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色政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当代中国的企业精神,应是具有中国传统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凸显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灵魂。

比如中国石油企业集团公司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所以其倡导的企业精神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奉献: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投资者。

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如果说中石油的成功主要应归结于实力和政策,那么蒙牛的成功则完全是企业精神的胜利。从1999年7月诞生,到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跻身中国乳业四强之列,蒙牛乳业只用了4年时间,并以年均递增350%的速度创造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蒙牛产品是唯一的“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蒙牛液态奶“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蒙牛是中国第一家参加APEC峰会的民营企业;蒙牛是国内第一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累计为抗击“非典”捐款捐物1200余万元;蒙牛以“强乳兴农”为企业使命,与百万农民结成命运共同体,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第三章  思想建设铸造组织之魂(12)

如果只是依靠牛根生一个人,显然是破不了如此多的纪录的。在蒙牛的官方网站上,我们赫然看到蒙牛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

蒙牛是这样演绎自己的企业精神的:

“企业以蒙牛为名,是将牛的勤劳、坚韧与奉献作为一种崇高的企业精神,唤起人们对牛的亲近、敬畏,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更象征着孺子牛精神在企业的光大。产品以蒙牛命名,象征来自蒙古大草原的牛,它吃的是青青绿草,挤出的是纯正鲜牛奶,这独特资源优势造就天然好品牌。”

有趣的是,蒙牛还有两个非常独特的节日:一是每年的7月19日,是蒙牛的学习节,这是一次全体员工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另外一个就是“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这一天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做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蒙牛企业精神中的诚信、感恩、尊重、合作、分享和创新。

企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是灵魂之于躯体的关系,而企业的灵魂赋予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会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我价值评价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不仅会成为激励员工不断上进的动力,更会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本土企业要真正地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首先必须要使企业具有灵魂,具有核心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真诚期待中国涌现出更多、更杰出的、国际一流的本土企业。

10。  跳动着的精神乐章

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常常可以在一些歌曲中体现出来。比如我们读《诗经》,就可以知道当时朴素而单纯的生活,可以找到他们的愿望、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

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我把歌词抄在下面: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从《东方红》到《春天的故事》,再到《走进新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发展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们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带领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愿景,我们也一步一步地走向我们的远大理想,迈向那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把握方向、定战略、抓大事,使组织的运营方向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进。在判断是与非、做与不做、向哪一个方向做等政策导向时,要充分考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不能为了暂时的短期利益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具有这种能力和天赋。他们的成绩有目共睹,历史都已经给了他们所应得的评价。

第四章  组织建设实现共同愿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思想建设铸造组织之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