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太阳号货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章完结23(第1页)

然是古埃及的风格。wanben阵阵小风仅仅把沉重的船帆从桅杆上稍稍吹开,看来,原先那股强劲的海风正在停歇下来。很快,巨大的、酒红『色』的船帆几乎一动不动了,船帆上的标记也就此显示出来:一轮红『色』的太阳。船舱上方高悬着一串国旗,按字母顺序排列:乍得、埃及、意大利、墨西哥、摩洛哥、挪威、美国和苏联,在微风中飘拂着,好似『色』彩艳丽的衣服,两头挂着生气盎然的联合国旗帜:浅蓝『色』旗帜衬托着白『色』的地球。

阿布杜拉和我站在草船舱后的船桥上,一人握住一把舵桨的柄手,注视着松弛的船帆和拍打着石堤的白『色』浪花,心里充满焦虑,防波堤与我们相距只有几百码。我们正漂向防波堤?的确如此。从防波堤的尽头看到了城堡墙头的塔楼,这表明我们确实是在朝着陆地的方向往回漂。也许是迤逦向北的山峡挡住了从岸上吹来的风,船帆鼓胀不起来。我们把船缆扔给一直跟在我们周围的渔船,草船便径直向前方全速驶去。可是这样的速度不符合自然规律。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原来拖在船后的一张渔网,本来装满鲜活的龙虾,准备在旅途上食用,可现在渔网却突然缠绕在一根舵桨上,把舵桨弄成了弧形,眼看就要折断。我们只好挥起利刃,把拖网的缆绳一刀割断。舵桨算是保住了,但那足够吃几天的美味佳肴也随波而去了。

接着,由于船速太快,我们本来绑在“太阳”号一侧当做下风板的三根粗粗的划桨啪的一声断成两截,而诺曼正是把放置我们那台袖珍无线电的铜制平台钉在了这些桨叶上,那可是我们在航行期间与岸上的亲友进行联络的生命线呀。显然,金属在一条不断颠簸的草船上没有容身之地;桨叶折断的位置恰好在铜制平板的末端,刚好被接地线拉住才得以保留。

这可不是好兆头。无论有没有风,我们都必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程。我们停住所有护航船只,收起船缆,再次挂起船帆。我们注意到周围的大型渔船在海浪中来去自如,相比之下,我们的草船却如同它的前辈“康提基”号一样,在巨浪中上下颠簸。最初,海风风力不大,随后渐渐增强。但是,此时的风已经不再是离岸风。通常,这个季节应该是东北风,可现在却变成了西北风,径直朝绵延在避风港萨菲南面的海岸峭壁吹去。我们仍然贴着海岸,贴得很近,连岸上的房屋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看到海浪悄无声息地拍打着酱褐『色』的峭壁。大海永不停息地碰撞着摩洛哥绿『色』的洼地,冲刷着那被太阳灼烧的地表。如果我们不能成功驾驭这条草船,海风就要把我们吹向酱褐『色』的峭壁上去。

我们在船上的七个人都对一件事疑『惑』不解:『操』舵装置如何运转呢?这是我们最没有把握的事情了,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我们本来指望来自摩洛哥海岸的海风和洋流会直接把我们从陆地带走,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试验,而不会有被海浪冲到岸边峭壁上去的危险。我们惧怕的是海岸,而不是辽阔的海洋。我们没有在尼罗河河口外的海边进行试验,就是害怕在我们发现埃及『操』舵系统如何运转之前就被冲到了岸上。在远离摩洛哥的大西洋深处,我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测试、纠正错误,因为那里通常可以把海面漂浮物直接冲入大海。

“太阳”号的『操』舵装置是我们根据埃及上古年代的许多模型和壁画制造的。我们试图从黎巴嫩找到埃及人用来建造这些巨大舵桨的雪松,但无功而返,因为古腓尼基王国年代存留至今的几棵雪松如今都保存在国家公园中。因此,我们只能用一种沉重的埃及木料“西尼巴”来做双脚桅杆,并用一种非洲丛林里的树木制造了两根舵桨,这两根舵桨长达二十五英尺,桨叶足有普通写字台那么大。现在,它们就斜斜地安装在船尾两侧。船桨上部固定在船桥的护栏上,船桨下部靠近桨叶的地方则固定在一根横跨船桅的结实的圆木上,全都用粗绳捆绑得结结实实,还垫着皮子,滑不掉,脱不开,只能旋转。这一点跟普通舵桨完全不同,普通舵桨都是可以自由摆动的。我们这两根舵桨的上下两端都被紧紧捆绑住了,根本无法摆动。还在舵桨上端横绑了一根硬木当做舵柄,又用一根又细又长的木棍把两个舵柄捆在一起。如此一来,如果一个人站在中间,把横棍推向一侧,那么两根舵桨就会一起旋转起来。这种装置的确十分巧妙,而且与今天人们所使用的舵桨截然不同。当我第一次尝试着把横棍推向左舷时,“太阳”号就像一头驯服的小马,缓慢但配合地掉头转向右舷。我又把横棍推向右舷,“太阳”号慢慢掉头向左。此时,我们如释重负,齐声欢呼起来。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正在使用的『操』舵机制是方向舵的前身,代表了已经失传了的介于舵桨和船舵之间的过渡装置。在古代的某一时刻,埃及人发现:要摆动长长的舵桨来使帆船调转方向,实在是既吃力又无必要。只要旋转舵柄,使桨片不再垂直于水面,船也一样会掉头。因此,他们在舵柄上安装了一根横棍,并发明了我们此时正在测试的『操』舵装置。横在两个舵柄之间的细棍只是一种简单的改进,通过这种改进,舵手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旋转两根舵桨。之后,经验丰富的水手逐渐发现,如果他们把桨叶和舵柄垂直放置,并继续转动那根十字横棍,效果会更好。于是,他们发明了我们今天称之为“船舵”的装置。

来自大漠的阿布杜拉站在我身边,目光炯炯地盯着船桥。此刻,他也握着那根细长的横棍。四只手使舵桨控制更加容易。甲板下,其他人在诺曼的组织下忙『乱』地拽着帆缆,使主帆处于最适合捕捉风向的位置。兴奋的记者和许多老练的水手乘着机动船,在我们周围盘旋着,目睹了我们之前的尴尬。当看到我们“驯服”了草船,并证明这艘芦苇船的确能够航海时,他们也同我们一样松了一口气。强劲的西北风把我们径直吹向岸边,但我们竭力以90度角切入海风,右舵正横,与海岸平行,驶向西南方。我们已经离开沿岸海面,离开巴杜萨角的避风区,携卷着巨浪滚滚而前。挤满乘客的渔船开始掉头返航,它们纷纷鸣笛,向我们告别。我最后看到的人是我的妻子伊凤。她一向晕船,如今勉强站起身来,挥动双手向我告别。那架直升机已经不见踪影,头顶上方的飞机也掠过草船,同我们告别了。

只留下我们在大海里飘『荡』。七个男子汉,一只快乐嬉戏的猴子,还有装在木笼里的一群母鸡和一只鸭子。天地突然变得如此诡异,如此安静。只有海『潮』在我们这艘诺亚方舟的周围起伏涨落。

诺曼刚张罗着把大帆挂好,眼见帆脚索和帆钉都已经牢靠了,才踉踉跄跄走到船尾,告诉我说,他身体实在难受极了。他脸『色』煞白,双眼通红。尤利踉跄着走过来说,他的体温到了华氏102度。我们吃了一惊:流感。海风一阵比一阵冷。我们这位苏联医生,命令那名美国海员立即上床休息。这么一来,我们暂时失去了惟一的水手。

风势渐强,波浪汹涌。一阵巨浪打来,“太阳”号只是翘起一侧,让波涛在船底翻滚而过。但巨浪有时候会猛烈地打在桨片上,使舵桨一下弯了起来。我只好大声呼喊着,告诉阿布杜拉,让他稍稍松开铁腕,免得舵桨受压过大而折断。

一切都很顺利,大家兴致高昂—甚至包括那位倒霉的病号,他一直卧倒在床,抱怨自己没用。卡洛很快成为我们船上的头号打结专家,就把身体悬在缆绳上他也能吃能睡。此时,他兴致勃勃地做好热咖啡和凉鸡腿(我们带来的食品),并且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说,海上生活和山顶生活完全一样:都是同大自然打交道,都面临同样的挑战,都具有相同的生活乐趣,都必须迅速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我们在海风中稳稳向前行进,航速约为三节?,与海岸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再拉近。现在的时间是下午3:15。我觉得万事顺利,接下来轮班的两个人替换了阿布杜拉和我。卡洛和那位柔道冠军乔治精神抖擞地接了我们的班。阿布杜拉一头钻进船舱去休息。我走到船只的前甲板上去看看。前甲板堆满了坛子、羊皮和蔬菜筐,暂时挡住了所有的去路,除非贴着船边的舵墙,才能绕过去。圣地亚哥就坐在鼓起的风帆前面。他满面笑容地斜倚在鸡笼上,欣赏着远处海岸的景『色』。『操』舵近七个小时,我浑身都发僵了,一屁股坐在他身边。紧张工作数周之后,我第一次放松了下来。我们一起坐在那里,都为草船如此优秀的航海『性』能而陶醉。一排排的海浪冲打着我们的右舷,但船身仍然保持平衡,我们甚至都没有被海水浇湿。我伸展开四肢,疲劳不堪的身体洋溢着幸福。就在此时,惊恐的叫喊把我从快乐中猛然惊醒。

“托尔!托尔!”

我离开船桥还不到五分钟啊!我一跃而起,但此时船头一摆,船帆也扑动起来,我差一点摔倒。我立刻抓住船帆的边缘,稳住脚跟,然后紧紧抓住船帆,向船尾走去,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出了什么事。尤利活像一个走钢丝的醉汉,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他神经紧张到了极点,除了俄语以外,好像什么都不会说了。只见他手指着船尾,我定睛一看,船桥上的那两个人正俯身向我拼命叫着什么。这么说,我们全都在船上,一个也不少,那就不要紧。乔治挥舞着胳膊,卡洛用意大利语大声对我说:“舵桨断了!两根都断了!”损坏的程度,一目了然。两根舵桨都是在桨片上方折断的,那两根巨大的桨片还拖在水面上,犹如两块冲浪板。看来,这种木头并不像当初别人说的那么结实。幸亏我们事先在桨片上捆了一道绳子—这是一种埃及风格,所以桨片还没有漂走。我们七手八脚地把桨片拖了上来。现在舵桨变成了两根粗棍子,无论卡洛和乔治如何扭动舵柄,也无济于事。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航程了。

这真像天上捅出一个洞。

“我们的计划泡汤了吗?”卡洛低声问道。

靠近船尾的三个人全都垂头丧气地盯着我。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发现“太阳”号正在逐渐改变航向。它又鼓满风帆,朝着正确的方向驶去。而几分钟前,我们还费心劳力,竭力使它按这个方向前进呢。顿时,我明白了一切,情不自禁地深呼了一大口气。原来前两根垂直的舵桨一直困在草船的前半截,当成了横漂抵板,如今果然起到了作用。由于船尾不再有舵,向岸上吹去的风就把船尾吹到下风,把船头推离海岸。船身自动掉头,朝着与海岸相反的方向驶去。

“妙极啦!”我用英语高声叫喊着,有意使语调显得十分快乐,把我自己重新焕发出的信心灌输给另外几个人,先前发生的事足以使他们失去横穿大洋的信心。

这阵喧闹惊动了诺曼。他不顾自己正在发烧,竟爬到舱外,恰好听到了我的大声叫喊。他高兴地问我有什么好消息。

“妙极啦!”我满怀欣喜地重复了一句,“两根舵桨都断了!这样一来,我们以后就可以用印加人的办法航行了!古代的印加人根本没有什么舵,他们只用横漂抵板来控制航向。”

诺曼两只通红的眼珠茫然地瞪着我,不知要哭还是要笑。其余的人都仔细打量着我,都想知道我是不是被刚才的事急疯了,或者我是不是精通什么印第安法术。因为,“太阳”号的确比以前更加稳当地按照预定航向前进。这一点,无论从罗盘上,还是从船头与海岸之间的角度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卡洛把我的话琢磨了一会儿,然后,他那双碧眼中的忧郁神『色』顿时消失,随后逐渐放声大笑起来,笑得红胡子颤个不停。船舱中的阿布杜拉也醒了。这艘草船居然能自己掌舵,大家如释重负,都放心地开怀大笑起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到货物旁边,坐在上面休息休息。安装在船桥上的罗盘针放在罗盘箱里没人去管,指针指向西南。这正是我们要去的方向,也正是“太阳”号鼓满风帆,在白沫四溅的海洋中奋力前进的方向。此时,我们已经成为乘客,可以尽情享受海上的生活了。

“现在,我们真正成为漂流人群了。”我向依旧有些『迷』茫的伙伴们解释。但我赶紧补充道:从试验的角度来说,这是所能发生的最好结局。类似的情况在与此船类似的古代船只中可能也发生过—那些船只也是从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沿摩洛哥海岸行驶,现在,我们将实地观察他们可能的登陆地点。

卡洛一直摇着脑袋,大笑不止。这是一艘什么船啊,居然由自然力量来推动和控制。其实船上还有一根备用的舵桨,但我们不想动用,怕它在船只真正横越大西洋之前也同样断成两截。无论如何,这种木材实在太脆,太不结实,我们要想在海浪中使用这种木材,必须提前加固备用舵桨。

黄昏时分,尤利爬出船舱,神『色』十分焦急。

“现在我们已经有两个病号了,都必须卧床休息。”

过去两天里,圣地亚哥在腰带下方患了一种湿疹,弄得他痛苦不堪。看来海风似乎使这种皮肤病完全