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齐天大圣是道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6章 孔老相见(第1页)

第186章孔老相见

一日,孔丘有些颓废的来到河边。看着河里越发年迈的自己,心中一阵苍凉。遥想前世也是一生未得志,今生又遇到这样一个荒唐靡乱的世界,心中多想能够改变世界,希望人们能够能听进自己的话,希望人们都能戒色好好做人,但奈何根本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而他现在,又能做什么呢?

这个世界以实力为尊,只要有三合境以上的实力,便能轻易拜将封侯,而孔丘心中虽有大志,奈何却根本没有修行法门。曾连番拜访了好几位修行者,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说自己居然是绝脉之体,根本不能修行。

孔丘现在真的好无奈,他望着河里倒映的自己,长长叹了一口气。

也就在这时,河岸边有一草船停泊。草船中走出一道弯腰老汉,想来应该是个船夫。

“年轻人,何事如此忧愁啊。”老汉爽朗的问道。

孔丘并没有因为对方只是个船夫而懈怠,反而是对老汉行了一礼,恭敬道:“老叔您有所不知,我正为这世间大道危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而忧愁啊。”

老汉老脸慈和的微笑。却问道:“噢?世道危亡,何以见得?”

孔丘心忧天下的看着苍天,道:“回老叔,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如今世道,人人沉沦魔道,整日沉沦纵欲,他们大多数人居然也不成婚,不论天道、道德和伦理,如此以往,天下早晚大乱,沦陷甚至毁灭啊。”

“那是他们自己的恶行,早晚自尝苦果,你只要做好自己,独善其身,至于这天地,你管得了那么多吗?”老汉双手叉腰,一脸幸福的道。

霞光洒满河面,金光在粼粼碧波上闪闪动摇。

孔丘满眼映着碧波金光,心有挂碍的道:“回老叔,学生虽弱,但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今生有幸来这世上为人,既然做人。我自然是要修身至——至善,而所谓至善,也不是把自己做好就什么都好了吧。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有大道真理的学问叫大学,而行大学的道路叫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之道接近了。”

“所谓独善其身,就是为了修身达到至善,而至善就是要关爱这天下万民,就如同是对待我的子女一般,所以,学生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男儿,也是我应该做的。”

老汉摸了摸脸下胡须,满目霞光,慈意满满的微笑看着他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孔丘听闻此言,顿时感到无比熟悉,他看着老汉,最后他想起了一个人,那是前世的一个人。是老师也是老友。

孔丘激动万分,这种文言文的句子只有在原来的世界才流行,难道说他遇到了一同到异世的老聃大师。

是啊,眼前此情此景与他们前世的相谈何其相似。以前他孔丘忧心国乱不治,今日,他忧心天下大道将末。

地球古代:

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