般想象力的发明家便试图发明一种联结天空和海洋的新机种——水上飞机。1905年6月6日,法国人加布里埃尔·瓦赞发明了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1908年,美国人格伦·柯蒂斯又发明了一种称为“潜鸟”的水上飞机。1910年,美国海军第一次使用舰载飞机起飞成功,从而宣告了海上航空母舰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最早使用舰船运载飞机投入战斗。当时作为航空母舰使用的舰船是利用旧巡洋舰或战列舰改造的,它仅有停机平台而无起飞跑道,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是用吊车吊卸在水面上进行的,因而十分原始,又由于航空母舰在飞机起飞时必须停止不动,战斗中极易受到攻击。这种情况迫切要求改进航空母舰的起飞装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英国海军在军舰的飞行甲板上试验起飞和降落获得成功,在1918年建成的“百眼巨人”号的甲板上,第一次建造了完全没有阻碍的飞行甲板,并装备了起飞弹射器,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虽然舰载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只是作为舰艇的附属兵器配合舰艇而行动,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战绩。但是它的投入使用,却意味着飞机航程的增大及拥有战术发起上的突然性。因此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母舰便开始大量出现,获得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巨舰大炮主义”的影响,各国海军其时仍把注意力集中在制造大规模的超级战列舰身上,对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认识仍然极为肤浅,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还只是被视为一种辅助兵力,设想用它来掩护战列舰、巡洋舰在大海上冲锋陷阵。

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泛应用,揭示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战争结束后,在欧洲军事学术界和军政界展开了对航空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的热烈讨论。一种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飞机的军事价值,主张大力发展航空兵以夺取制空权,并进而赢得战争的理论出现了。

这种新理论的代表人物首推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意大利的杜黑将军。朱利奥·杜黑,1869年5月30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卡塞塔。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杜黑就注意到了飞机的战斗作用。1909年他首次撰文指出制宝权和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他这样写道

空军制胜论的出现,给战后世界军事学术界以强大的冲击。在海军系统内人们对飞机和航空兵大规模广泛使用展开了讨论,争论的焦点是,飞机与战列舰究竟谁的威力更大?在美国,比利·米切尔是主张“空中力量”激进分于的总代表。他热情直率,总是尽一切可能来争取人们支持他的观点。为了证明战舰在遭到轰炸时总是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他向美国海军当局建议就此进行试验,但却遭到海军反对。出于万般无奈,他只好借助国家的报刊和舆论来引导公众对陆海军之间的争执发表意见。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在1921年7月获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马丁型轰炸机一举炸沉了3艘停泊在切萨皮克湾的前德国军舰,其中包括号称“不沉”的“东弗里斯兰”号战舰。1923年又试验了一次,2艘退役的美国战舰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米切尔及其支持者便据此说道

航空母舰及海军航空兵虽然在英美发展最早,但由于没有实战经历,都被保守势力扼杀了其发展的生机。相反,倒是在日本却获得了这个善于模仿的民族的青睐。尽管日本既没有马汉那样的海权思想家,也没有杜黑、米切尔那样的空军制胜论者,但是,日本人对马汉和杜黑的思想都有相当理解,比较早地注意到了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正在欧美军事界对航空能力争执不下的时候,远在东方的日本在1923年建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凤翔”号。该舰长160米,排水量7000多吨,航速25节,能装载21架飞机。尽管如此,日本的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毕竟还刚刚起步,对其能否获得较大发展,还有待创导者的开拓和重视。正是在这个时候,洞悉国外先进技术的山本五十六选择了海军航空兵。

山本随同井上谦治大将去欧美考察回国后,面临着新工作的选择,或去海军省任副官,或去海上重操他所熟悉的舰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本自己选择了他完全陌生的海军航空兵。1924年9月1日,山本调往霞浦海军航空队,12月1日,正式就任霞浦海军航空队副队长兼教育长。

霞浦航空队建立干1921年,取法英国1918年成立的航空队,。主要培训海军航空兵。当时航空队的司令官是小松直干少将,副队长兼教育长是和田秀穗大佐,战术科长兼内务主任是松永寿雄少佐,副官是大崎都信少佐,个个都是航空专家。其中大崎都信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德在中国青岛的空战。而山本在此以前从未接触过飞机。因此山本的到任,使航空队产生了一种反感情绪;认为像他这样一个船员出身、从未与飞机打过交道的人,突然跑到航空队来当头目,肯定是别有用心。

当时有一个叫三和义勇的中尉见习教官,被安排做山本的副官。但他自视甚高执意不肯,对内务主任松永抱怨说

三和马上找到山本,但不料却被山本的威严所慑服,山本说

山本严肃的态度使三和不知所措,竟不自觉地答道

倒是全体官兵一时愣住了。当时,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以有精练的飞行技术而桀骛不驯,加之受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的影响,他们多数蓄着长发,纪律松弛。虽然他们对山本的命令感到不满,却找不到山本的人影。因而只好在一周后全部剃成光头。在山本的严格要求下,不到1个月的时间,霞浦航空队的风气已大为改观,反对他的现象也无形中消失了。一名当时与山本共过事的人在谈到这时期的山本时说

山本到任后,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有关航空的知识,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书籍,每天挤时间坚持接受几小时的飞行训练。结果40岁的山本终于达到了单飞教练机的程度。

随着山本对航空知识更详细全面的了解,逐渐使他相信未来的海军航空兵完全有可能弥补日本海军主力舰与英美的差距。山本相信他设想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能够为日本建立一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打好基础。为此,他在霞浦航空队利用码头和模拟飞行甲板的驳船实行了严格而近乎残酷的训练,训练标准完全从实战出发。无论是细雨霏霏的白昼,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适应各种天候的飞行降落训练夜以继日。结果在训练中发生事故而死亡的事件大幅度增加。山本将死亡人的名字记下来,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每当有新学员入队时,都要首先向死亡名单敬礼,以激发队员的好勇斗狠性格。1925年10月2日,山本发起创建了霞浦神社。在发起倡议书中山本写道

1925年12月,山本在霞浦航空队任职15个月后,又接受了新的委任,再度出使美国,任日本驻美大使馆副武官。霞浦海军航空队的官兵对他的离任,感到非常惋惜,他们已经习惯了山本的严格训练。如果说在山本之前霞浦航空队还处于模仿阶段的话,那么山本在其不长的任期内,已大大地改变了这一旧貌,使日本海军航空兵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926年1月21日,当山本乘“天洋丸”驶出横滨港起程前往美国的时候,航空队的飞行员们驾驶整整一个中队的飞机,出现在“天洋丸”上空,并作俯冲动作掠过船头,以示同他们副队长的惜别。据说以这样隆重的仪式同一个人告别,在日本海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山本作为一名拥有航空知识的海军军官,此时来到美国可谓正逢其时。20年代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自1918年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全金属飞机问世后,强度大和重量轻的钢铝镁合金在整个20年代继续迅速发展,将这些成果付诸实用的时机已经成熟。新式飞机的不断问世,导致航空事业异常兴旺。就在山本来美国的前一年,世界航空界竞速赛和远距离飞行赛的最兴旺时期开始了。这一年,吉米·杜利特尔驾驶的一架美柯蒂斯R3C—2型飞机在竞速赛中获胜,平均时速达232。5英里。1926年一架意大利产的马基浮筒式水上飞机获胜。1927年5月,年轻的美国人查尔斯·林德伯格(旧译林伯)驾机征服了大西洋,首次进行了一次单人从西向东飞越大酉洋的中途不着陆飞行,全程3600英里,历时33个半小时。第2年,一个德国人反向飞越了大西洋。同年5月和6月,一名英国人又驾机飞越了太平洋。竞速和创纪录飞行,既使全世界的航空界在沸沸扬扬中获得不断发展,又昭示了飞机在征服空间距离方面无比广阔的前景。山本五十六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来到了美国。

据三和义勇著《回忆山本元帅》一书,山本到了美国以后,就一直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美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当时,美国航空界正试图飞越大西洋。不久林德伯格获得成功,这一航空事业上的壮举震动了世界。接着巴德也飞越了一次,虽然他曾几次水上着陆,但事实上也基本获得成功。日本航空界的技术水平较之美国明显落后,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山本命三和义勇全面了解和研究美国航空界的这一新动向,并要求他拿出比较接近实际的观点和意见。三和写道

山本看过这份报告后说

1928年3月,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的武官任期期满回国。经过几年对海军航空事业的关注,他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航空之路,从而也为日本海军迅速发展航空兵种开辟了一条道路。1928年回国后的山本五十六先担任了“五十铃”号舰长的职务,不久,在12月例行的职务调动中被任命为“赤城”号航空母舰舰长,第一次正式率领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正当山本作为一名舰长指挥他的部下进行严格的训练时,山本再次受到政府征召,参加国际海军裁军谈判。此正是  ——

第五章 “伦敦之鹫”

好友堀悌吉明白这是谣言,遂到山本家去拜访。彼此寒暄之后,倔军务局长随即言归正传

“怎能就这样辞职呢?回国后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来弥补此次会议的缺憾。国人只知道一味地批评条约的不是,这根本无济于事。”

“所以又要发表你的飞机论了?”

“在这种军备比例下,假如有一天和强劲的美国海军作战应该怎么办?假如我们不理会裁军条约而建造主力舰,他们也同样会造,何况美国的工业技术又超出日本一筹。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在开战之初以空袭痛击对方,使对方和我国的比例趋于相等。因此当务之急,日本必须做的是发展空军。”山本非常清楚地看到,裁军条约对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方面没有加以任何限制。这可以说是山本在第一次伦敦裁军谈判期间获得的最大收获。

4年之后,山本五十六又一次踏上英国国土,来到了伦敦。山本此次伦敦之行是参加讨论废除“华盛顿条约”和修改“伦敦条约”的预备谈判的。

虽然距上次伦敦之行仅仅过去了4年时间,但在这4年中,日本的形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9年至1933年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日本也未能幸免。在空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结构本来就十分脆弱的日本,工厂倒闭,百业萧条,由此导致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激化。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利用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机会,大大膨胀起来,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在经济危机的高潮中纷纷出笼。1930年夏,军内最大的法西斯组织——樱会宣告成立,这是一个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中佐至大尉级军官组成的法西斯团体,其宗旨是“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的,如为此需要行使武力,亦在所不辞。”与对内“改造国家”相适应,在对外政策中极力鼓吹

日本少壮派法西斯在中国东北得逞之后,法西斯军人在国内身价立时倍增,军部法西斯的权势日益显赫,法西斯势力空前膨胀,法西斯分子的罪恶活动也更加肆无忌惮。由他们发动的一连串的暗杀事件,给日本法西斯运动涂上了一层血淋淋的斑迹。1932年2月9日,以井上日召为头头的“血盟团”,开始实施“一人一刀”计划,暗杀了前藏相井上准之助,3月5日,又暗杀了三井财阀的董事长团琢磨。接着5月15日,一批法西斯青年军官与农本主义者橘孝三郎所领导的爱乡塾学员合谋,袭击了首相官邸及内大臣官邸、政友会本部、三菱银行、首都警视厅、变电站等处,妄图制造混乱,乘机实行政变。结果首相犬养毅被暗杀,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五一五事件”。1933年7月,法西斯分子又搞了一次未遂政变阴谋。他们搞政变是为了在日本建立直接的法西斯专政,为其推行战争政策扫清道路。尽管日本政府逮捕了他们,但在随后对他们的审判中,他们的这些暗杀活动,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得到鼓励。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一致拥戴那些造反的谋杀者为英雄,使谋杀者全都被判得较轻的刑罚,无一人被处决。这种情况导致后来上演了更大规模的血腥兵变。

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尽管国联①在对日本侵略中国问题上极尽其妥协绥靖之能事,但由于一方面日本的侵略野心不局限于中国东北,另一方面日本要独霸中国的企图与英美发生了矛盾,所以国联仍在1933年1月的特别大会上通过了谴责日本侵略和要求日本退出满洲的决议。3月29日,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从此日本走上与英美武力对抗的道路。

①全称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1919年4月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正式成立。——作者

在这一形势下,1935年华盛顿条约即将到期,急于扩大侵略的日本海军迫不及待地要摆脱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因此对海军裁军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934年9月7日,山本五十六被任命为伦敦海军裁军会议预备会议日本方面的海军首席代表。内阁给山本的方针是

一个星期之后,山本启程执行他的使命。出发之日,东京车站和横滨港挤满了送行的人群,一些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对山本之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山本在写给堀悌吉的信中说

山本再次取道美国,仍然期待在美国会有所收获。当时有美国“杜黑”之称的比利·米切尔将军正诉诸于舆论界,急切要求美国用空军武装自己,以作为最终用于对抗日本的手段。山本虽然十分关注他的美国同行的理论,但却极力掩饰自己。当有记者问他有关日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时,他用日语宣称

10月25日,会议正式开始。参加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